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509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猴耳环种子,清洗浸泡后播种,待其发芽;切出腋芽,对腋芽消毒,清洗后接种至培养基,培养至萌发幼芽;将幼芽接种至继代培养基,进行丛生芽增殖;待丛生芽长成无根苗后移栽到经消毒的基质中,加入培养液进行无糖培养,培养期间通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光照;培养液中包括吲哚丁酸和萘乙酸;通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18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猴耳环培育
,特别是涉及一种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猴耳环是豆科猴耳环属多年生高大乔木,又名围涎树、蛟龙木、落地金钱、鸡三树、尿桶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地区及云南等地区。猴耳环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散结、清热解毒、去湿敛疮等功效,已被列入我国中药保护品种。
[0003]猴耳环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过度开发采集会导致野生药材蕴藏量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现有人工培育的猴耳环存在生根率低、苗木存活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新的猴耳环人工培育方法以弥补药材供应,实现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具有生根率高、根系发达、苗存活率高的优点,更适合进行商业化生产。
[0005]一种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播种:取猴耳环种子,清洗浸泡后播种,待其发芽;
[0007]消毒:切出腋芽,对腋芽消毒,清洗后接种至培养基,培养至萌发幼芽;
[0008]增殖培养:将幼芽接种至继代培养基,进行丛生芽增殖;
[0009]生根培养:待丛生芽长成无根苗后移栽到经消毒的基质中,加入培养液进行无糖培养,培养期间通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光照;培养液中包括吲哚丁酸和萘乙酸;通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1800

3700μmol
·
mol
‑1,光照强度为6000

6500lx,培养至长出根系,出苗移栽。
[0010]传统组织培养方式培养猴耳环,容易出现根系畸形、不发达、移栽成活率低或缓苗时间长等问题。而本专利技术的猴耳环无糖培养方法,通过对培养液、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动态调整,使苗快速适应无糖组培环境,生根无畸形、生根率高、根系发达,苗存活率高,无需炼苗,移栽成活率大大提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播种步骤具体为:猴耳环种子用水清洗后,用百菌清溶液浸泡15

25min,播种至轻型育苗基质中,待其发芽。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毒步骤中,消毒方式为:先用体积浓度为70

80%的酒精消毒1

2min,再用质量浓度为4%

6%的次氯酸钙溶液消毒5

25min。此消毒方法可提高猴耳环外植体的萌芽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增殖培养步骤中,增殖至第3

4代。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基质为蛭石、河沙和泥炭土的混合物,蛭石、河沙和泥炭土的质量比为1:(0.8

1.2):(0.8

1.2)。该基质疏水性好,孔隙率大,可采用该基质并配合上述培养液进行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可提高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培养液为含有0.3

0.5mg/L吲哚丁酸
(IBA) 和0.05

0.10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通入二氧化碳和光照的时间均为每日的8 时

16时。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无糖培养初期通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 1800

2200μmol
·
mol
‑1,无糖培养中期通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800

3200μmol
·
mol
‑1,无糖培养后期通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300

3700μmol
·
mol
‑1,无糖培养初期为无糖培养的第1

7天,无糖培养中期为无糖培养的第8

37天,无糖培养后期为无糖培养的第38

47天。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无糖培养的温度为25

28℃,湿度为 55%

85%。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无糖培养初期的湿度控制为80
±
5%,无糖培养中期的湿度控制为70
±
5%,无糖培养后期的湿度控制为60
±
5%。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猴耳环无糖培养方法,通过对培养液、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动态调整,使苗快速适应无糖组培环境,生根无畸形、生根率高、根系发达,苗存活率高,无需炼苗,移栽成活率大大提升。采用传统组织培养方式,猴耳环基部在诱导出根时根系表现粗短、膨大、畸形且愈伤组织较多,不少植株在茎底部出现愈伤组织,生根过程中小苗有出现叶片变黄且提前落叶,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猴耳环无糖组培方法,诱导生根的根系发达整齐、伸展性好、小苗健壮、叶色翠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采用实施例1中采用无糖组培生根苗。
[0023]图2为采用对比例1中传统组织培养生根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给出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取200颗猴耳环种子,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再用稀释500倍的百菌清溶液浸泡20min,播种至轻型育苗基质中,待其发芽。
[0029](2)待苗长到15cm左右时,切出腋芽,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先用体积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1min,无菌水清洗后,再用5wt%的次氯酸钙溶液消毒25min,无菌水清洗后,接种至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猴耳环培养基,本实施例中选用含有0.5mg/L 6
‑ꢀ
苄氨基嘌呤(6

BA)和0.05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培养至萌发幼芽。平均污染率24.0%,萌芽率70%。
[0030](3)将幼芽接种至继代培养基,该继代培养基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继代培养基,本实施例中选用含有0.8mg/L 6

苄氨基嘌呤和0.05mg/L萘乙酸的MS培养基,进行丛生芽增殖,增殖3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播种:取猴耳环种子,清洗浸泡后播种,待其发芽;消毒:切出腋芽,对腋芽消毒,清洗后接种至培养基,培养至萌发幼芽;增殖培养:将幼芽接种至继代培养基,进行丛生芽增殖;生根培养:待丛生芽长成无根苗后移栽到经消毒的基质中,加入培养液进行无糖培养,培养期间通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光照;培养液中包括吲哚丁酸和萘乙酸;通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1800

3700μmol
·
mol
‑1,光照强度为6000

6500lx,培养至长出根系,出苗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步骤具体为:猴耳环种子用水清洗后,用百菌清溶液浸泡15

25min,播种至轻型育苗基质中,待其发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步骤中,消毒方式为:先用体积浓度为70

80%的酒精消毒1

2min,再用质量浓度为4%

6%的次氯酸钙溶液消毒5

25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基质为蛭石、河沙和泥炭土的混合物,蛭石、河沙和泥炭土的质量比为1:(0.8

1.2):(0.8

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增殖培养步骤中,增殖至第3

4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耳环无糖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根培养步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黄宏健陈祖旭张卫华谭沛涛陈启民陈小玲叶棠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技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