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4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和车辆,所述滑轨组件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固定板和悬臂板,所述固定板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框架连接,所述悬臂板设于所述固定板沿横向远离所述滑移门的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滑移门的滑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悬臂板的下侧,且连接所述悬臂板和所述固定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通过加强板连接滑轨的悬臂板和固定板,以使滑移门施加在悬臂板上的垂向载荷能够通过加强板传递到固定板上,从而提升滑轨组件的垂向刚度和强度,有利于避免滑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大变形导致滑移门开闭不畅或者抖动,并进一步地提高滑轨组件的结构耐久性能和NVH品质。地提高滑轨组件的结构耐久性能和NVH品质。地提高滑轨组件的结构耐久性能和NVH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滑移门一般多见于MPV车型上,有很多商用车上也能见到滑移门,比如微面、轻客等。滑移门最大优势在于开启后相对拥有更佳便捷性,方便乘客出入车厢以及便于往车厢里装卸货物等。滑移门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其导向滑轮和承重滑轮会沿着在车身上布置的上、中、下三个滑轨运动。
[0003]在相关技术中,汽车滑移门下滑轨的垂向刚度和强度不足,导致下滑轨使用过程中出现大变形,进而引起结构耐久问题、滑移门开闭不畅、车门抖动和NVH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的垂向刚度和强度较大。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固定板和悬臂板,所述固定板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框架连接,所述悬臂板设于所述固定板沿横向远离所述滑移门的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滑移门的滑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悬臂板的下侧,且连接所述悬臂板和所述固定板。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通过加强板连接滑轨的悬臂板和固定板,以使滑移门施加在悬臂板上的垂向载荷能够通过加强板传递到固定板上,从而提升滑轨组件的垂向刚度和强度,有利于避免滑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大变形导致滑移门开闭不畅或者抖动,并进一步地提高滑轨组件的结构耐久性能和NVH品质。
[0008]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滑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垂直于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板弯折延伸且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沿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远离所述滑移门的一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板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沿长度方向向前递增,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板为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悬臂板的前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板包括臂本体和用于支撑所述滑轮的凸台区域,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翻边、第二连接翻边和第三连接翻边,所述第一连接翻边与所述臂本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翻边与所述凸台区域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翻边与所述第三板体
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悬臂板向下且靠近所述滑移门倾斜延伸,以与所述滑轨之间形成结构增强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板远离所述滑移门的一侧边沿具有上翻边,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板为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与所述上翻边相连的第四连接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还包括第五连接翻边和第六连接翻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五连接翻边与所述第三板体相连,所述第六连接翻边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板包括过渡板段,所述过渡板段的宽度沿长度方向向前递增,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板设于所述过渡板段。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车身框架通过粘接、焊接、紧固件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相连;和/或,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滑轨通过粘接、焊接、紧固件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相连。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框架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轨组件与车身框架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轨的横断面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加强板的横断面示意图;
[0026]图8和图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滑轨组件100;车身框架300;侧围外板301;门槛梁内板前段302;门槛梁内板后段303;导轨安装板304;
[0029]滑轨10;
[0030]固定板11;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三板体113;
[0031]悬臂板12;臂本体121;凸台区域122;上翻边123;过渡板段124;三角形凸起筋125;
[0032]加强板20;
[0033]第一加强板21;翻边210;第一连接翻边211;第二连接翻边212;第三连接翻边213;结构增强腔214;加强筋215;第一定位孔216;凸台217;连接板218;
[0034]第二加强板22;第四连接翻边221;第五连接翻边222;第六连接翻边223;第二定位孔224。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38]下面参考附图1

图9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0),所述滑轨(10)包括固定板(11)和悬臂板(12),所述固定板(11)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框架(300)连接,所述悬臂板(12)设于所述固定板(11)沿横向远离所述滑移门的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滑移门的滑轮;加强板(20),所述加强板(20)设于所述悬臂板(12)的下侧,且连接所述悬臂板(12)和所述固定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板(20)沿所述滑轨(1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滑轨(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固定板(11)弯折延伸且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和第三板体(113),所述第一板体(111)和所述第三板体(11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体(112)沿横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11)的远离所述滑移门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板(12)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沿长度方向向前递增,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板(20)为第一加强板(21),所述第一加强板(21)设于所述悬臂板(12)的前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滑移门的滑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板(12)包括臂本体(121)和用于支撑所述滑轮的凸台区域(122),所述第一加强板(21)包括第一连接翻边(211)、第二连接翻边(212)和第三连接翻边(213),所述第一连接翻边(211)与所述臂本体(121)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存利刘明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