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53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包括U形渠体、盖板、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两个收集槽,所述盖板安装在U形渠体的顶部开口处,两个所述收集槽分别设置在U形渠体内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滤板一侧与第二滤板一侧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滤板另一侧和第二滤板另一侧分别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上,所述第一滤板一侧和第二滤板铰接成向盖板凸起的结构,排水渠的固体杂物通过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排入收集槽内收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路面排水,使得路面保持干爽,从而方便车辆及行人的行走,还可以避免固体垃圾进入道路排水渠的U形渠体内难以清理或堵塞排水渠,也避免固体垃圾随排水渠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污染。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污染。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排水渠是将道路上、人行道、住宅外围等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河流等处的水沟,通过排水渠排水才能使得道路上、人行道、住宅外围保持干爽,方便车辆及行人通行。现在的排水渠包括水槽和水槽上盖板,盖板上开孔,从而可以将道路上、人行道、住宅外围低洼处的水汇入到水槽内。但是现在的排水渠使用时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容易使部分道路上的垃圾、小石块等固体垃圾掉落至排水渠中,从而沉积在排水渠底部形成固体垃圾难以清理,或随排水渠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且容易堵塞排水渠等排水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在的排水渠使用时道路上的垃圾、小石块等固体垃圾掉落至排水渠中,从而沉积在排水渠底部形成固体垃圾难以清理,或随排水渠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且容易堵塞排水渠等排水设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道路排水渠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包括U形渠体、盖板、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两个收集槽,所述盖板安装在U形渠体的顶部开口处,两个所述收集槽分别设置在U形渠体内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滤板一侧与第二滤板一侧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滤板另一侧和第二滤板另一侧分别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上,所述第一滤板一侧和第二滤板铰接成向盖板凸起的结构,排水渠的固体杂物通过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排入收集槽内收集。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上设置有竖向的弹簧,所述第一滤板另一侧和第二滤板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上还设置有竖向导杆和竖向滑块,所述弹簧套设在竖向导杆外围,所述竖向滑块安装在竖向导杆外围、弹簧上端的位置,所述第一滤板另一侧和第二滤板另一侧安装在竖向滑块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靠近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一侧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弹簧、竖向导杆和竖向滑块设置在U形开口两侧,所述第一滤板另一侧和第二滤板另一侧设置在U形开口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槽端部设置有清理开口,所述清理开口处设置有翻转盖板,所述翻转盖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收集槽的清理开口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翻转盖板上设置有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设置在翻转盖板上远离转轴的一侧,所述清理开口侧壁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弹性卡块与卡孔相适配,所述弹性卡块可以卡入卡孔内或从卡孔内取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翻转盖板上还设置有扣槽,所述扣槽设置在远离转轴的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包括排水板和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排水板内侧,所述排水板上设置有排水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外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U形渠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相适配,所述安装块安装在安装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块为T形块,所述安装槽为T形槽。
[0014]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道路排水渠结构设置收集槽,通过收集槽收集排水渠排走路面积水时进入的小石块等固体垃圾的结构,避免固体垃圾进入道路排水渠的U形渠体内难以清理或堵塞排水渠,也避免固体垃圾随排水渠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述第一滤板一侧与第二滤板一侧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滤板另一侧和第二滤板另一侧分别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上,所述第一滤板一侧和第二滤板铰接成向盖板凸起的结构,排水渠的固体杂物通过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排入收集槽内收集,凸起结构使得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上的固体垃圾更容易进入到收集槽内;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弹性支撑在收集槽上,并且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铰接,使得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承载一定重量的固体垃圾后可以下压调整两者之间的角度,从而固体垃圾更容易掉落至收集槽内,方便收集排水渠中的固体垃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道路排水渠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盖板从U形渠体上取出;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道路排水渠结构收集槽U形开口一侧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道路排水渠结构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支撑在收集槽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道路排水渠结构收集槽翻转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阅图1~3,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用于道路上、人行道、住宅外围的路面排水,使得路面保持干爽,从而方便车辆及行人的行走。道路排水渠结构包括U形渠体1、盖板2、第一滤板4、第二滤板5和两个收集槽3,U形渠体1是道路排水渠的排水结构,也是盖板2、第一滤板4、第二滤板5和两个收集槽3的安装结构。U形渠体1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U形渠体1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在路基上等地面上制作成型;盖板2也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第一滤板4、第二
滤板5和两个收集槽3采用钢网片制作。所述盖板2安装在U形渠体1的顶部开口处,使得道路上、人行道、住宅外围的路面保持平整,避免行人掉落;盖板2为网孔板,雨水可以通过盖板2上的开孔进入到U形渠体1内,从而使路面保持干爽。收集槽3是收集排水渠排走路面积水时进入的小石块等固体垃圾的结构,两个所述收集槽3分别设置在U形渠体1内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设置收集槽3收集排水渠排走路面积水时进入的小石块等固体垃圾的结构,避免固体垃圾进入道路排水渠的U形渠体1内难以清理或堵塞排水渠,也避免固体垃圾随排水渠排至其他地方对环境造成污染。
[0024]参阅图1和3,所述第一滤板4一侧与第二滤板5一侧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滤板4另一侧和第二滤板5另一侧分别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3上,所述第一滤板4一侧和第二滤板5铰接成向盖板2凸起的结构,排水渠的固体杂物通过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排入收集槽3内收集。凸起结构使得第一滤板4或第二滤板5上的固体垃圾更容易进入到收集槽3内;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弹性支撑在收集槽3上,并且第一滤板4与第二滤板5铰接,使得第一滤板4或第二滤板5承载一定重量的固体垃圾后可以下压调整两者之间的角度,从而固体垃圾更容易掉落至收集槽3内,方便收集排水渠中的固体垃圾。
[0025]参阅图1~3,所述收集槽3上设置有竖向的弹簧61,所述第一滤板4另一侧和第二滤板5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61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3上,由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渠体(1)、盖板(2)、第一滤板(4)、第二滤板(5)和两个收集槽(3),所述盖板(2)安装在U形渠体(1)的顶部开口处,两个所述收集槽(3)分别设置在U形渠体(1)内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滤板(4)一侧与第二滤板(5)一侧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滤板(4)另一侧和第二滤板(5)另一侧分别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3)上,所述第一滤板(4)一侧和第二滤板(5)铰接成向盖板(2)凸起的结构,排水渠的固体杂物通过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排入收集槽(3)内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3)上设置有竖向的弹簧(61),所述第一滤板(4)另一侧和第二滤板(5)另一侧分别通过弹簧(61)弹性支撑在一个收集槽(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3)上还设置有竖向导杆(62)和竖向滑块(63),所述弹簧(61)套设在竖向导杆(62)外围,所述竖向滑块(63)安装在竖向导杆(62)外围、弹簧(61)上端的位置,所述第一滤板(4)另一侧和第二滤板(5)另一侧安装在竖向滑块(6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3)靠近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的一侧设置有U形开口(31),所述弹簧(61)、竖向导杆(62)和竖向滑块(63)设置在U形开口(31)两侧,所述第一滤板(4)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观治莫昀慕容文华陈锡恩劳成贤龙金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