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结构件及对接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81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2
本披露公开了一种充电结构件及对接充电装置。充电结构件包括:导向件和两个导电片;其中,导向件包括引导部和限位部,引导部在沿从前端到后端的轴向方向上的横截面宽度逐渐增大,形成连接前端与后端的斜面部;限位部位于引导部的后端并沿引导部的横截面径向向外延伸;两个导电片位于导向件的限位部;当与外部的两个活动电极连接时,引导部插入两个活动电极之间,引导活动电极沿斜面部向外移动,直至与限位部处的导电片对接,其中引导部的前端的横截面宽度小于两个活动电极的初始间距,引导部的后端的横截面宽度不超过两个活动电极之间的最大间距。本披露的方案从对接结构上克服导航定位不可避免的定位误差,提高了对接充电的成功率。的成功率。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结构件及对接充电装置


[0001]本披露一般涉及充电结构。更具体地,本披露涉及一种充电结构件及对接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化机器人常应用于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发电厂和空旷厂房等环境中,用于自主完成对设备的巡检和环境的采集巡逻。随着智能化机器人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行业领域,智能化机器人的续航问题成为智能化机器人应用首要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智能化机器人大多采用机载蓄电池作为驱动电源,当智能化机器人的电量不足时,机器人自主移动至充电桩进行对接充电,但由于机器人自主导航定位不可避免地存在定位误差,导致机器人的实际运动轨迹与规划的理想运动轨迹之间存在偏差,因此,机器人与充电桩对接充电时容易因定位不准而导致二者对接失败,造成充电不顺畅和漏电的问题。
[0004]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装置,以从机器人与充电桩的对接结构上加以引导来修正定位精度不足所引入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解决如上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披露在多个方面中提出了一种充电结构件及对接充电装置,通过结构上的引导修正导航定位系统和运动系统引入的定位误差。
[0006]在第一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一种充电结构件,包括:导向件和两个导电片;其中,所述导向件包括引导部和限位部,所述引导部在沿从前端到后端的轴向方向上的横截面宽度逐渐增大,形成连接所述前端与后端的斜面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后端并沿所述引导部的横截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两个导电片位于所述导向件的限位部;当与外部的两个活动电极连接时,所述引导部从其前端插入所述两个活动电极之间,并随着所述斜面部与所述活动电极的抵接,引导所述活动电极沿所述斜面部向外移动,直至与所述限位部处的导电片对接,其中所述引导部的前端的横截面宽度小于两个活动电极的初始间距,所述引导部的后端的横截面宽度不超过两个活动电极之间的最大间距。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沿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剖面轮廓呈V型或U型。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有两个沟槽,所述两个导电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沟槽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上设有缓冲件,用于在导电片与活动电极对接时,减缓活动电极对导电片产生的冲击力。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绝缘导向件;或所述引导部为绝缘引导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导电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导电片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一导电片的面积大于任一活动电极的截面面积。
[0012]在第二方面中,本披露提供一种对接充电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结构件,以及与所述充电结构件对接的两个活动电极;其中,所述两个活动电极设置在第一对接对象上,所述充电结构件设置在第二对接对象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对象上设有两个电极导轨,所述电极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两个活动电极的分布方向一致;所述两个活动电极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电极导轨内,以令所述活动电极可沿所述电极导轨移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电极与所述第一对接对象之间设有缓冲件,用于在活动电极与导电片对接时,减缓导向件对活动电极产生的冲击力。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对象内还设有继电器和光电开关;所述两个活动电极串联于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电路中,所述光电开关串联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活动电极与所述导电片的对接方向上,以令所述两个活动电极因所述导电片的冲击力移动至所述光电开关的触发位置时,所述光电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电路导通,所述活动电极导电。
[0016]本披露的方案提供了一种充电结构件,其包括有设置在两个导电片之间的导向件,导向件包括引导部和限位部,由于引导部的前端的横截面宽度小于两个活动电极的初始间距,因此,对接充电过程中,导向件的引导部容易从其前端插入至两个活动电极之间。并且,由于导向件在沿从前端到后端的轴向方向上的横截面宽度逐渐增大,形成了前窄后宽的结构,在导向件上形成连接前端与后端的斜面部,当存在定位误差时,至少一个活动电极会在对接过程中与导向件上的斜面部相抵接,随着充电结构件与活动电极相互靠近,该斜面部引导活动电极沿斜面部向外以及朝后端移动,活动电极由引导部移动至限位部,与限位部处的导电片完成对接。本披露的方案所提供的充电结构件能够允许两个对接对象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并基于上述导向结构的引导作用调整活动电极的位置,从而对该定位误差加以修正,从对接结构上克服导航定位不可避免的定位误差,提高了对接充电的成功率,降低了对接充电过程对导航定位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的要求。
[0017]进一步地,在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限位部设置沟槽用于设置导电片,通过沟槽限制活动电极到达限位部时的移动范围,从而令活动电极与导电片对接后保持位置稳定,防止因活动电极的挪动而影响充电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在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动电极上设置缓冲件,和/或在导电片上设置缓冲件,能够有效减缓对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而保护活动电极和/或导电片,避免活动电极和/或导电片因撞击而产生损坏。
[0019]进一步地,在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结构件中的导电片面积大于活动电极的截面面积,为活动电极与导电片的对接提供了可允许的对接误差范围,即使对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位移误差,也能够利用大面积的导电片来保证活动电极与导电片的接触面积,进而保障对接充电的成功率。
[0020]进一步地,在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导电板形成限位部,能够令对接时的导电面积增加,进一步保障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0021]进一步地,在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光电开关和继电器对充电电路设置了充电保护,利用光电开关识别活动电极的位置,并且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电话,当活动电极因第一对接对象与第二对接对象对接移动至光电开关的触发位置时,光电开关切换输出信
号,进而将继电器工作电路由断开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进而保证在第一对接对象与第二对接对象对接失败时,活动电极断电,避免导电的活动电极与第二对接对象的壳体对接而造成漏电问题,以及避免对接不准而导致充电不流畅。
附图说明
[0022]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披露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披露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23]图1示出了本披露实施例的充电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无定位误差条件下的对接过程的示意图;
[0025]图3示出了存在定位误差条件下的对接过程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披露实施例的对接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的对接电路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披露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披露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件(11)和两个导电片(12);其中,所述导向件(11)包括引导部(111)和限位部(112),所述引导部(111)在沿从前端到后端的轴向方向上的横截面宽度逐渐增大,形成连接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的斜面部;所述限位部(112)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后端并沿所述引导部的横截面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两个导电片(12)位于所述导向件的限位部;当与外部的两个活动电极(2)连接时,所述引导部(111)从其前端插入所述两个活动电极(2)之间,并随着所述斜面部与所述活动电极的抵接,引导所述活动电极沿所述斜面部向外移动,直至与所述限位部(112)处的导电片(12)对接,其中所述引导部的前端的横截面宽度小于两个活动电极的初始间距,所述引导部的后端的横截面宽度不超过两个活动电极之间的最大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11)沿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剖面轮廓呈V型或U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2)设有两个沟槽,所述两个导电片(12)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沟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上设有缓冲件,用于在导电片与活动电极对接时,减缓活动电极对导电片产生的冲击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1)为绝缘导向件;或所述引导部(111)为绝缘引导部,所述限位部(112)包括两个导电板,分别与所述两个导电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磊宋世超王库冯文澜
申请(专利权)人:随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