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弹性端子、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43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接器的弹性端子、板对板连接器,弹性端子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用于与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座卡接,连接部的端部延伸有接电引脚;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触点,第二弹性臂高于第一弹性臂,且第二弹性臂的上端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延伸到第一弹性臂的顶端,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触点。在连接器对插是,固定的端子可以与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上的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导通,因此有两个接触点,增加端子连接的稳定性。接的稳定性。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的弹性端子、板对板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的弹性端子、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结构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连接器除了应用场景复杂多变及多模块集成之外,由于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还呈现出使用的信号往10Gbps甚至以上更高频率发展的现象,这就对使用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场景下的连接器传输速率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0003]在公开号为CN114709646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专利文献中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插界面在浮动过程中存在连接稳定性较差的情形,使连接器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具体是,该连接器,由于第一基座形成有相连通第一安装槽及第一对插腔,插头端子穿设于第一安装槽内并与第一基座连接,使插头端子安装于第一基座,又由于插头端子的抵触部与第一对插腔相应设置,第一基座位于第二对插腔内并与第二基座插接,且舌片部位于第一对插腔内并与第一基座插接,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彼此相互插入,如此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连接,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插界面在浮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由于插座端子部分位于第一固定槽内并与舌片部连接,且抵触部在第二对插腔内抵接于插座端子,加上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连接,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靠的电连接,解决了连接器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4]而上述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中,插头端子是具有弹性的,而插座端子是与舌片贴合,在插头插入到插座内后,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连接。而目前市面上也存在插头端子是固定的,而插座端子是弹性的,在接触的过程中,插座端子是弹性地与插头端子连接,例如附图1中的板对对板连接器结构,1为插头端子, 2为插座端子。由此可见,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的插座端子与插头端子接触为单点接触,在连接器插拔次数过多,具备弹性的端子会形成塑性变形,失去原有的弹性,进而导致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无法接触,或者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0005]综上,现有技术中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弹性端子并采用单点接触,接触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弹性端子,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对板的弹性端子采用单点接触,接触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弹性端子,用于连接在板对板连接器上;弹性端子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用于与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或插座卡接,连接部的端部延伸有接电引脚;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触点,第二弹性臂高于第一弹性臂,且第二弹性臂的上端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延伸到第一弹性臂的顶端,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
连接触点。
[0008]进一步,第一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0009]进一步,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形成有回弹槽。
[0010]进一步,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上端的宽度小于下端的宽度,且从上端往下端的逐渐增宽。
[00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2]1、将本弹性端子连接到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或插头内后,在与另一插头或插座的插接时,另一端子可以与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上的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导通,因此有两个接触点,增加端子连接的稳定性。
[0013]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弹性端子、括外框、内座和插头,外框具有一上下敞开的腔体,内座的下端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内座的顶部延伸有舌板,两侧向上延伸限位板,所述舌板与两所述限位板之间均形成有插槽;所述内座内部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所述内座的底部向上延伸到所述舌板的上端、且与所述插槽连通;各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所述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的所述本体卡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伸出连接所述外框;所述第一连接触点和所述第二连接触点均伸入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于避空间隙,避空所述第二弹性臂弹性形变;所述插座包括基座和插头端子,所述基座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若干个的固定槽,底部的两侧向下延伸有抵靠板。各个所述固定槽内均插接有所述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的下端一侧贴靠在所述抵靠板的内侧壁。
[0014]进一步,腔体的两内侧壁还设置有若干卡槽;连接部呈U型结构,设置在腔体内侧壁与内座的外侧壁形成的空间内,且一侧限位在对应的卡槽内。
[0015]进一步,连接部与本体之间具有连接位,连接位呈U型结构,内座的底部设置有避空连接位的避空槽。
[0016]进一步,连接部的远离本体的一端向上延伸有插接部,插接部插入外框的底部。
[0017]进一步,本体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齿,限位齿的齿部倾斜朝下。
[0018]进一步,所述内座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外框内侧的连接柱。
[00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在本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与插头插接时,插头插入到插槽内,使得插座上的端子挤压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向内侧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插座上的端子与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连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现有技术的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端子的结构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的结构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弹性端子冲切成形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外框和内座部分的剖视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弹性端子,用于连接在板对板连接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或插头卡接,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延伸有接电引脚;所述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上端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触点,所述第二弹性臂高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且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上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延伸到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顶端,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在同一竖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形成有回弹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上端的宽度小于下端的宽度,且从上端往下端的逐渐增宽。5.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连接器的弹性端子,还包括外框、内座和插头,所述外框具有一上下敞开的腔体,所述内座的下端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内座的顶部延伸有舌板,两侧向上延伸限位板,所述舌板与两所述限位板之间均形成有插槽;所述内座内部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所述内座的底部向上延伸到所述舌板的上端、且与所述插槽连通;各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林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兴科杰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