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76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包括固定座(1)、应力应变传感器(2)、卡箍(3)和固定件(4);固定座一端形成第一贴合面(11),第一贴合面匹配贴合钢结构杆件(5)表面;固定座另一端形成第二贴合面(12),应力应变传感器两端形成安装端头(21),安装端头匹配贴合第二贴合面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应力应变传感器的两个安装端头通过两个固定座贴设于钢结构杆件上;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对称设置在钢结构杆件的两侧,位于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同一端的两个固定座通过一根卡箍绑扎固定在钢结构杆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钢结构杆件上快速拆装应力应变传感器,保证应力应变数据的真实可靠,且不破坏钢结构杆件。且不破坏钢结构杆件。且不破坏钢结构杆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杆件应力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结构的监测,其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对结构的整体应力应变、变形倾斜、局部沉降、受力情况、振动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伴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快速、持续发展,我国的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势头迅猛,需进一步重视对建筑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测,在具体的检测监测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对钢结构的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充分掌握,不破坏原有钢结构体系,使工程检测监测工作更加高效、缜密。
[0003]在对钢结构进行应力检测时,应变传感器需要固定于钢结构杆件表面,对于截面为圆形的钢结构杆件,不仅安装不便,且容易对腹杆造成硬伤破坏,不利于腹杆的使用,导致腹杆的结构强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能在钢结构杆件上快速拆装应力应变传感器,保证应力应变数据的真实可靠,且不破坏钢结构杆件。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包括固定座、应力应变传感器、卡箍和固定件;固定座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贴合面,使固定座的一端能通过第一贴合面匹配贴合在钢结构杆件的表面上;固定座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贴合面,应力应变传感器的两端形成有安装端头,且安装端头能匹配贴合在第二贴合面上,并通过固定件固定,使应力应变传感器的两个安装端头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贴设于钢结构杆件上;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分别对称设置在钢结构杆件的两侧,位于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同一端的两个固定座通过一根卡箍绑扎固定在钢结构杆件上。
[0007]所述的第一贴合面呈内凹型的弧面结构,使第一贴合面能匹配贴合在钢结构杆件的外壁上。
[0008]所述的第二贴合面呈U形结构,使应力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端头能嵌入在第二贴合面内并与第二贴合面匹配贴合。
[0009]所述的固定座上形成有一对固定孔,一对固定孔对称设置在第二贴合面的开口端两侧;一对固定件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孔安装在固定座上,使应力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端头通过一对固定件固定在第二贴合面内。
[0010]所述的固定座的另一端两侧分别形成有斜面结构,固定孔贯穿斜面结构,使固定件的一端能倾斜顶紧在应力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端头上,使安装端头能贴合在第二贴合面上。
[0011]所述的应力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端头与第二贴合面之间设有胶粘层。
[0012]所述的卡箍包括卡箍主体和卡环;卡箍主体为长条状结构,卡箍主体的表面均布若干个卡齿;卡环为环形结构并设置在卡箍主体的一端,卡环内形成有锁舌;卡箍主体的另一端贯穿卡环,并通过锁舌抵接卡紧其中一个卡齿,形成环形结构的卡箍。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由于设有固定座,能通过第一贴合面贴合在钢结构杆件的表面,并通过第二贴合面匹配安装应力应变传感器的安装端头,且安装端头通过固定件顶紧锁定,从而保证应力应变传感器在钢结构杆件表面上的可靠安装,从而保证了应力应变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精确、有效。
[0015]2、本技术由于设有卡箍,能将固定座固定绑扎在钢结构杆件上,防止滑移,从而使应力应变传感器可靠安装在钢结构杆件上,从而便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同时,卡箍的拆装方便、快捷,能大大节约人工,提高应力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效率。
[0016]3、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易于拆卸,不会对钢结构杆件造成表面硬伤,同时能对应力应变传感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适用于各种钢结构的应力应变检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中固定座的立体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中固定座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中应力应变传感器的主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中卡箍的主视图。
[0022]图中,1固定座,11第一贴合面,12第二贴合面,13固定孔,14斜面结构,2应力应变传感器,21安装端头,3卡箍,31卡箍主体,32卡环,33卡齿,34锁舌,4固定件,5钢结构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一种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包括固定座1、应力应变传感器2、卡箍3和固定件4;固定座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贴合面11,使固定座1的一端能通过第一贴合面11匹配贴合在钢结构杆件5的表面上;固定座1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贴合面12,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两端形成有安装端头21,且安装端头21能匹配贴合在第二贴合面12上,并通过固定件4固定,使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两个安装端头21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1贴设于钢结构杆件5上;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2分别对称设置在钢结构杆件5的两侧,位于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2同一端的两个固定座1通过一根卡箍3绑扎固定在钢结构杆件5上。
[0025]第一贴合面11的曲面形状和尺寸根据所需检测的钢结构杆件5的形状和尺寸确定,从而确保固定座1在钢结构杆件5上的有效贴合。第二贴合面12可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安装端头21的形状和尺寸确定,从而确保安装端头21在固定座1上的可靠安装。通过卡箍3的绑扎固定,使应力应变传感器2可靠安装在钢结构杆件5,以满足检测需求。优选的,固定座1
可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0026]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所述的第一贴合面11呈内凹型的弧面结构,使第一贴合面11能匹配贴合在钢结构杆件5的外壁上,能贴合截面为圆形、椭圆形等的钢结构杆件5的表面,适应性高,适用范围广。
[0027]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所述的第二贴合面12呈U形结构,使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安装端头21能嵌入在第二贴合面12内并与第二贴合面12匹配贴合。
[0028]优选的,U形结构的底部半圆槽的半径为6.5mm,与安装端头21外径相匹配。钢结构杆件5的振动、形变等状态能直接通过固定座1传递至应力应变传感器2,从而通过设置在钢结构杆件5两侧的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2达到可靠、有效的检测目的。
[0029]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所述的固定座1上形成有一对固定孔13,一对固定孔13对称设置在第二贴合面12的开口端两侧;一对固定件4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孔13安装在固定座1上,使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安装端头21通过一对固定件4固定在第二贴合面12内。
[0030]优选的,固定孔13可为半径1.7mm的螺孔,固定件4可为与螺孔相匹配的螺栓,通过螺纹的旋入安装固定件4,从而保证固定件4的一端顶紧安装端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座(1)、应力应变传感器(2)、卡箍(3)和固定件(4);固定座(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贴合面(11),使固定座(1)的一端能通过第一贴合面(11)匹配贴合在钢结构杆件(5)的表面上;固定座(1)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贴合面(12),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两端形成有安装端头(21),且安装端头(21)能匹配贴合在第二贴合面(12)上,并通过固定件(4)固定,使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两个安装端头(21)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1)贴设于钢结构杆件(5)上;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2)分别对称设置在钢结构杆件(5)的两侧,位于一对应力应变传感器(2)同一端的两个固定座(1)通过一根卡箍(3)绑扎固定在钢结构杆件(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贴合面(11)呈内凹型的弧面结构,使第一贴合面(11)能匹配贴合在钢结构杆件(5)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贴合面(12)呈U形结构,使应力应变传感器(2)的安装端头(21)能嵌入在第二贴合面(12)内并与第二贴合面(12)匹配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应力应变传感器的网架固定支座,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瑞陈稳庞磊杨建新李刚赵冬陈佳广高福良张华刘志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