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推进器组件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26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推进器组件的冷却装置,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器推进器组件的冷却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飞行器推进器组件的冷却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对进气和冷却挡板以及控制所述挡板的致动器。本申请还涉及包括所述冷却装置的飞行器推进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图1中可见的实施例,飞行器包括机身10、在机身10两侧延伸的机翼12以及连接到机翼12的电力推进器组件14。
[0003]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电力推进器组件14均包括至少一个电力供应系统(如燃料电池组件)、由电力供应系统供电的电动机、由电动机旋转驱动的推进器16、以及容纳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的吊舱18。
[0004]在运行时,电力供应系统产生应该进行耗散的热量。为此,电力推进器组件14包括包含四个冷却回路20.1至20.4的冷却装置20。根据一种构造,冷却装置20包括两个侧向冷却回路20.1和20.2,其相对于电动推进器组件14的竖直中间平面对称设置,还包括两个下冷却回路20.3、20.4。
[0005]根据图3中可见的实施例,每个侧向冷却回路20.1、20.2沿空气流动方向包括空气入口22.1、22.2,进气管道24.1、24.2,热交换器26.1、26.2,排气管道28.1、28.2,风机30.1、30.2以及空气出口32.1、32.2。
[0006]两个下冷却回路20.3、20.4包括共同空气入口22.3,然后各自包括对应的进气管道24.3,24.4,热交换器26.3、26.4,排气管道28.3、28.4,风机30.3、30.4以及空气出口32.3、32.4。/>[0007]这种冷却装置并不总是以相同的冷却能力运行。例如,侧向冷却系统20.1、20.2间歇运行,特别是当飞行器位于地面上时。为了限制空气动力干扰,每个空气入口或出口22.1至22.3、32.1至32.4均包括挡板34,其被构造为处于允许空气通过的打开位置以及阻止空气通过的关闭位置并被定位于在吊舱18的壁的延伸部中。对于每个挡板34,冷却装置20均包括被构造为将挡板34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且反之亦然的致动器36以及对所有挡板34共用的控制装置38,其被构造为操纵致动器36并控制每个挡板34的打开或关闭位置。该控制装置38允许使定位于每个冷却回路的空气入口和出口处的挡板34的运动同步。
[0008]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每个电动推进器组件14均包括七个挡板34且因此包括七个致动器36。
[0009]该数量的致动器36导致飞行器的机载重量增加并对其能源消耗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全部或部分缺点。
[0011]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推进器组件的冷却装置,包括:
[0012]‑
至少一个冷却回路,其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以及至少一个空气出口,
[0013]‑
至少一个进气挡板,其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进气挡
板至少部分地打开空气入口,而在关闭位置,进气挡板封闭(阻挡)空气入口,
[0014]‑
至少一个排气挡板,其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排气挡板至少部分地打开空气出口,而在关闭位置,排气挡板封闭空气出口。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其通过至少一个运动链联接至一对进气和排气挡板,使得所述进气和排气挡板通过同步运动被驱动(被促使)并同时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
[0016]将同一冷却回路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进气和排气挡板联接到同一致动器允许减少致动器的数量和飞行器的机载重量。
[0017]根据另一特征,冷却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件,其被构造为能够将进气挡板连接至推进器组件的结构并允许排气挡板沿平移方向平移。
[0018]根据另一特征,冷却装置包括枢转连接件,其被构造为能够将排气挡板连接到推进器组件的结构并允许排气挡板围绕枢转轴线枢转。
[0019]根据另一特征,平移方向和枢转轴线是垂直的。
[0020]根据另一特征,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回路,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及至少一个空气出口,以及至少一个排气挡板,其被构造为能够在关闭位置同时封闭两个冷却回路的两个空气出口。
[0021]根据另一特征,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回路,其各自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及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多对进气和排气挡板以及联接至多对进气和排气挡板的致动器。
[0022]根据第一个实施方式,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包括配备有主进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入口及配备有主排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出口;以及右和左两个次级冷却回路,其各包括配备有右或左次级进气挡板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入口以及配备有右或左次级排气挡板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出口。此外,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其联接至一对主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第二致动器,其联接至一对右次级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以及第三致动器,一对其联接至左次级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
[0023]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包括配备有主进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入口以及配备有主排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出口;以及右或左两个次级冷却回路,其各自包括对应的配备有右或左次级进气挡板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入口以及配备有右或左次级排气挡板的右或左次级排气口。此外,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其联接至主进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第二致动器,其联接至主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第三致动器,其联接至一对右次级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以及第四致动器,其联接至一对左次级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
[0024]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包括配备有主进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入口以及配备有主排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出口;以及右和左两个次级冷却回路,其各自包括对应的配备有右或左次级进气挡板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入口以及右和左次级空气出口,单个次级排气挡板被设置为在关闭位置同时封闭右和左次级空气出口。此外,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其联接至一对主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第二致动器,其联接至右次级进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第三致动器,其联接至左次级进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以及第四致动器吗,其联接至次级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
[0025]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却回路,其包括配备有主进气挡板的单个
主空气入口以及配备有主排气挡板的单个主空气出口;以及右和左两个次级冷却回路,其各自包括对应的配备有右或左次级进气挡板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入口以及右和左次级空气出口,单个次级排气挡板被设置为在关闭位置处同时封闭右和左次级空气出口。此外,冷却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其联接至一对主进气和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以及第二致动器,其联接至右和左次级进气挡板以及次级排气挡板并控制其运动。
[0026]根据另一特征,冷却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其被构造为能够控制致动器并控制不同进气和排气挡板的运动。
[0027]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飞行器推进器组件,其包括根据前述特征任一所述的至少一个冷却装置。
[0028]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推进器组件(40)的冷却装置(44),包括:

至少一个冷却回路(50.1至50.4),其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52.1、52.3、52.4)以及至少一个空气出口(60.1、60.3、60.4);

至少一个进气挡板(64),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进气挡板(64)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空气入口(52.1、52.3、52.4),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进气挡板(64)封闭所述空气入口(52.1、52.3、52.4);

至少一个排气挡板(66),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排气挡板(66)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空气出口(60.1、60.3、60.4),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排气挡板(66

)封闭所述空气出口(60.1、60.3、60.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4)还包括至少一个致动器(76),所述致动器(76)通过至少一个运动链(78、78

)联接至一对进气挡板(64)和排气挡板(66),从而使得所述进气挡板(64)和排气挡板(66)通过同步运动被驱动并同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或所述打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滑动连接件(70),所述滑动连接件(70)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进气挡板(64)连接到所述推进器组件(40)的结构(68)并允许所述进气挡板(64)沿平移方向(T70)平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枢转连接件(74),所述枢转连接件(74)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排气挡板(66)连接至所述推进器组件(40)的结构(72)并允许所述排气挡板(66)围绕枢转轴线(A74)枢转。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方向(T70)和所述枢转轴线(A74)彼此垂直。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冷却回路(50.1至50.4),所述多个冷却回路(50.1至50.4)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52.1、52.3、52.4)以及至少一个空气出口(60.1、60.3、60.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被构造为能够在关闭位置处同时封闭两个冷却回路的两个空气出口(60.3、60.4)的至少一个排气挡板(66)。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冷却回路(50.1至50.4),多个冷却回路(50.1至50.4)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52.1、52.3、52.4)以及至少一个空气出口(60.1、60.3、60.4)、以及多对进气挡板(64、64

)和排气挡板(66、66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联接至所述多对进气挡板(64、64

)和排气挡板(66、66

)的致动器(76)。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主冷却回路(50.1、50.2),所述主冷却回路(50.1、50.2)具有配备有主进气挡板(64)的单个主空气入口(52.1)以及配备有主排气挡板(66)的单个主空气出口(60.1);以及右和左两个次级冷却回路(50.3、50.4),两个次级冷却回路(50.3、50.4)各自包括对应的配备有右或左次级进气挡板(64

、64”)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入口(52.3、52.4)以及配备有右或左次级排气挡板(66

、66”)的右或左次级空气出口(60.3、60.4);并且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致动器(76),所述第一致动器(76)联接至所述一对主进气挡板(64)和排气挡板(66)并控制其运动;
第二致动器(76

),所述第二致动器(76

)联接至所述一对右次级进气和排气挡板(64

、66

)并控制其运动;以及第三致动器(76”),所述第三致动器(76”)联接至所述一对左次级进气和排气挡板(64”、66”)并控制其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主冷却回路(50.1、50.2),所述主冷却回路(50.1、50.2)具有配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