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92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内旋压工装结构,包括装置壳,装置壳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外旋压设备;人员可拿取模具本体将其放置在转动盘内,人员在放置在转动盘内的同时,模具本体的圆周内壁会对三个弧形限位板进行挤压使其带动三个第二弹簧收缩,随着模具本体的不断向后,三个弧形限位板在会在模具本体的圆周内壁进行滑动,最终模具本体滑动至固定槽的一侧内壁时,三个第二弹簧会进行扩张然后带动三个弧形限位板通过铰轴进行活动,以此来对模具本体的另一侧端进行限位,因此人员在对模具本体进行内旋压时更加便捷,以此提升对模具本体内旋时的效率。以此提升对模具本体内旋时的效率。以此提升对模具本体内旋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旋压空心回转体毛坯时,芯模在毛坯之外,旋压轮在毛坯之内的旋压,旋压空心回转体毛坯时,芯模在毛坯之外,旋压轮在毛坯之内的旋压方法。
[0003]外旋压是一种传统的旋压工艺技术,采用外旋压技术可以生产长度长、带有外加强筋的筒形回转体零件,具有效率高、可进行加热旋压、可加工曲母线形及锥形零件等特点。但是,采用外强力旋压工艺成形带有内环向加强筋的产品必须采用分瓣模具,每生产一件产品必须重新拆装模具,生产效率极低,不适合批量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工业产品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的要求。
[0004]授权公开号“CN201711327838.1”记载了“一种内旋压设备,其包括旋压机床床身、芯模、具有旋轮、第一旋轮臂和侧向滑架的内旋压组件、内旋压组件纵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机构、平衡轮机构和压料环;芯模的一端与旋压机床的主轴连接以在主轴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毛坯的一端置于芯模的空腔内,另一端经压料环连接在芯模的另一端;第一旋轮臂呈L型,一端转动连接有旋轮,另一端与侧向滑架连接;侧向滑架与内旋压组件纵向进给机构连接;内旋压组件纵向进给机构和横向进给机构位于主轴的一侧,内旋压组件纵向进给机构与横向进给机构连,平衡轮机构位于主轴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产品精度高、成品率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适合批量生产。
[0005]上述专利具有产品精度高、成品率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适合批量生产,但上述专利对模具在内旋压时,安装拆卸极为繁琐,极为影响对模具的内旋压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内旋压设备对模具在内旋压时,安装拆卸极为繁琐,极为影响对模具的内旋压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包括:
[0009]装置壳,所述装置壳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外旋压设备;
[0010]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装置壳的一侧端;
[0011]汽缸,所述汽缸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槽的一侧内壁;
[0012]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汽缸的伸缩端,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内旋刀片和压力轮;
[0013]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槽的另一侧内壁;
[0014]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于转动杆的圆周表面;以及
[0015]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于转动盘内,所述连接机构和转动盘连接以对模具本体固定。
[00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17]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开设于转动盘内;
[0018]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设于转动盘内;
[0019]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的一侧内壁,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筒的一侧端;
[0020]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槽均开设于连接套筒的圆周表面;
[0021]弧形限位板,所述弧形限位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弧形限位板分别通过铰轴活动铰接于三个第二连接槽的一侧内壁;
[0022]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三个第二连接槽的一侧内壁,三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三个弧形限位板的底端;
[0023]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固定槽内,所述限位组件和第一弹簧与连接套筒连接以对其限位。
[00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25]滑孔,所述滑孔开设于固定槽的一侧内壁;
[0026]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滑孔的圆周内壁,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筒的一侧端。
[002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两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连接网,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内壁开设有多个流通孔。
[002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塑胶圈,所述装置壳的前端均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
[002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壳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四个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均开设有螺纹孔。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方案中,人员在使用装置时,人员可拿取模具本体将其放置在转动盘内,人员在放置在转动盘内的同时,模具本体的圆周内壁会对三个弧形限位板进行挤压使其带动三个第二弹簧收缩,随着模具本体的不断向后,三个弧形限位板在会在模具本体的圆周内壁进行滑动,最终模具本体滑动至固定槽的一侧内壁时,三个第二弹簧会进行扩张然后带动三个弧形限位板通过铰轴进行活动,以此来对模具本体的另一侧端进行限位,因此人员在对模具本体进行内旋压时更加便捷,以此提升对模具本体内旋时的效率。
[0032]2、本方案中,限位组件中的滑杆因其滑动在滑孔的圆周内壁,可以对第一弹簧和连接套筒进行限位与支撑,当第一弹簧的弹性带动连接套筒进行向一侧方向移动时的同时,连接套筒还会带动滑杆在滑孔的圆周内壁进行滑动,第一弹簧的弹性扩张到顶点时,滑杆会留有三分之一在滑孔内,因此滑杆可牢牢地对连接套筒进行支撑。
[0033]3、本方案中,塑胶圈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的两端,塑胶圈采用反光材料制成,塑胶圈用于对人员进行警示,装置壳的下侧可用于安装收纳盒,通过收纳盒可用于对
上侧的液体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003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36]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剖视立体图;
[0037]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剖视立体图;
[003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爆炸剖视图;
[0039]图5为本技术中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40]图中:1、装置壳;2、伺服电机;3、塑胶圈;4、连接块;5、螺纹孔;6、盖板;7、第一连接槽;8、转动盘;9、转动杆;10、汽缸;11、支撑板;12、外旋压设备;13、连接网;14、模具本体;15、内旋刀片;16、压力轮;17、流通孔;18、滑孔;19、滑杆;20、第一弹簧;21、连接套筒;22、弧形限位板;23、第二弹簧;24、第二连接槽;25、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1),所述装置壳(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7),所述第一连接槽(7)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外旋压设备(12);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固定连接于装置壳(1)的一侧端;汽缸(10),所述汽缸(1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槽(7)的一侧内壁;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固定连接于汽缸(10)的伸缩端,所述支撑板(11)的一侧端转动连接有内旋刀片(15)和压力轮(16);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槽(7)的另一侧内壁;转动盘(8),所述转动盘(8)固定连接于转动杆(9)的圆周表面;以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于转动盘(8)内,所述连接机构和转动盘(8)连接以对模具本体(14)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压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槽(25),所述固定槽(25)开设于转动盘(8)内;连接套筒(21),所述连接套筒(21)设于转动盘(8)内;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槽(25)的一侧内壁,所述第一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筒(21)的一侧端;第二连接槽(24),所述第二连接槽(24)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槽(24)均开设于连接套筒(21)的圆周表面;弧形限位板(22),所述弧形限位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彬张宇帆黄福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傲创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