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及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50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及充电装置,其中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电压管理单元、用于与待充电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通信接口与待充电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的第二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引脚与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与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外接待充电装置的电源端。装置的电源端。装置的电源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及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及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往返脱出和嵌入实现充放电的一种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组成。目前锂电池应用非常广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0003]1、衰老:与其它充电电池不同,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缓慢衰退,与使用次数有关,也与温度有关。这种衰退的现象可以用容量减小表示,也可以用内阻升高表示。因为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工作电流高的电子产品更容易体现;
[0004]2、不耐受过充、过放:过充电时,过量嵌入的锂离子会永久固定于晶格中,无法再释放,可导致电池寿命短。过放电时,电极脱嵌过多锂离子,可导致晶格坍塌,从而缩短寿命。因此大部分锂电池应用都需要加防过充、过放。
[0005]目前市面上的常见的锂电池主要有2种应用方式:
[0006]1、集成电池保护板的锂电池,形状不一,受结构尺寸的影响,大部分锂电池只能用在特定结构的产品,但锂电池容量衰老时,用户不易找到电池更换,且更换方法较为复杂,这导致大部分产品的寿命都受锂电池的寿命的制约;
[0007]2、不集成电池保护板的锂电池,如常见的14500锂电池、18650锂电池等,这些都是有固定的规格尺寸,市面上比较容易购买到,易于拆卸,但大部分缺乏过充过放保护,很容易因过充过放导致电池寿命缩短乃至损坏,同时,对可拆卸电池,也可能因误操作导致电池正负极接反,或者电池触点与外部接触产生静电,这些都容易损坏内部电路。
[0008]现有锂电池内部一般集成保护电路,能有效保护电池,但对部分应用未给电池加物理开关,也导致电池从生产包装完成就持续耗电,导致用户在刚购买到使用时,电池电量已经损耗较多甚至直接开不了机,同时因为不可拆卸和不易更换,大部分锂电池设备的寿命也受电池寿命的制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也不断减小,用户体验感不断减弱。现有技术一般在电池电量耗完之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对锂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及充电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是否输出电源的第二开关单元、将电源电压转换为待充电装置所需电源电压的电压管理单元、用于与待充电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
[0012]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通信接口与待充电装置通信连接;
[0013]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的第二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
[0014]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接地;
[0015]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
[0016]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引脚与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7]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与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8]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外接待充电装置的电源端;
[0019]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根据第一开关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
[0020]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控制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从而控制是否输出电源。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起始状态下,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处于截止状态即断开状态;控制器通过通信接口外接待充电装置通信,待充电装置将自身的电量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根据待充电装置的电量的高低,所述的控制器通过第二引脚输出高低电平,进而控制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进而控制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实现控制输出电源对待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002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三极管;
[0023]所述的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0024]所述的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
[0025]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26]所述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限流电阻、PMOS管;
[0028]所述的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29]所述的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0030]所述的PMOS管的源极与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31]再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
[0032]所述的第二电容的一端分别与PMOS管的源极、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33]所述的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34]优选地,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包括DCDC电源芯片、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二极管、电感;
[0035]所述的DCDC电源芯片的VIN引脚、EN引脚均与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0036]所述的电感的一端分别与DCDC电源芯片的VIN引脚、EN引脚、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0037]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DCDC电源芯片的SW引脚、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
[0038]所述的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且外接待充电装置的电源;
[0039]所述的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DCDC电源芯片的FB引
脚电性连接;
[0040]所述的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41]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
[0042]所述的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0043]所述的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0044]再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还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
[0045]所述的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并联后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阻、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
[0046]所述的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并联后的另一端接地;
[0047]所述的第七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分压电阻、二极管的阴极、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并联后的一端电性连接;
[0048]所述的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在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之间。
[0049]优选地,所述的通信接口为485通信接口。
[0050]进一步地,所述的DCDC电源芯片的型号选用MT3608。
[005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所述的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电池、电池保护电路;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是否输出电源的第二开关单元、将电源电压转换为待充电装置所需电源电压的电压管理单元、用于与待充电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通信接口与待充电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的第二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引脚与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引脚与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外接待充电装置的电源端;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根据第一开关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通过第一开关单元的导通状态控制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从而控制是否输出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所述的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限流电阻(R2)、PMOS管(Q3);所述的PMOS管(Q3)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P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的PMOS管(Q3)的源极与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PMOS管(Q3)的源极、电压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供电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管理单元包括DCDC电源芯片(U1)、第一分压电阻(R3)、第二分压电阻(R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沈斌周璇徐兴锐郑庆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