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05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连通有底罐,所述底罐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布水板,所述底罐内腔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晶体受水流影响运动至分离罐的内腔进行分离,然后结晶体通过罐体沉淀下落至底罐的内腔时,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水管内腔水流的压力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分析,压力下降至预定值时,PLC控制器开启第一电磁阀结晶体杂质会通过排粒管自动排出,排料阶段全程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不仅节省了人力,且可及时对结晶体进行排放,解决了无法对晶体进行及时排放,导致晶体堆料在流化床下端,使布药管堵塞,降低了药剂喷射的均匀度。均匀度。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结晶流化床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就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质的过程,水在处理过程中会用到结晶流化床,结晶流化床在使用时,是将水传输至流化床内,利用在水中添加药液,使水流中的杂质结成晶体沉淀,然后人工开启排料管将杂质晶体排出,以达到去除可以形成沉淀结晶颗粒的污染物的目的,在杂质结晶沉淀至流化床的下端时,由于人工无法及时察觉,进而无法对晶体进行及时排放,导致晶体堆料在流化床下端,使布药管堵塞,降低了药剂喷射的均匀度,且降低了水处理的质量。
[0003]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杂质结晶沉淀至流化床的下端时,由于人工无法及时察觉,进而无法对晶体进行及时排放,导致晶体堆料在流化床下端,使布药管堵塞,降低了药剂喷射的均匀度,且降低了水处理质量的问题。
[0005]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连通有底罐,所述底罐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布水板,所述底罐内腔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且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的一端均贯穿至底罐的外部,所述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的底部均连通有喷嘴,所述底罐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底罐表面的右侧连通有排粒管,所述排粒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罐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流化床本体,所述第一流化床本体的顶部连通有第二流化床本体,所述第二流化床本体的顶部连通有分离罐,所述罐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
[0006]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分离罐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顶盖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板,所述螺纹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锥形挡板。
[0008]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循环泵的底部连通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连接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表面的上端连通有第五电磁阀,所述连接管的表面连通有第四电磁阀,所述传输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三电磁阀,所述进水管的表面连通有第二电磁阀。
[0009]优选的,所述底罐的底部连通有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表面连通有第六电磁阀,所述第六电磁阀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五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循环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进水管、底罐、布水板、第二环形管、第一环形管、喷嘴、第一流化床本体和第二流化床本体的配合,进水管将需要处理的水流传输至底罐的内腔,布水板对水流中的杂物进行阻挡导流,使杂物停留在底罐内腔的下端,第二环形管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传输至第一环形管的内腔,第一环形管传输至喷嘴的内腔,喷嘴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喷射在第一流化床本体的内腔,使水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充分接触形成反应结成晶体,通过第一流化床本体和第二流化床本体不仅为水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提供充分的反应空间,且延长了停留时间,使水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反应,从而实现水中杂质结晶的充分。
[0013]2、本技术通过分离罐、罐体、底罐、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排粒管的配合,结晶体受水流影响运动至分离罐的内腔进行分离,然后结晶体通过罐体沉淀下落至底罐的内腔时,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水管内腔水流的压力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分析,压力下降至预定值时,PLC控制器开启第一电磁阀结晶体杂质会通过排粒管自动排出,排料阶段全程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不仅节省了人力,且可及时对结晶体进行排放,有效缓解了结晶体对第一环形管堵塞,降低了药剂喷射均匀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罐体和分离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底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第二环形管和第一环形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顶盖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罐体;2、底罐;3、布水板;4、第二环形管;5、第一环形管;6、喷嘴;7、进水管;8、循环泵;9、传输管;10、连接管;11、第一流化床本体;12、第二流化床本体;13、分离罐;14、顶盖;15、排水管;16、螺纹板;17、锥形挡板;18、PLC控制器;19、排粒管;20、压力传感器;21、第一电磁阀;22、排杂管;23、第二电磁阀;24、第三电磁阀;25、第四电磁阀;26、第五电磁阀;27、第六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底罐2,底罐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布水板3,底罐2内腔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管5和第二环形管4,且第一环形管5和第二环形管4的一端均贯穿至底罐
2的外部,第一环形管5和第二环形管4的底部均连通有喷嘴6,底罐2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底罐2表面的右侧连通有排粒管19,排粒管19的表面连通有第一电磁阀21,罐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流化床本体11,第一流化床本体11的顶部连通有第二流化床本体12,第二流化床本体12的顶部连通有分离罐13,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8。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PLC控制器18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20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分离罐1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14,顶盖14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15,顶盖1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板16,螺纹板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锥形挡板17,通过设置顶盖14、排水管15、螺纹板16和锥形挡板17,起到了便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排出,同时锥形挡板17的遮挡有效改变水流方向,减少颗粒物的逃逸,增加停留时间,提高了水处理的质量。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罐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8,循环泵8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底罐(2),所述底罐(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布水板(3),所述底罐(2)内腔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管(5)和第二环形管(4),且第一环形管(5)和第二环形管(4)的一端均贯穿至底罐(2)的外部,所述第一环形管(5)和第二环形管(4)的底部均连通有喷嘴(6),所述底罐(2)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所述底罐(2)表面的右侧连通有排粒管(19),所述排粒管(19)的表面连通有第一电磁阀(21),所述罐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流化床本体(11),所述第一流化床本体(11)的顶部连通有第二流化床本体(12),所述第二流化床本体(12)的顶部连通有分离罐(13),所述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18)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0)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1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14),所述顶盖(14)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赵贤广丛滨唐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特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