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矮姜花的组织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矮姜花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矮姜花(Hedychium brevicaule D.Fang)属于姜科(Zingiberaceae)姜花属(Hedychium)植物,产我国广西,株高20~60cm,花期1~3月;苞片红褐色,花纯白色,花丝与唇瓣等长或稍长,花药长9mm;具浓郁兰花香、极矮生(胡秀,等2010;吴德邻,等2016)。矮姜花的根茎可用于咳嗽痰喘和支气管哮喘,也可盆栽观赏(吴德邻,等2016)。因此,矮姜花在药用和观赏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开发利用前景。
[0003]矮姜花的繁殖方法主要依靠切分根茎和种子繁殖(胡秀,等2011)。由于矮姜花的分蘖数少,切分根茎的繁殖速度慢;种子从播种至开花需要两年至三年的时间,因此,这两种繁殖方法效率低,不能为其市场化应用提供足够的种苗,导致栽培规模扩大化的难度大。采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可为瓶苗的大规律繁殖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0004]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矮姜花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前处理:取矮姜花的果皮变黄尚未裂开的果,置入超净工作台,用刀片切去果蒂和果尾后,再用无菌棉球蘸取酒精溶液擦拭果表面,然后用升汞溶液消毒,再置入无菌水中清洗,取出放入无菌碟子中晾干果表面的水分,获得矮姜花的灭菌果。(2)无菌苗与下胚轴愈伤组织创面诱导: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步骤(1)获得的矮姜花的灭菌果用刀片沿着果棱切开,取鲜红的种子播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经过115~135d培养,直至萌发的无菌苗的下胚轴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创面;所述的无菌苗与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
‑
苄氨基腺嘌呤6.0~9.0mg/L+噻苯隆6.0~8.0mg/L+奈乙酸0.03~0.05mg/L+椰汁25.0~30.0%+蔗糖35~40g/L+卡拉胶粉13.0~13.5g/L,pH6.2~6.4。(3)愈伤组织增殖和转绿: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步骤(2)获得的无菌苗的下胚轴分化形成的白色愈伤组织,用刀片切掉无菌苗的下胚轴以上的部分、根和种子,保留白色愈伤组织,转接到愈伤增殖和转绿培养基上,经过60~90d培养,愈伤组织的体积明显增大且转绿;所述的愈伤组织增殖和转绿培养基为:MS+6
‑
苄氨基腺嘌呤5.0~6.0mg/L+噻苯隆0.5~0.6mg/L+奈乙酸0.03~0.05mg/L+香蕉汁20.0~30.0%+蔗糖35~40g/L+卡拉胶粉13.0~13.5g/L,pH6.2~6.4。(4)丛生芽诱导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步骤(3)转绿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初代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经过35~45d培养,获得丛生芽团块;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
‑
苄氨基腺嘌呤5.0~6.0mg/L+噻苯隆0.5~0.6mg/L+奈乙酸0.01~0.03mg/L+香蕉汁20.0~30.0%+蔗糖35~40g/L+卡拉胶粉13.0~13.5g/L,pH6.2~6.4。(5)丛生芽增殖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步骤(4)诱导的丛生芽团块,用刀片切割成小团块,每个小团块含有丛生芽4~6个,再将每个小团块上的丛生芽的叶片和茎尖切掉,保留团块基部,接种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经过30~40d培养,获得增殖的丛生芽;所述丛生芽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梅,朱根发,刘海林,于波,黄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