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电源通断电路及电源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电源管理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控制电源通断电路及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往返脱出和嵌入实现充放电的一种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组成。目前锂电池应用非常广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0003]1、衰老:与其它充电电池不同,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缓慢衰退,与使用次数有关,也与温度有关。这种衰退的现象可以用容量减小表示,也可以用内阻升高表示。因为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工作电流高的电子产品更容易体现;
[0004]2、不耐受过充、过放:过充电时,过量嵌入的锂离子会永久固定于晶格中,无法再释放,可导致电池寿命短。过放电时,电极脱嵌过多锂离子,可导致晶格坍塌,从而缩短寿命。因此大部分锂电池应用都需要加防过充、过放。
[0005]因此,在电视机、音响等一些由电池供电的电子消费品中,一般设置有控制电源通断电路,主要用于对设备的电源调整。现有的控制电源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源通断电路,连接在电源保护电路与电源输出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恢复开关、快恢复二极管(D1)、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1)、第二开关单元(2)、第三开关单元(3);所述的自恢复开关的一端接电源BAT+,所述的自恢复开关的另一端与快恢复二极管(D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一引脚与快恢复二极管(D1)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的自恢复开关的另一端、快恢复二极管(D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1)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控制器的VCC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2)的第一引脚与快恢复二极管(D1)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2)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的第二开关单元(2)的第三引脚与第三开关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开关单元(3)的第二引脚用于与电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第三开关单元(3)的第三引脚用于与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源通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1)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限流电阻(R2)、第二限流电阻(R3);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2)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的第二引脚、控制器的VCC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3)分别与所述的自恢复开关的另一端、快恢复二极管(D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源通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源通断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控制器的电源V_MCU;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1)的第三引脚、控制器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源通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源通断电路还包括第三限流电阻(R4);所述的第三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的自恢复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1)的第一引脚、快恢复二极管(D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沈斌,周璇,徐兴锐,郑庆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