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07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包括:螺旋钻杆和第一螺旋状叶片,所述第一螺旋状叶片固定在所述螺旋钻杆的表面上,所述螺旋钻杆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顶面上设置有补油组件,所述补油组件的部分套设在所述螺旋钻杆上,所述补油组件包括L形防护环,所述L形防护环内设置有橡胶囊,所述橡胶囊内设置有吸油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橡胶囊,对螺旋钻杆的顶面和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套筒底面起到隔垫防滑的作用,通过在橡胶囊内设置吸油棉,在L形防护环内壁上设置排油孔,实现了一定时间内的随时补油效果,避免出现缺油干磨现象,通过设置挂油凹槽,能够对多余的部分润滑油进行储存,防止润滑油溢出。防止润滑油溢出。防止润滑油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钻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螺旋钻机结构已较为常见,如专利号为201510934457.4的一种螺旋钻机上结构优化的钻杆,具体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钻杆包括杆体1,杆体1由花键轴、钻头12和螺柱组成,钻头12和螺柱分别成型在花键轴的上下两端,花键轴上插接有花键套2,花键套2的外壁上焊接固定有螺旋叶片3,螺旋叶片3上成型有延螺旋叶片3螺旋线延伸的筋槽31,螺旋叶片3的筋槽31内焊接有螺旋状的输水管7,输水管7的上端 固定连接有水管接头8,杆体1螺柱的顶端螺接有钻机连接头6,螺柱插套有隔套4并螺接有紧固螺母5,隔套4的上下端面分别抵靠在紧固螺母5和花键套2上,现有技术中的钻杆在使用时,由于整体尺寸较大,因此难以随时随刻的对杆体1和螺旋钻机上的驱动组件连接位置进行补油润滑,进而导致在螺旋钻机的正常使用环境下对钻机连接头6位置补油操作较为困难。
[000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及时润滑的螺旋钻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钻杆,包括:螺旋钻杆和第一螺旋状叶片,所述第一螺旋状叶片固定在所述螺旋钻杆的表面上,所述螺旋钻杆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顶面上设置有补油组件,所述补油组件的部分套设在所述螺旋钻杆上,所述补油组件包括L形防护环,所述L形防护环内设置有橡胶囊,所述橡胶囊内设置有吸油棉。r/>[0006]进一步的,所述L形防护环上开设有矩形环槽,所述橡胶囊设置在所述矩形环槽内。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矩形环槽内开设有弧形环槽,所述弧形环槽内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固定在所述橡胶囊的外环侧壁上,所述橡胶条为环形,所述橡胶条的竖截面为3/4个圆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环槽的一侧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所述橡胶囊的内部连通上。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油孔下方的所述L形防护环内壁上开设有挂油凹槽,所述挂油凹槽为环形,所述挂油凹槽的竖截面由一个斜线和一个弧形线组成。
[00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头,包括钻头组件,所述钻头组件设置在上述所述的螺旋钻杆的底部,所述螺旋钻杆的底部开设有六角装配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钻头组件包括短钻杆,所述短钻杆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插入所述六角装配槽内的六角连接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短钻杆的表面固定有第二螺旋状叶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短钻杆的底部固定有锥形钻头。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螺旋状叶片底面的边缘位置和所述锥形钻头上均固定有多个岩石破碎凸块,两个所述岩石破碎凸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橡胶囊,对螺旋钻杆的顶面和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套筒底面起到隔垫防滑的作用,通过在橡胶囊内设置吸油棉,在L形防护环内壁上设置排油孔,实现了一定时间内的随时补油效果,避免出现缺油干磨现象,通过设置挂油凹槽,能够对多余的部分润滑油进行储存,防止润滑油溢出。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中现有技术的钻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补油组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钻头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钻头组件和岩石破碎凸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00、螺旋钻杆;101、第一螺旋状叶片;102、补油组件;1021、L形防护环;1022、矩形环槽;1023、弧形环槽;1024、橡胶囊;1025、吸油棉;1026、挂油凹槽;1027、排油孔;1028、橡胶条;200、钻头组件;201、短钻杆;202、六角连接块;203、锥形钻头;204、第二螺旋状叶片;205、岩石破碎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本技术一种螺旋钻杆及钻头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补油组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2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钻杆,包括:螺旋钻杆100和第一螺旋状叶片101,所述第一螺旋状叶片101固定在所述螺旋钻杆 100的表面上,所述螺旋钻杆10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顶面上设置有补油组件102,所述补油组件102的部分套设在所述螺旋钻杆100上,补油组件102的主要作用是使用中的螺旋钻杆100顶部和驱动装置的连接位置进行补充润滑油,避免出现补油不及时造成干磨现象,所述补油组件102包括L形防护环1021,具体的,L形防护环1021套设在螺旋钻杆100的顶部,同时与螺旋钻杆100顶部连接的驱动组件的驱动轴的部分也被L形防护环1021包裹,所述L形防护环1021上开设有矩形环槽1022,所述橡胶囊1024设置在所述矩形环槽1022内,所述L形防护环1021内设置有橡胶囊102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橡胶囊1024的顶部伸至矩形环槽1022的外部,橡胶囊1024的顶面用于与驱动装置上用于固定驱动轴的套筒底面相抵,起到防滑的效果,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的部分伸到L形防护环1021的内部,所述橡胶囊1024内设置有吸油棉1025。在橡胶囊1024起到防滑的效果时,橡胶囊1024被挤压,吸油棉1025上的润滑油被挤压出去,从排油孔1027排至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螺旋钻
杆100顶部连接位置,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吸油棉1025的体积小于橡胶囊1024内部的轮廓的体积,主要目的是让吸油棉1025在橡胶囊1024内具有一定间隙,来留存未被吸油棉1025吸收的润滑油,在所述矩形环槽1022内开设有弧形环槽1023,所述弧形环槽1023内设置有橡胶条1028,所述橡胶条1028固定在所述橡胶囊1024的外环侧壁上,所述橡胶条1028为环形,所述橡胶条1028的竖截面为3/4个圆弧,橡胶条1028的主要作用是将橡胶囊1024牢固的嵌设在矩形环槽1022内。所述矩形环槽1022的一侧开设有排油孔1027,所述排油孔1027与所述橡胶囊1024的内部连通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排油孔1027为微型孔,螺旋钻杆100正常使用状态下,仅有补油组件102到螺旋钻杆100上的初始状态,橡胶囊1024被压缩时,排油孔1027能够排出较多润滑油,正常使用状态下,橡胶囊1024内的润滑油能够维持较长的润滑效果。
[0027]请继续参阅图3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钻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钻杆(100)和第一螺旋状叶片(101),所述第一螺旋状叶片(101)固定在所述螺旋钻杆(100)的表面上,所述螺旋钻杆(10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顶面上设置有补油组件(102),所述补油组件(102)的部分套设在所述螺旋钻杆(100)上,所述补油组件(102)包括L形防护环(1021),所述L形防护环(1021)内设置有橡胶囊(1024),所述橡胶囊(1024)内设置有吸油棉(10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防护环(1021)上开设有矩形环槽(1022),所述橡胶囊(1024)设置在所述矩形环槽(1022)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钻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环槽(1022)内开设有弧形环槽(1023),所述弧形环槽(1023)内设置有橡胶条(1028),所述橡胶条(1028)固定在所述橡胶囊(1024)的外环侧壁上,所述橡胶条(1028)为环形,所述橡胶条(1028)的竖截面为3/4个圆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环槽(1022)的一侧开设有排油孔(1027),所述排油孔(10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赢创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