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26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包括机身组件、与机身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充电式电源、与机身组件固定连接的减速箱和与减速箱连接的磨具,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手柄、电机、开关和控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手柄上的第一风口、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电机外环状气流通道和手柄上的第二风口形成直通式风道,第二风口面积为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的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式角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大功率角磨机领域,尤其是充电式角磨机。

技术介绍

[0002]大功率角磨机一般都由专业工人操作,因为扭矩大,噪声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即使是专业人士,握持长时间也会很疲累,这就要求把手柄设计成最舒服的握持尺寸;市面上已有相对直径较小的细手柄角磨,但是,由于亚洲人的手掌尺寸相对偏小,部分用户仍会觉得现有角磨机握持直径仍然偏大,使用不舒服;同时,大功率的角磨机通常在持续工作过程发热量大,如果散热不及时就会造成机器本身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式角磨机,通过风道的合理设置和手柄内部结构的合理配置,使机器手柄外径适合握持并具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从而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包括机身组件、与机身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充电式电源、与机身组件固定连接的减速箱和与减速箱连接的磨具,
[0005]所述减速箱包括减速箱壳体和减速齿轮机构;
[0006]所述机身组件包括与减速箱壳体固定连接的手柄、电机、开关和控制板,所述手柄具有电机安装位、开关安装位、和控制板安装位,所述电机和开关均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手柄具有设置于电机安装位两侧的轴承支撑座,所述手柄在靠近手柄与减速箱壳体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风口,且在远离手柄与减速箱壳体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风口;
[0007]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含绕线绕组和导线,所述转子组件包含永磁元件、永磁元件支架、风扇、转轴和轴承,所述永磁元件固定在永磁元件支架上并呈周向分布,所述永磁元件支架和风扇均与转轴紧固连接,所述转轴通过支撑于轴承支撑座的轴承与定子组件可相对旋转连接,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轴线重合,所述绕线绕组与永磁元件相对设置并形成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电机与手柄相应位置的内壁形成电机外环状气流通道;
[0008]所述第二风口、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电机外环状气流通道和第一风口形成直通式风道;
[0009]所述第二风口面积为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的1.5

5倍。
[0010]所述减速箱壳体还具有第三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三风口的面积之和为第二风口面积的0.8

2倍。
[0011]其中,所述手柄与减速箱壳体通过垂直于配合端面的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钉中心在配合端面上的投影位于手柄配合端面外周轮廓内,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所述第
一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位于风扇扇叶回转平面上且其出风轴线相对于风扇外圆周呈切向设置。
[0012]其中,所述风扇外径为电机外径的1.1

2倍,所述手柄在与减速箱壳体连接一侧具有相对于手柄主体的膨大连接部,所述风扇设置于膨大连接部内部。
[0013]其中,所述手柄包括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的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轴承支撑座包含设置于左手柄的轴承左支撑座和轴承右支撑座,所述轴承支撑座由弧形座体和弧形座体加固体组成,所述弧形座体包含可与轴承接触并形成支撑的弧形支撑面,所述弧形座体加固体包含筋板或/和螺钉柱及其组合体,在左/右手柄紧固安装状态下,所述轴承左支撑座和轴承右支撑座形成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通路截面面积不小于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
[0014]其中,所述无刷电机的功率位于1000W和2000W之间,所述无刷电机的外径不超过40mm,其转速为1.5

3万转/分钟。
[0015]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电机固定盘,所述电机固定盘设置于无刷电机和控制板之间的轴承支撑座,所述轴承中的一个安装于电机固定盘并通过电机固定盘支撑于轴承支撑座。
[0016]其中,所述电机固定盘具有至少一个供气流流动的固定盘气流通孔,所述固定盘气流通孔的面积不小于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
[0017]其中,所述无刷电机功率位于500W与1000W之间,所述无刷电机外径不超过40mm,其转速不高于3万转/分钟。
[0018]所述气流通道包含弧形座体底部的贯穿式通路,所述弧形座体的弧形支撑面在所支撑的轴承的轴线方向的投影为整段弧线。
[001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第二风口、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电机外环状气流通道和第一风口形成直通式风道,第二风口面积为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的1.5

5倍,能够保证进风量充足,且风的流动没有阻碍,有利于散热;
[002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手柄轴承支撑座弧形座体底部的贯穿式通路,利于保证所述轴承支撑座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足够大的面积,特别是针对左右机壳组合使用的场景;所述气流通道截面积不小于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保证了通风顺畅;且所述贯穿式通路设置在弧形支撑面底部且无空间干涉,保证了完整的弧形支撑面,进而保证弧形支撑面的精度和强度。
[0022]3、本技术中,减速箱头壳与手柄通过垂直于配合端面的螺钉进行连接,所述螺钉中心在配合端面上的投影位于手柄配合端面外周轮廓内,能够实现所述连接部为圆形,无需常规角磨手柄和减速箱壳体连接处的外凸式螺钉柱,显著增加了握持舒适度。通过将第一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位于风扇扇叶回转平面上且其出风轴线相对于风扇外圆周呈切向设置,利于顺畅排出由于内藏式螺钉柱阻碍而形成的混流,保证散热效果;
[0023]4、本技术中,电机功率较大,配合大于电机外径的风扇,相对于现有常规无刷电机1万转/分钟左右的转速(相同功率),采用更高转速,使得风扇冷却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中剖面;
[0026]图3为图2中沿线A

A剖视图;
[0027]图4为图3中沿线B

B剖视图;
[0028]图5为图3中沿线C

C剖视图;
[0029]图6为图3中沿线D

D剖视图;
[0030]图7为手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充电式电源;20、机身组件;21、手柄;22、电机;23、开关;24、控制板;25、转子组件;26、定子组件;30、减速箱;31、减速箱壳体;32、减速齿轮机构;33、第三风口;40、磨具;211、电机安装位;212、开关安装位;213、控制板安装位;214、轴承支撑座;15、第一风口;216、第二风口;217、膨大连接部;218、左手柄;219、右手柄;251、转轴;252、轴承;253、风扇;254、永磁元件支架;255、永磁元件;256、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257、转子外环状气流通道;262、电机固定盘;263、绕线绕组;265、固定盘气流通孔;2141、弧形座体;2142、弧形座体加固体;2143、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包括机身组件、与机身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充电式电源、与机身组件固定连接的减速箱和与减速箱连接的磨具,所述减速箱包括减速箱壳体和减速齿轮机构;所述机身组件包括与减速箱壳体固定连接的手柄、电机、开关和控制板,所述手柄具有电机安装位、开关安装位、和控制板安装位,所述电机和开关均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手柄具有设置于电机安装位两侧的轴承支撑座,所述手柄在靠近手柄与减速箱壳体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风口,且在远离手柄与减速箱壳体连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风口;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其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含绕线绕组和导线,所述转子组件包含永磁元件、永磁元件支架、风扇、转轴、轴承,所述永磁元件固定在永磁元件支架上并呈周向分布,所述永磁元件支架和风扇均与转轴紧固连接,所述转轴通过支撑于轴承支撑座的轴承与定子组件可相对旋转连接,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轴线重合,所述定子绕线绕组与转子永磁元件相对设置并形成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电机与手柄电机安装部内壁形成电机外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二风口、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电机外环状气流通道和第一风口形成直通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面积为电机内环状气流通道截面积的1.5

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壳体还具有第三风口,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三风口的面积之和为第二风口面积的0.8

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减速箱壳体通过垂直于配合端面的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螺钉中心在配合端面上的投影位于手柄配合端面外周轮廓内,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所述第一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位于风扇扇叶回转平面上且其出风轴线相对于风扇外圆周呈切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式角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