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829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且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该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分别制备预应力绞线、钢筋网片和钢筋桁架;通过可拆卸的扣件将所述预应力绞线固定于钢筋网片的下侧;通过铁扎丝将钢筋桁架固定于钢筋网片上侧,获得加强结构;制备混合有BFRP绞联纤维的增强型混凝土原料;将所述加强结构置于浇筑模具内,并向所述浇筑模具内浇筑所述增强型混凝土原料、振捣成型、获得半成品底板,且所述扣件位于所述半成品底板的外侧;表面拉毛并养护所述半成品底板,养护至脱模龄期时按普通现浇混凝土的脱模方式脱去浇筑模具,拆除所述扣件,获得成品底板。获得成品底板。获得成品底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预制构件。叠合板是以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为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板,在使用阶段将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合成一体化的楼板。相对于现浇楼板,叠合板的施工速度块;相对于纯预制楼板,叠合板整体性能好,因此叠合板兼具了现浇楼板和纯预制楼板的双重优点。然而大部分叠合板的预制底板的厚度仅为60mm,其刚度和承载能力在完成叠合层的浇筑前都属于半成品,所以其在生产、起吊、运输和安装等过程中都存在易产生裂缝的风险,裂缝问题也成为了预制叠合板的质量通病。
[0003]近年来,我国开始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工程中,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所用材料完全不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有学者提出将其运用到叠合板构件中,此做法虽可以提高叠合板的开裂荷载,但是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利用率极低(运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该叠合板的预制底板(1):分别制备预应力绞线、钢筋网片(3)和钢筋桁架(6);通过可拆卸的扣件(5)将所述预应力绞线固定于钢筋网片的下侧,以形成预应力绞线网片(4);通过铁扎丝将钢筋桁架(6)固定于钢筋网片(3)上侧,获得加强结构;制备混合有BFRP绞联纤维的增强型混凝土原料;将所述加强结构置于浇筑模具内,并向所述浇筑模具内浇筑所述增强型混凝土原料、振捣成型、获得半成品底板,且所述扣件(5)位于所述半成品底板的外侧;表面拉毛并养护所述半成品底板,养护至脱模龄期时按普通现浇混凝土的脱模方式脱去浇筑模具,拆除所述扣件(5),获得成品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备预应力绞线的步骤:复合增强纤维的无捻粗纱经挤压、加胶固化后制成复合绞线;沿所述复合绞线自身的长度方向拉伸该复合绞线、以向该复合绞线施加预应力,获得预应力绞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强纤维至少包括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3)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且横向钢筋和/或纵向钢筋的端部可延伸至所述成品底板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6)由上架、腹杆与下架焊接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勤王涛季学军陈玉彬张迎春丁友根贵季嵘颜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