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单侧取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86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单侧取能装置,线圈套设在磁芯组外,磁芯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互相接触的电芯单体,将磁芯单体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使得磁芯组的有效长度增加,提升磁导率,并且通过在磁芯组的两端设置加大板,使磁芯组两端沿磁芯单体径向的尺寸增大,进一步提升磁导率,使电缆单侧取能装置的输出功率得到显著提升。上述电缆单侧取能装置使用时置于电缆的一侧即可,解决了取能装置与不同电压等级和电缆直径适配兼容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普适性,同时通过可移动加长的磁芯组和位于磁芯组两端的加大板还能保持较高的输出功率,是对传统技术的突破。的突破。的突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单侧取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应取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单侧取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进一步深度融合。其中电力传感器的供电问题,是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核心问题。当前电力在线监测传感器供电的方法主要有有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激光供电,谐振耦合取能,振动取能,电容分压取能,磁场感应取能等,其中感应取能因其稳定性和成熟性应用最为广泛。
[0003]针对交流电缆和线路产生的交变磁场,最常用的磁感应取能方式为CT(Current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取能。感应取能装置主要使用电流互感器直接从高压母线上感应交流电压,然后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处理,得到稳定、可靠的直流电压,为安装在附近的传感器提供稳定的电源,能保证其长期稳定供电。
[0004]感应取能装置的构成主要包括电流互感器及后端的处理电路。其中电流互感器中的核心器件是磁芯和线圈,作用是汇聚磁通,提升取能的效率和可靠性。为了保护取能装置,出现了开合式CT,但其环式磁芯需要根据相应电缆尺寸设计,而且不能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普适性较差,无法快速安装,同时开合式的磁芯由上下磁芯组合而成,其磁芯在灌注密封胶时容易发生位移,造成设备闭合时磁芯不对称存在误触等问题。
[0005]目前,技术人员逐渐对非闭合式的CT展开研究,现有的非闭合式CT能够适用于一些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尺寸的电缆,但仍具有局限性,其普适性和高功率难以兼得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普适性更高,同时能够保持较高功率的电缆单侧取能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单侧取能装置,所述电缆单侧取能装置包括:
[0008]磁芯组,用于置于电缆的单侧,所述磁芯组的两端设置有加大板,所述磁芯组包括多个磁芯单体,多个所述磁芯单体平行设置且互相接触,多个所述磁芯单体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磁芯组的长度,所述磁芯单体设置有所述加大板的端部沿所述磁芯单体径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磁芯单体的径向尺寸;
[0009]线圈,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磁芯组外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大板位于所述线圈外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单体配置为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加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磁芯的端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大板覆盖所述第二磁芯的端面。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芯的端面位于所述加大板的中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为圆柱体或方柱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大板为圆柱体或方柱体。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线圈中。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端口设置有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线圈串联或并联。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单侧取能装置与电能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能管理模块处理并输出所述电缆单侧取能装置获取的能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电缆单侧取能装置,线圈套设在磁芯组外,磁芯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互相接触的电芯单体,将磁芯单体沿其长度方向移动使得磁芯组的有效长度增加,提升磁导率,并且通过在磁芯组的两端设置加大板,使磁芯组两端沿磁芯单体径向的尺寸增大,进一步提升磁导率,使电缆单侧取能装置的输出功率得到显著提升。上述电缆单侧取能装置使用时置于电缆的一侧即可,解决了取能装置与不同电压等级和电缆直径适配兼容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普适性,同时通过可移动加长的磁芯组和位于磁芯组两端的加大板还能保持较高的输出功率,是对传统技术的突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缆单侧取能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缆单侧取能装置沿磁芯组径向的剖面图;
[0022]图3为本申请一些电缆单侧取能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
[0024]10、电缆单侧取能装置;110、磁芯组;1100、加大板;1110、第一磁芯;1120、第二磁芯;120、线圈;20、电能管理模块;30、电缆;4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长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为保障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电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单侧取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组(110),用于置于电缆(30)的单侧,所述磁芯组(110)的两端设置有加大板(1100),所述磁芯组(110)包括多个磁芯单体,多个所述磁芯单体平行设置且互相接触,多个所述磁芯单体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磁芯组(110)的长度,所述磁芯单体设置有所述加大板(1100)的端部沿所述磁芯单体径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磁芯单体的径向尺寸;线圈(120),所述线圈(120)套设在所述磁芯组(110)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单侧取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大板(1100)位于所述线圈(120)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单侧取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单体配置为第一磁芯(1110)和第二磁芯(1120),所述加大板(1100)设置在所述第二磁芯(1120)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单侧取能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大板(1100)覆盖所述第二磁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林跃欢田兵王志明谭则杰刘胜荣钟枚汕尹旭张佳明李立浧刘仲骆柏锋吕前程景茂恒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