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50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涉及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输入管,输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乳化液加入管,乳化液加入管的一端设置有乳化液分散球,输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保温管,第一连接管的一侧面设置有微型混合管,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贯穿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侧面设置有热气加热腔,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的内侧壁通过支撑杆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正螺旋页片和第二反螺旋页片,该装置具有提高混合效果、节省设备投入、能够增加混合效果和混合液的流动性以及加快混合效率的有益效果。快混合效率的有益效果。快混合效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
,具体为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化沥青是将沥青热融,经过机械的作用,使沥青以细小的微滴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状的沥青乳液。在此过程中,沥青与乳液混合的时机和位置,对整个乳化沥青的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混合方式是将沥青与乳液先混合,然后再进入乳化机,这种混合方式先要将沥青加热到流动性很好的状态,温度一般在110~150℃之间。从而引起乳化剂水溶液的流量波动,造成成品的配比随着乳化剂水溶液的流量波动而波动,配比不准确,影响乳化沥青的质量,同时也导致乳液的质量和产量的降低。
[0003]现有的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在使用时,将乳化剂与沥青混合时,通常将乳化剂加入沥青后,使用混合管进行混合,混合管通常为直筒,若使用较多混合管时,较为占用空间,并且在直接将乳化剂通过管道通入沥青时,乳化剂不能够直接均匀分散在沥青内部,造成混合效果不佳的情况,并且现有的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使用时还会由于需要设置多个混合管,所以也需要使用较多的加热装置,来对混合管内部的沥青与乳化剂进行加热,增加其流动性,此时则需要使用较多的加热装置,导致需要较高的成本,所以现有的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具有预混合效果较差、设备成本较高和加热效果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解决了上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包括输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输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乳化液加入管,所述乳化液加入管的一端设置有乳化液分散球,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保温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面设置有微型混合管,所述微型混合管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正螺旋页片和第一反螺旋页片,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贯穿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热气进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贯穿有热气输出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面设置有热气加热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内侧壁通过支撑杆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正螺旋页片和第二反螺旋页片,所述输出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法兰盘。
[0008]可选的,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乳化液加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
[0009]可选的,所述乳化液分散球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
[0010]可选的,所述微型混合管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环形阵列方式均匀分布,所述微型混合管的形状为螺旋形,所述保温管设置于微型混合管的外侧。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正螺旋页片和第一反螺旋页片为螺旋状且交叉均匀分布于微型混合管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正螺旋页片和第一反螺旋页片两端面的连接线互相垂直。
[0012]可选的,所述热气进入管的一端与热气加热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热气输出管的一端与热气加热腔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正螺旋页片和第二反螺旋页片均匀较差分布于支撑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正螺旋页片和第二反螺旋页片两端面的连接线互相垂直。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通过乳化液分散球的设置,使该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具备了便于使乳化液能够均匀分散加入沥青内部的效果,通过将乳化液加入管贯穿输入管的外表面且将乳化液分散球设置于输入管的内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第二法兰盘连接乳化液供液设备,从而在将沥青从输入管的一端通入微型混合管的内部时,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出液孔的设置,可以直接在加入乳化液的同时,将乳化液均匀的分散在沥青内部,从而起到了增加预混合效果的作用,通过若干个微型混合管的设置,在沥青内部加入乳化液后,直接将其通入若干个微型混合管的内部,通过微型混合管内部的第一正螺旋页片和第一反螺旋页片的设置,首先经过第一正螺旋页片,将流经的沥青与乳化液切割为两部分流动,流至第一反螺旋页片一端时,通过第一反螺旋页片将分割完的两部分再次分割,从而通过多次切割的操作,彻底将沥青与乳化剂均匀混合,同理,通过第二正螺旋页片和第二反螺旋页片的设置,再将从若干个微型混合管的一端输出的混合液再次切割混合,使混合液内部不同位置的成分更加均匀,达到了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
[0017]2、该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通过微型混合管的设置,使该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具备了减少设备投入的效果,通过将微型混合管的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为螺旋形,且可直接在特定的距离设置若干个,既提升了混合效果,又节省了占用空间,且直接将热气加热腔设置在若干个微型混合管的中间,使用过程中,仅需单个的热气加热腔即可同时对若干个微型混合管内部的沥青进行加热,不需要较多的加热装置,达到了节省设备投入的目的。
[0018]3、该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通过保温管和热气加热腔的设置,使该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具备了提升加热效果的效果,通过热气进入管、热气加热腔和热气输出管的配合设置,以及将热气加热腔设置在若干个微型混合管的中心,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热气进入管箱热气加热腔的内部通入热气,流经热气加热腔后再通过热气输出管流出,此时将通过热气加热腔将热量均匀的直接分散在保温管的内部,从而能够对多个微型混合管均匀的加热,且由于微型混合管较细,可能够更好的对内部的沥青混合液进行充分的加热,且能够增加混合效果和混合液的流动性,加快混合效率,达到了提高加热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乳化液分散球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二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微型混合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输入管;2、第一法兰盘;3、乳化液加入管;4、第二法兰盘;5、乳化液分散球;6、出液孔;7、第一连接管;8、保温管;9、第二连接管;10、微型混合管;11、热气进入管;12、热气加热腔;13、热气输出管;14、第一正螺旋页片;15、第一反螺旋页片;16、支撑杆;17、支撑轴;18、第二正螺旋页片;19、第二反螺旋页片;20、第三法兰盘;21、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至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包括输入管(1)和第二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1)的外表面设置有乳化液加入管(3),所述乳化液加入管(3)的一端设置有乳化液分散球(5),所述输入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设置有保温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一侧面设置有微型混合管(10),所述微型混合管(10)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正螺旋页片(14)和第一反螺旋页片(15),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外表面贯穿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外表面设置有热气进入管(11),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外表面贯穿有热气输出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一侧面设置有热气加热腔(12),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一端设置有输出管(21),所述输出管(21)的内侧壁通过支撑杆(16)设置有支撑轴(17),所述支撑轴(1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正螺旋页片(18)和第二反螺旋页片(19),所述输出管(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法兰盘(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管结构的沥青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盘(2),所述乳化液加入管(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云青孙广路孙玉堂常道合赵松凯张伟于冬晓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封丘县大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