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组件和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43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能组件和燃气灶,聚能组件包括聚能罩和热交换器,聚能罩包括内环和套设内环的外环,内环设有沿内环周向间隔排布的若干内环排烟口,外环设有外环排烟口,外环排烟口的朝向错开所述燃气灶的旋钮。燃气灶的聚能罩上设有用于排烟的内环排烟口和外环排烟口,使外环排烟口的朝向错开旋钮设置,从而避免从外环排烟口排出的烟气与旋钮接触使其升温,同时也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旋钮时被烫伤,提高了燃气灶的操作安全性能。提高了燃气灶的操作安全性能。提高了燃气灶的操作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能组件和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是涉及一种聚能组件和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是一种常用的厨房用具,通常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或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相关技术中加设聚能罩的燃气灶通常为开放式的燃烧过程,高温烟气从锅底向四周排放,在一些情况下,排放的高温烟气可能会短时间内大量涌出,导致操作人员在操作燃气灶面板上的旋钮时,被高温烟气烫伤,还可能会出现随着燃气灶使用时间的延长,高温烟气与旋钮长时间的接触使旋钮的温度提升,烫伤操作人员,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增强了安全性能。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操作安全性能较高的燃气灶。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聚能组件包括:聚能罩,所述聚能罩包括内环和套设所述内环的外环,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在内外方向上间隔设置形成高温烟气腔,所述内环设有沿所述内环周向间隔排布的若干内环排烟口,所述内环排烟口连通所述内环的中部空腔和所述高温烟气腔,所述外环设有外环排烟口,所述外环排烟口连通所述高温烟气腔与外界,所述外环排烟口的朝向错开所述燃气灶的旋钮。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组件的聚能罩上设有用于排烟的内环排烟口和外环排烟口,使外环排烟口的朝向错开旋钮设置,从而避免从外环排烟口排出的烟气与旋钮接触使其升温,同时也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旋钮时被烫伤,提高了燃气灶的操作安全性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环设有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沿所述外环周向间隔排布且对应圆心角为270
°‑
330
°
,所述外环排烟口连通所述高温烟气腔与外界,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形成的缺口朝向所述燃气灶的旋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聚能组件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环形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中的每一者的顶部相抵,所述盖板的顶部用于与锅底接触,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吸取烟气热量并通过所述盖板向锅底传热。聚能罩与热交换器的协同作用将更多的热量传递至锅底用于加热,减少了排烟损耗的热量,全方位地锁住了热量,使燃气灶的热效率更上了一个层次。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与所述盖板底部相连的至少一个翼板,所述翼板伸入所述间隔内用于吸取烟气热量。翼板的设置增大了热交换器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使高温烟气在聚能组件内停留的时间更久,将更多的热量传递至锅底用于加热,进一步减少了排烟损耗的热量,使燃气灶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为环形且套设所述内环。从内环排烟口排出的高温烟
气沿翼板内侧向下流动,绕过翼板的底部后,沿翼板的外侧向上流动,从外环排烟口排出,在该过程中,高温烟气与翼板接触将热量传递给翼板,翼板的热量向上传递至盖板。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翼板的底部位于内环排烟口的下方,可以延长高温烟气的流通路径,增加与翼板的接触时间和热交换面积,将热量有效地传递至翼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环形,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间隔的顶部并与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中的每一者的顶部相抵。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沿竖直方向延伸,烟气沿翼板竖直流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翼板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或者,翼板具有弧度,以增大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量传递效果,但如此会增大排烟阻力。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环的顶部和所述外环的顶部在竖直方向上平齐,所述盖板水平设置,以便盖板的上表面与锅底紧密接触,有利于热量的传递。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内径为d,所述内环的顶部的内径D为(d+50)毫米。由此增加锅底与盖板的接触面积,即增大锅底与盖板的热交换面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环排烟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外环排烟口的面积;所述内环排烟口为多个,所述外环排烟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内环排烟口的总面积小于多个所述外环排烟口的总面积,使排烟更顺畅,还能够起到更好的聚热效果。
[0017]可选地,所述内环排烟口的面积为252平方毫米

308平方毫米;和/或,多个所述内环排烟口的总面积为7560平方毫米

9240平方毫米。从而能减小烟气的排放阻力,还能更好地聚热,避免热量散失。
[0018]可选地,所述外环排烟口的面积为270平方毫米

330平方毫米;和/或,多个所述外环排烟口的总面积为8100平方毫米

9900平方毫米。从而能减小烟气的排放阻力,还能更好地聚热,避免热量散失。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的壁内设有真空保温腔,和/或,所述外环的内壁面涂敷铜层,增强外环的保温效果,防止热量外溢。
[0020]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聚能组件,聚能组件为根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聚能组件,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内环的中部;面板和旋钮,和旋钮设在所述面板上,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形成的缺口朝向所述旋钮。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聚能罩上设有用于排烟的内环排烟口和外环排烟口,使外环排烟口的朝向错开旋钮设置,从而避免从外环排烟口排出的烟气与旋钮接触使其升温,同时也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旋钮时被烫伤,提高了燃气灶的操作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正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燃气灶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燃气灶的局部剖面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内的烟气走向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燃气灶100、燃烧器1、出火孔11、二次空气入口12、聚能罩2、内环21、内环排烟口
211、叶片212、外环22、外环排烟口221、真空保温腔222、高温烟气腔23、底环24、热交换器3、翼板31、盖板32、锅具4、面板5、旋钮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根据图1

图4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组件和具有该聚能组件的燃气灶100。
[0030]燃气灶100包括燃烧器1、聚能组件、面板5和设在面板5上的旋钮51。燃烧器1具有出火孔11。聚能组件包括聚能罩2,聚能罩2套设燃烧器1用于聚能,锅具置于聚能组件的上方,燃烧器1的出火孔11喷出火焰加热锅具。
[0031]聚能罩2包括内环21和外环22,外环22套设内环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罩(2),所述聚能罩(2)包括内环(21)和套设所述内环(21)的外环(22),所述内环(21)和所述外环(22)在内外方向上间隔设置形成高温烟气腔(23),所述内环(21)设有沿所述内环(21)周向间隔排布的若干内环排烟口(211),所述内环排烟口(211)连通所述内环(21)的中部空腔和所述高温烟气腔(23),所述外环(22)设有外环排烟口(221),所述外环排烟口(221)连通所述高温烟气腔(23)与外界,所述外环排烟口(221)的朝向错开燃气灶(100)的旋钮(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22)设有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221),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221)沿所述外环(22)周向间隔排布且对应的圆心角为270
°‑
330
°
,若干所述外环排烟口(221)形成的缺口朝向所述燃气灶(100)的旋钮(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3),所述热交换器(3)包括环形的盖板(32),所述盖板(32)与所述内环(21)和所述外环(22)中的每一者的顶部相抵,所述盖板(32)的顶部用于与锅底接触,所述热交换器(3)用于吸取烟气热量并通过所述盖板(32)向锅底传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还包括与所述盖板(32)底部相连的至少一个翼板(31),所述翼板(31)伸入所述高温烟气腔(23)用于吸取烟气热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孟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