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径和槽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孔径和槽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电测量仪可用于测量孔径或槽深,但现有的配合气电测量仪的装置多只能实现孔径或槽深的单一检测,不能同时实现对孔径和槽深的同时检测。
[0003]如公开号为CN21171734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孔径尺寸及垂直度气动测量装置,包括:底板、工作台、测头,工作台的中心处设有中心孔;测头与工作台相垂直,测头内设有内径测量喷嘴和垂直度测量喷嘴,内径测量喷嘴和垂直度测量喷嘴均包括两条沿测头径向设置的气路,其中内径测量喷嘴的两条气路位于同一高度,垂直度测量的两条气路则一高一低;接头与内径测量喷嘴和垂直度测量喷嘴相连通。
[0004]该装置只能进行孔径尺寸的检测,无法实现对待检测工件的槽深检测。
[0005]然而,生产过程中,某些工件(如电机端盖)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工件上的孔径和槽深都进行检测,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对其孔径和槽深实现同时检测,只能分次进行,造成了工序较多,检测时间较长,检测效率较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径和槽深检测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具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至少上端开口;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上下滑动配合在所述内腔(11)内,所述固定柱(2)的底部与筒体(1)的内腔(11)底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通气腔(21)且在固定柱(2)的底部与内腔(1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将固定柱(2)向上顶起的压缩弹簧(22),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连通第一通气腔(21)的第二进气管(12),筒体(1)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通气腔(21)的通气腔出气口(211),所述固定柱(2)的上端设有环形支撑部(23),环形支撑部(23)的上端用以与待检测工件(10)的待检测槽底部相抵,第一通气腔(21)的通道大小与固定柱(2)在内腔(11)内的轴向位置相关联继而实现第一通气腔(21)的通道大小与待检测工件(10)的待检测槽深度相关联;所述固定柱(2)的中部设有第二通气腔(24),所述固定柱(2)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气腔(24)连通的第一进气管(241),筒体(1)的侧壁设有供第一进气管(241)穿过的过孔(14),过孔(14)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进气管(241)的外径;检测柱(3),所述检测柱(3)设于固定柱(2)的第二通气腔(24)顶部并与第二通气腔(24)气密配合,检测柱(3)的外壁与环形支撑部(23)的内壁同轴,所述检测柱(3)内部设有与第二通气腔(24)连通的通气道(31),所述通气道(31)的出口(311)位于检测柱(3)的侧壁上,所述通气道(31)的出口(311)周围与待检测工件(10)的待检测孔内壁之间形成为出气通道(32),出气通道(32)的大小与待检测工件的待检测孔孔径关联,待检测工件的待检测孔孔径越大,则出气通道(32)越大,待检测工件的待检测孔孔径越小,则出气通道(32)越小;气电测量仪,通过管路与第一进气管(241)、第二进气管(12)分别连通,气电测量仪用以对待检测工件(10)待检测孔孔径和待检测槽深进行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端设有对内腔(11)形成封闭的盖体(4),所述盖体(4)的中部设有与第二进气管(12)连接的进气孔(41),所述第二通气腔(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杭东,曹生炜,杜姗,孙祝兵,杜熠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