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及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59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基部和弹性臂,弹性臂包括接触臂、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与接触臂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第二臂与接触臂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第一连接位与第二连接位沿左右方向至少部分错位设置,接触臂具有相对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第一臂具有第一外边,第二臂具有第二外边,第二侧缘与第二外边位于弹性臂的其中一侧,第二侧缘相对第二外边向内凹陷形成让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前后相邻的两排上述导电端子,两排导电端子前后错位,后排导电端子的让位槽用以让位前排导电端子,前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导电端子排布较为集中,符合当前电连接器小型化、密集化的发展趋势。趋势。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及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性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及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设于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沿前后方向呈多排设置,且前后相邻两排的导电端子前后对齐设置。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和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弹性臂,弹性臂包括一接触臂及连接于接触臂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左右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通槽,第一臂与第二臂关于通槽左右对称设置,接触臂设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并与电子元件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位于基部的前方,第一臂与接触臂连接于一第一连接位,第二臂与接触臂连接于一第二连接位,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在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上与接触部的距离相同。
[0003]由于弹性臂会在电子元件的压缩下,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接触部下移,这样前后相邻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就需要足够大,保证弹性臂受电子元件压缩的情况下,前后相邻两排导电端子之间不会接触形成短路,然而,这样会导致导电端子排布较为分散,同一绝缘本体所能容纳的导电端子较少,与当前电连接器小型化、密集化的发展趋势相背。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及具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弹性臂设有让位槽,后排导电端子的弹性臂设有让位槽让位前排导电端子,使得电连接器能够适应密集化发展趋势。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前后相邻的两排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前后相邻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前后错位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的上端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包括一接触臂及连接于所述接触臂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左右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通槽,所述接触臂具有一接触部及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缘和一第二侧缘,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并向上露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分别在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接触臂连接于一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臂与所述接触臂连接于一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在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上较所述第二连接位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所述第一臂具有背向所述通槽的一第一外边,所述第二臂具有背向所述通槽的一第二外边,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一外边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二外边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侧缘相对所述第一外边向内凹陷,所述第二侧缘相对所述第二外边向内凹陷并形成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以让位前排其中一个所述导电端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多排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相邻设置的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分布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多排所述导电端子,且定义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导电端子为第一端子,所述第二区域分布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多排所述导电端子,且定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导电端子定义为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两排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前后错位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前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小于前后相邻两排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以及小于前后相邻两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位具有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一远端点和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一近端点,所述第二连接位具有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二远端点和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二近端点,所述第一近端点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较所述第二近端点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所述第一远端点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较所述第二远端点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臂和所述接触臂之间。
[0011]进一步地,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一外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二外边之间的距离。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设于所述基部下方的一焊接部及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焊接部的一连接臂,所述焊接部具有一第一中心线,所述连接臂具有一第二中心线,所述接触臂具有一第三中心线,从后往前看,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边与所述第二外边之间,所述第三中心线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偏离于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相邻的两排端子槽,所述端子槽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基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一焊接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下方;一连接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焊接部;一转折部,自所述第一侧边弯折延伸形成;一开口,在所述基部和所述转折部上延伸,所述开口超过所述第一侧边并向所述第二侧边延伸;一第一固定部,对应所述开口位置设置;一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以将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所述端子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在所述基部上至少延伸至所述基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和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开口上下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转折部延伸至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开口从所述转折部延伸超过所述第二侧边并向所述第一侧边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悬臂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在左右方向上弹性抵接所述端子槽的槽壁。
[0017]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和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开口上下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固定凸部,在上下方向上,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顶缘的上方,另一个所述固定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顶缘的下方。
[0018]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和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
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开口上下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固定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顶缘的上方。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相对所述第一侧边向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偏移,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一开槽,所述开槽在所述连接臂延伸并向上延伸至所述基部,然后在所述基部上沿左右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侧边延伸,所述开槽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与所述开口至少部分上下对应设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一开槽,所述开槽在所述基部和所述连接臂上延伸,所述转折部具有形成在所述开口上下两侧的一第一支臂和一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上部,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前后相邻的两排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前后相邻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前后错位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的上端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包括一接触臂及连接于所述接触臂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左右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一通槽,所述接触臂具有一接触部及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缘和一第二侧缘,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并向上露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分别在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一臂与所述接触臂连接于一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臂与所述接触臂连接于一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在所述弹性臂的延伸方向上较所述第二连接位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所述第一臂具有背向所述通槽的一第一外边,所述第二臂具有背向所述通槽的一第二外边,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一外边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二外边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侧缘相对所述第一外边向内凹陷,所述第二侧缘相对所述第二外边向内凹陷并形成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以让位前排其中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多排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相邻设置的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分布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多排所述导电端子,且定义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导电端子为第一端子,所述第二区域分布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多排所述导电端子,且定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导电端子定义为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两排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前后错位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前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小于前后相邻两排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间距,以及小于前后相邻两排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具有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一远端点和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一近端点,所述第二连接位具有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二远端点和靠近所述接触部的一第二近端点,所述第一近端点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较所述第二近端点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所述第一远端点在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上较所述第二远端点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臂和所述接触臂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一外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二外边之间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设于所述基部下方的一焊接部及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焊接部的一连接臂,所述焊接部具有一第一中心线,所述连接臂具有一第二中心线,所述接触臂具有一第三中心线,从后往前看,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边与所述第二外边之间,所述第三中心线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偏离于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且较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中心线
靠近所述第一外边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相邻的两排端子槽,所述端子槽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基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一焊接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下方;一连接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焊接部;一转折部,自所述第一侧边弯折延伸形成;一开口,在所述基部和所述转折部上延伸,所述开口超过所述第一侧边并向所述第二侧边延伸;一第一固定部,对应所述开口位置设置;一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以将所述导电端子定位于所述端子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在所述基部上至少延伸至所述基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9.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和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开口上下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常伟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