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90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光井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操作平台,包括轨道组件和容置板组件;该轨道组件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分别沿采光井的长度方向安装于该采光井的第一内墙和第二内墙,该第一内墙正对该第二内墙;该容置板组件架设于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上,能够沿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移动。该操作平台能够满足深度较深的采光井的内墙饰面施工需求,便于在狭长的采光井中进行材料的转运。便于在狭长的采光井中进行材料的转运。便于在狭长的采光井中进行材料的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采光井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采光井是地下室外墙的侧窗以挡土墙围砌成的井形采光口。采光井的井底低于窗台,并应设有排水设施。该采光井还兼有通风作用。
[0003]对于采光井内墙的饰面施工,目前常采用扣件钢管架在采光井中搭设传统的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用以对采光井内墙的饰面进行施工。由于采光井的深度高达6m以上,上述搭设传统脚手架的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高度需求,且在采光井狭长的空间内,脚手架的移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且由于采光井空间狭小,无法使用机械设备在狭长的采光井内进行材料的转运,仅能采用人工转运材料的方式,这一方式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因此,亟需一种操作平台,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能够满足深度较深的采光井的内墙饰面施工需求,便于在狭长的采光井中进行材料的转运。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操作平台,包括:轨道组件和容置板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分别沿采光井的长度方向安装于所述采光井的第一内墙和第二内墙,所述第一内墙正对所述第二内墙;所述容置板组件架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上,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000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内墙上的安装高度等于所述第二轨道在所述第二内墙上的安装高度。
[000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和多个第二固定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内墙;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二内墙。
[00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件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竖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墙;
[0011]所述第二固定件呈L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竖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墙。
[00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多个锚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开设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开设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锚定件一一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并锚定于所述第一内墙或所述第二内墙。
[00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置板组件包括容置板本体、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间隔设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置板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移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第二移动部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00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轨道开设第一滑道,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转轴平行并连接于所述容置板本体,所述第一滚轮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中滚动;
[0015]所述第二轨道开设第二滑道,所述第二移动部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转轴平行并连接于所述容置板本体,所述第二滚轮能够在所述第二滑道中滚动。
[001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移动部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安装于所述容置板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滚轮的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
[0017]所述第二移动部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安装于所述容置板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滚轮的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001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滚轮沿轴向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
[0019]所述第二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滚轮沿轴向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002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为空心方管结构。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包括轨道组件和容置板组件。该轨道组件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分别沿采光井的长度方向安装于该采光井的第一内墙和第二内墙,该第一内墙正对该第二内墙。该轨道组件为容置板组件提供支撑,且为容置板组件提供移动路径。该容置板组件架设于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上,能够沿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移动。该容置板组件能够在采光井的狭长通道中进行顺利移动,施工人员能够利用该容置板组件实现对采光井内墙的施工,且该容置板组件便于在狭长的采光井内进行材料的转运。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侧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俯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作平台的主视图;
[0026]图4是图3中结构标记为A的放大图。
[0027]图中:
[0028]10、第一内墙;20、第二内墙;
[0029]100、轨道组件;110、第一轨道;111、第一滑道;120、第二轨道;130、第一固定件;140、第二固定件;150、锚定件;
[0030]200、容置板组件;210、容置板本体;220、第一移动部;221、第一滚轮;222、第一连接杆;230、第二移动部;231、第二滚轮;23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组件(100),所述轨道组件(100)包括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所述第一轨道(110)和所述第二轨道(120)分别沿采光井的长度方向安装于所述采光井的第一内墙(10)和第二内墙(20),所述第一内墙(10)正对所述第二内墙(20);容置板组件(200),所述容置板组件(200)架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10)和所述第二轨道(120)上,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110)和所述第二轨道(120)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110)在所述第一内墙(10)上的安装高度等于所述第二轨道(120)在所述第二内墙(20)上的安装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130)和多个第二固定件(140),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30)沿所述第一轨道(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内墙(10);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140)沿所述第二轨道(1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二内墙(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30)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130)的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110)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件(130)的竖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墙(10);所述第二固定件(140)呈L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140)的水平段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120)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件(140)的竖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墙(2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100)还包括多个锚定件(150),所述第一固定件(130)开设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固定件(140)开设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锚定件(150)一一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并锚定于所述第一内墙(10)或所述第二内墙(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绍章彭海斌王磊潘博黄娅娃吴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