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卫庭专利>正文

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83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其辐条包括一主体杆、一包覆材,金属材料的主体杆一体式地于两端,设为一钩头、一螺纹端,使钩头、螺纹端无须以另外附加元件形式而存在,并且主体杆轴向范围内设置至少一外径渐小的曲腰段,以使复合材料的包覆材,增加包覆固定于主体杆外侧的面积,确保包覆材不易脱离主体杆,有效增强整体强度,并且工艺较精简而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器材的
,尤指自行车或机车轮毂的辐条设为复合式结构,提高强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行车或是机车,车轮会包括一轮毂、一轮框以及装设于轮框周侧的车胎。轮毂与轮框之间连接多根辐条,辐条两端一般设为一螺纹端、一钩头,钩头钩住轮毂,螺纹端则接合于轮框内侧环面。早期辐条均设为金属材质,在自行车日益追求轻量化的潮流,自行车的辐条渐转变为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虽然碳纤维轻量化、抗张强度大,但是复合材料加工制出螺纹端有相当困难,所以,如参考专利文件一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为097105202号的“自行车辐条固定结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便对前述原因进行改良,其主要辐条为复合材料,第一端穿伸于轮框并形成一扩大端,第二端穿伸于一调整件与花毂的调整孔并形成一扩大端,因此参考专利文件一复合材料的主体,在两端各外加一形成钩头的调整件,以及一形成螺纹端的调整件,始能结合于轮毂和轮框,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的调整件,仅在辐条两端部的套设结合,接触面积小,结合力不佳,在骑行路途反复发生的震动情形下,较易造成复合材料的主体与调整件产生剥离,甚至辐条失去其与调整件的连接作用,导致辐条脱离的危险情境。
[0003]另外,参考专利文件二为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为I375627号的“车轮的辐丝构造”专利技术专利,其结构包括一由碳纤维所制成的主体以及两个连接件,其中至少一个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头部,其内端连接一缩径段,该缩径段上设置有一结合层,该结合层是以与该主体相同的材料所制成;该主体的一端包覆着该连接件的头部与该结合层,并与该结合层紧密连接,如此可大幅提高该连接件与该主体的结合强度。
[0004]前述参考专利文件二的主体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仍然在对应轮框、轮毂的两端,各接合一连接件,连接件于一端外层包覆碳纤维复合材料,再与主体两端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围绕接合;尽管参考专利文件二的主体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提升了轻量化特点,但是连接件与主体的连接,工艺繁复,因为连接件需预先加工出扁平或是有设定形态的结合层,结合层再包覆碳纤维复合材料,如此才能与主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因而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人有鉴于前述的问题,予以研究开发,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其主要辐条以金属一体式的主杆,并设以曲腰段,使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包覆于主杆外侧适处,即可提供强度佳、具轻量化、大幅减少接合额外元件的工艺与成本。
[0006]因此,依据本技术一种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一辐条包括一主体杆、一包覆材,其中:该主体杆以金属材料设为一体式,该主体杆一端设为一螺纹端,另一端为一
钩头,于该螺纹端与该钩头之间的区域设为至少一曲腰段,该主体杆外径每朝该曲腰段呈渐减,该曲腰段中央处的外径较小处定义为一中心区;该包覆材为复合材料,用以包覆固定于该主体杆外侧面,其自相邻该螺纹端之处,朝该钩头的该主体杆外侧面紧密包覆固定,该包覆材包覆范围包括该曲腰段以及该钩头的周侧,该包覆材位于该中心区包覆面材较厚。
[0007]进一步的,该辐条于该螺纹端、该钩头的轴向范围包围该包覆材形成的外径相同。
[0008]进一步的,该主体杆截面呈圆形。
[0009]进一步的,该主体杆截面呈扁形。
[0010]因此本技术提供下列的功效:
[0011]1、本技术的辐条以一体式的主体杆于外侧覆设以包覆材而构成,故主体杆两端径一体形成一钩头与一螺纹端,故而主体杆与钩头、螺纹端为一体,不同于以往另外附加连接钩头或螺纹端等构成的元件,因此辐条一体式强度足够,无虞钩头、螺纹端有脱落的顾虑。
[0012]2、本技术的辐条中,一体式的主体杆在中央适处形成至少一曲腰段,使得主体杆整体轴向范围的外径,呈现大小的差异,是以主体杆通体外径不相同,以使主体杆外径变化形成的限制,使得主体杆受包覆材包覆厚度有别,有效显著地增加主体杆与包覆材的咬合接触面积,使包覆材极不容易自主体杆滑脱分离,结合固定性佳,连带使主体杆因结合包覆材,提升抗张强度,补强整体强度,并且使辐条具备轻量化的优点。
[0013]3、辐条于钩头端还包覆着包覆材,适度增强钩头钩合轮廓的结合强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合于轮框、轮毂的立体外观图;
[0015]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6]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辐条;10:主体杆;11:螺纹端;12:钩头;13:曲腰段;131:中心区;15:包覆材;2:轮毂;21:钩孔;3:轮框;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是一种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辐条1包括一主体杆10、一包覆材15,主体杆1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钩头12、一螺纹端11,利用钩头12该端连接于轮毂2外侧对应的钩孔21内,而螺纹端11接合于轮框3的内侧环面对应的通孔31。
[0020]请参看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特点是该主体杆10以金属材料设为一体式的主干,主体杆10可为截面呈圆形或是扁形,不在限制之内;主体杆10一端设为该螺纹端11,另一端为倒钩头状的钩头12,主体杆10于螺纹端11与钩头12之间形成至一曲腰段13,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可于主体杆10中央区段设为一曲腰段13,主体杆10外径,自两端的螺纹端11、钩头12朝曲腰段13呈渐减,故曲腰段13中央处的外径较小区域定义为一中心区131,意即每朝曲腰段13方向,主体杆10外径渐小。
[0021]该包覆材15为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主体杆10于外侧面,自相邻螺纹端11之处朝钩
头12该端的外侧面,均紧密包覆设置该包覆材15,包覆材15包覆范围除了曲腰段13,还包括至钩头12周侧,使钩头12区域外侧也包括包覆材15,其中,曲腰段13中央的中心区131的外径最小,因此包覆材15在此中心区131包覆面材较厚,以确保辐条1除了螺纹端11、钩头12以外,在含有包覆材15区域的外径都是相同。
[0022]如此一来,本技术便能使辐条1保有轻量化特点,并且保有包覆材15的抗张强度,同时螺纹端11和钩头12都与主体杆10为一体,具有足够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车轮的复合式轮毂辐条,一辐条包括一主体杆、一包覆材,其特征在于,该主体杆以金属材料设为一体式,该主体杆一端设为一螺纹端,另一端为一钩头,于该螺纹端与该钩头之间的区域设为至少一曲腰段,该主体杆外径每朝该曲腰段呈渐减,该曲腰段中央处的外径较小处定义为一中心区;该包覆材为复合材料,该包覆材包覆固定于该主体杆外侧面,其自相邻该螺纹端之处,朝该钩头的该主体杆外侧面紧密包覆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庭
申请(专利权)人:刘卫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