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81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刀,属于风刀技术领域,包括风刀主体,风刀主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风刀主体远离进气口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出气口,风刀主体内设有均沿长度方向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气流释放填充腔、气流均分流道、气流压缩腔、线性流道和气流调节腔,气流释放填充腔与进气口连通,气流调节腔与出气口连通,风刀主体内设置气流释放填充腔、气流均分流道、气流压缩腔、线性流道和气流调节腔,通过对气流的调节,保证了出口气流的均匀性。保证了出口气流的均匀性。保证了出口气流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刀


[0001]本技术涉及风刀
,特别涉及一种风刀。

技术介绍

[0002]风刀在工业领域中存在大量吹风除水、吹风除尘等应用,如吹除钢板,铝合金型材等平面上的灰尘、水分,吹除饮料瓶、包装罐等瓶体表面的水分,吹除产品表面的杂质灰尘,残液,外包装上的水分,以及传送带清理等。
[0003]在卷对卷连续镀金属的领域,通过经过以下关键流程:放卷

工艺槽(镀金属)

水洗

风干

烘干

收卷,高速的卷对卷连续生产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选择,因此在卷材高速制备过程充分的风干也是关键的工序,尤其是在膜材表面进行金属图案化,或金属化需要黑化的领域,风干效果差会导致通过烘箱后也会存在肉眼不可见的水汽聚集在膜面上;后续烘干制程也会因风干不完全致使产品上出现水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并且无法完全烘干,放置一段时间后,产品会出现变色等质量问题。所以,风刀良好的风干能力是生产工艺中关键的要素,现有技术中的风刀内腔无气流调节的结构,气流均匀性不好,导致出气效果不好,使得风干效果较差。
[0004]专利CN202022173121.X公开了一种风刀,包括:风刀本体、两个进气孔、集气腔、导流腔、过流通道和喷气孔,该风刀采用侧面进气,进入的气流在集气腔中混合,导流腔和集气腔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过流通道连通,气流通过过流通道后,流速得到提高,并且能够在导流腔中进一步充分混合,得到更加均匀的气流;喷气孔与导流腔连通,且沿风刀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该装置采用侧面进气,两端的气体在集气腔中混合程度高于中间位置,影响了气流的均匀性,而且会限制整体风刀的长度;导流腔通过过流通道进入集气腔,不存在进一步压缩调整的结构;喷气孔间隔设置可能影响到对物品的吹扫不够完整,某些间隔处吹扫不达标。
[0005]专利CN201910839053.5公开了一种风刀,包括用于刮平钢板上的涂层,包括两个组装在一起的上刀片和下刀片,以及围挡在上刀片和下刀片两侧的侧挡板,所述上刀片和所述下刀片之间形成有多个顺次连通的腔室;多个顺次连通的所述腔室一端与所述风刀的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刀的排气口连通;该装置通过多个腔室组合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充分混合;该装置虽然采用多个腔体进行了空气混合,但是其靠近出气口的腔体只分布在下刀片上,出气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只偏向某一侧出气,而且靠近进气口的腔室容积大于排气口的腔室容积,不断增加流速,实际进气后流道内空气难以均匀流动,更难以有效的从出气口均匀喷出,难以实现风刀良好的吹风效果。
[0006]综上,现有技术中风刀虽然设置了内腔调节部位,但是存在布置结构不合理,无法对气流进行充分的混合、压缩,加上出气口的设置使得气流无法均匀的从出气口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刀,包括风刀主体,所述风刀主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所述风刀主体远离进气口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出气口,所述风刀主体内设有均沿长度方向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气流释放填充腔、气流均分流道、气流压缩腔、线性流道和气流调节腔,所述气流释放填充腔与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流调节腔与出气口连通。
[0009]通过设置多个气流流道使得出气口气流的均匀性,而且保证了流速,气流释放填充腔使进气口进入的气流能更好的分散开,更加均匀的进入到气流均分流道,气流均分流道间隔均匀设置多个流道使得气流更均匀分布的进入气流压缩腔,通过气流压缩腔形成气流压缩作用,提高气腔内气体整体的均匀性,再进入线性流道,可使气流呈现初步线性效果并混合进入气流调节腔,气流调节腔使线性流入的气流进行释放和储存,以便保证出气口的气流均一性和持续性,出气口沿风刀主体长度方向开设,使得气流呈现高速和线性喷出,对带风干物品的覆盖面更完整,起到更好的风干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风刀主体的两端设置有侧封板,所述风刀主体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风刀板和第二风刀板,所述侧封板封闭第一风刀板和第二风刀板的两端,所述进气口贯穿第一风刀板开设,所述第一风刀板和第二风刀板远离进气口一端均倾斜设置且朝向内侧配合形成出气口,单体组合方便生产,方便开槽,后期方便拆卸维修,侧封板使连接更牢固,风刀主体的密封效果更好。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刀板内侧开设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刀板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均分流道槽,所述均分流道槽位于第一槽和第二槽之间,所述第二槽内设置有台阶,所述第二风刀板内侧开设有第三槽和第四槽;
[0012]所述第一槽和第三槽配合形成气流释放填充腔,所述均分流道槽与第二风刀板配合形成气流均分流道,所述第二槽、台阶、第四槽配合形成气流压缩腔和气流调节腔,所述台阶与第二风刀板之间配合形成线性流道。
[0013]优选地,所述均分流道槽开设成两端大中间细的流道结构,即进气端和出气端开设角度大,使得进去出气更快。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和第三槽的槽体结构对称,所述第二槽和第四槽结构对称。
[0015]优选地,所述台阶与气流均分流道的间距小于台阶与出气口的间距。
[0016]优选地,所述台阶端部距离第二风刀板内壁的距离为1

2.5mm。
[0017]优选地,所述出气口的高度为0.2

1.5mm。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刀板和第二风刀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主垫片和第二主垫片,所述第一主垫片位于气流均分流道处,所述第二主垫片位于靠近出气口的一端,所述风刀主体和侧封板之间安装有侧垫片。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刀板和第二风刀板螺栓连接,第一风刀板沿长度方向上位于均分流道槽之间的部位开设有螺丝孔,所述主垫片和第二风刀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螺丝孔;所述第二主垫片上均匀开设有螺丝孔,所述第一风刀板和第二风刀板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螺丝孔。
[0020]优选地,所述侧封板上活动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板。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风刀主体内设置气流释放填充腔、气流均分流道、气流压缩腔、线性流道和气流调节腔,通过对气流的调节,保证了出口气流的均匀性。
[0023](2)风刀线性出口出各处的气流大小的均匀性一致,在风干膜材时呈线性吹干,消除现在市场上的风刀风干时膜材上有柱线状流痕,提高了风干效率;
[0024](3)设置垫片保证密封效果,调整垫片厚度可以调节出气口的厚度以及各个流道腔体的容积,适应不同气流流量和风速的需求;
[0025](4)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拆卸,而且螺丝孔的设置避开了各个流道和腔体,防止对气流产生影响;
[0026](5)采用固定杆和固定块与设备连接,方便拆除重复用于不同物品生产线,将风刀主体置于待风干物品上方,可以使侧封板绕固定杆转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刀主体(1),所述风刀主体(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口(101),所述风刀主体(1)远离进气口(101)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出气口(107),所述风刀主体(1)内设有均沿长度方向设置且依次连通的气流释放填充腔(102)、气流均分流道(103)、气流压缩腔(104)、线性流道(105)和气流调节腔(106),所述气流释放填充腔(102)与进气口(101)连通,所述气流调节腔(106)与出气口(10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侧封板(2),所述风刀主体(1)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风刀板(3)和第二风刀板(4),所述进气口(101)贯穿第一风刀板(3)开设,所述第一风刀板(3)和第二风刀板(4)远离进气口(101)一端均倾斜设置且朝向内侧配合形成出气口(1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刀板(3)内侧开设有第一槽(301)和第二槽(302),所述第一槽(301)与进气口(101)连通,所述第一风刀板(3)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均分流道槽(303),所述均分流道槽(303)位于第一槽(301)和第二槽(302)之间,所述第二槽(302)内设置有台阶(304),所述第二风刀板(4)内侧开设有第三槽(401)和第四槽(402);所述第一槽(301)和第三槽(401)配合形成气流释放填充腔(102),所述均分流道槽(303)与第二风刀板(4)配合形成气流均分流道(103),所述第二槽(302)、台阶(304)、第四槽(402)配合形成气流压缩腔(104)和气流调节腔(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连华季成刚江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