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06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盖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本顶盖横梁包括板体、连接件以及加强筋,所述板体具有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平整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均形成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板体均用于与车身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挡风玻璃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两端的连接件之间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本顶盖横梁没有过多的冗余结构,可以减小顶盖横梁的重量,另外通过加强筋对板体的自身强度提高,以及对连接件与车身主体的连接处的强度的提高,可以大大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模态。大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模态。大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模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顶盖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对于顶盖横梁的轻量化以及提升车身扭转刚度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0003]相关技术中的顶盖横梁设计的结构较复杂,导致整个顶盖横梁重量较大,影响整车的轻量化设计,另外其对于车身的扭转刚度的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盖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顶盖横梁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以及对车身的扭转刚度的提升有限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顶盖横梁,包括板体、连接件以及加强筋,所述板体具有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平整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均形成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板体均用于与车身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挡风玻璃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两端的连接件之间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筋组和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纵筋组,所述横筋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所述纵筋组与所述横筋组相连。
[0007]可选地,所述横筋组包括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所述第一横筋与所述第二横筋平行设置,所述纵筋组位于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之间,且所述纵筋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相连。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横筋位于所述板体靠近所述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第一横筋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横筋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的厚度均为3mm

5mm。
[0010]可选地,所述纵筋组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板体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一纵筋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纵筋,所述第二纵筋以所述第一纵筋轴对称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第二纵筋的厚度均为2mm

4mm。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表面共同合围成用于容纳自攻丝的容纳空间,所述底板用于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加强筋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板体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定位孔,所述安装定位孔沿车辆的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板体,所述安装定位孔用于所述板体与所述车身主体的安装定位,以及所述板体与所述挡风玻璃的安装定位。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至少部分形成为涂胶面,所述涂胶面用于涂抹粘胶,所述涂胶面为粗糙面,以增加所述粘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粘接力,所述第二表面能够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挡风玻璃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顶盖横梁通过压铸成型工艺制成。
[0017]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和上述的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的连接件和所述顶盖横梁的板体均与所述车身主体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车身主体包括两个横梁连接板,两个所述横梁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板体的第一表面两端的连接件连接;
[0019]两个所述横梁连接板与所述板体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横梁连接板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顶盖横梁的“几”字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横梁连接板内,所述横梁连接板的底壁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板的翻边与所述板体连接。
[0021]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顶盖横梁或者上述的车身结构。
[002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顶盖横梁设置成板体,并将板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计为平整表面,可以避免形成过多的冗余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板体的重量,从而大大减小了构成的顶盖横梁的重量,使得整个车身的重量降低,满足对顶盖横梁轻量化的需求。另外,由于板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计为平整表面,也能够大大简化对板体的制造工艺,提高制造效率。通过设置的加强筋能够对板体的自身强度提高,同时加强筋还与连接件进行连接,可以提高连接件与车身主体的连接处的强度,在二者的作用下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模态。另外,通过设置的连接件以及板体均与车身主体进行连接,实现两次连接,也可以提高顶盖横梁与车身主体的连接处的强度,从而也可以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模态。
[002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2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图4中的AA面的剖视图;
[0030]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图4中的BB面的剖视图;
[0031]图7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的图4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顶盖横梁与横梁连接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板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
[0035]2、连接件,21、侧板,211、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2、底板;
[0036]3、加强筋,31、横筋组,311、第一横筋,312、第二横筋,32、纵筋组,321、第一纵筋,322、第二纵筋;
[0037]4、涂胶面;
[0038]5、安装定位孔;
[0039]6、横梁连接板,6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41]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相对于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而言的,具体地,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头的方向为“前”,朝向车尾的方向为“后”,朝向顶棚的方向“上”,朝向地板的方向为“下”,朝向左车轮的方向“左”,朝向右车轮的方向为“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连接件以及加强筋,所述板体具有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为平整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均形成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板体均用于与车身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挡风玻璃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两端的连接件之间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筋组和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纵筋组,所述横筋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所述纵筋组与所述横筋组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筋组包括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所述第一横筋与所述第二横筋平行设置,所述纵筋组位于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之间,且所述纵筋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筋位于所述板体靠近所述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第一横筋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横筋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的厚度均为3mm

5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组包括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板体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一纵筋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纵筋,所述第二纵筋以所述第一纵筋轴对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第二纵筋的厚度均为2mm

4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表面共同合围成用于容纳自攻丝的容纳空间,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