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99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包括下铁框,所述下铁框内部固定连接有胶框,所述胶框一侧固定连接有黑白胶,所述黑白胶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PET垫圈,所述PET垫圈为两面不带胶的“口”字型结构,所述PET垫圈中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模组粘胶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LCD屏俗称液晶显示屏,模组显示单元通常包括液晶显示屏和背光,传统的模组背光设计包括下铁框、胶框、黑白胶、增光膜、导光板和反射膜等组件,黑白胶(以下简称粘胶)有较大面积粘附在背光胶框上,背光通过粘胶的粘力间接将LCD屏固定在背光里。
[0003]传统设计只适用于TN型的液晶显示屏,而对于IPS屏而言,由于IPS液晶显示屏厚度通常在0.4~0.6mm且为常黑模式,对外力作用或背光变形非常敏感,传统设计粘胶面积很大会将IPS屏牢牢粘附在背光上,背光只要受轻微外力或背光有轻微变形就会将外力或变形传导到IPS屏上,很容易导致IPS屏因为变形而在视区看到发黄现象,由此可见,常规背光粘胶设计不适用于IPS屏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包括下铁框,所述下铁框内部固定连接有胶框,所述胶框一侧固定连接有黑白胶,所述黑白胶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PET垫圈,所述PET垫圈为两面不带胶的“口”字型结构,所述PET垫圈中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铁框一侧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反射膜。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铁框内部在反射膜的一侧处导光板。r/>[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铁框内部在导光板的一侧处设有光学膜材。
[0010]进一步的,所述黑白胶一侧设有IPS屏,所述下铁框内部在IPS屏的两侧处均设有偏光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下铁框一侧外部设有上铁框。
[0012]进一步的,所述PET垫圈为两面不带胶的“L”型拼接结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IPS垫圈的设置,可以在不影响IPS屏与背光之间的密闭性前提下,通过修改粘胶面积的设计实现减少背光和IPS屏接触的面积,当外力作用导致背光轻微形变时,背光粘胶通过与IPS屏的微接触、分离实现IPS屏自身不形变从而保护IPS屏不形变和发黄。能够在最小成本和结构变动的前提下达成大幅改善IPS屏组装发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后期模组的拆解难度,提升模组的返工良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的下铁框主视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0017]图中:1

下铁框、2

胶框、3

偏光片、4

反射膜、5

导光板、6

光学膜材、7

PET垫圈、8

黑白胶、9

IPS屏、10

上铁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9]实施例1
[0020]参照图1

2,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包括下铁框1,下铁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胶框2,胶框2一侧固定连接有黑白胶8,黑白胶8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PET垫圈7,PET垫圈7为两面不带胶的“口”字型结构,PET垫圈7中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
[0021]其中,下铁框1一侧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反射膜4,下铁框1内部在反射膜4的一侧处导光板5,下铁框1内部在导光板5的一侧处设有光学膜材6,黑白胶8一侧设有IPS屏9,下铁框1内部在IPS屏的两侧处均设有偏光片3,下铁框1一侧外部设有上铁框10。
[0022]工作原理:本结构可以在不影响IPS屏与背光之间的密闭性前提下,由于PET垫圈7为两面不带胶的“口”字型结构,通过修改粘胶面积的设计实现减少背光和IPS屏9接触的面积,当外力作用导致背光轻微形变时,背光粘胶通过与IPS屏9的微接触、分离实现IPS屏9自身不形变从而保护IPS屏9不形变和发黄,能够在最小成本和结构变动的前提下达成大幅改善IPS,9组装发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后期模组的拆解难度,提升模组的返工良率。
[0023]实施例2
[0024]参照图1

2,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包括下铁框1,下铁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胶框2,胶框2一侧固定连接有黑白胶8,黑白胶8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PET垫圈7,PET垫圈7中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
[0025]其中,下铁框1一侧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反射膜4,下铁框1内部在反射膜4的一侧处导光板5,下铁框1内部在导光板5的一侧处设有光学膜材6,黑白胶8一侧设有IPS屏9,下铁框1内部在IPS屏的两侧处均设有偏光片3,下铁框1一侧外部设有上铁框10,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PET垫圈7为两面不带胶的“L”型拼接结构。
[0026]工作原理:本结构可以在不影响IPS屏9与背光之间的密闭性前提下,由于PET垫圈7为两面不带胶的“L”型拼接结构,通过修改粘胶面积的设计实现减少背光和IPS屏9接触的面积,同样可以使装置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背光轻微形变时,背光粘胶通过与IPS屏9的微接触、分离实现IPS屏9自身不形变从而保护IPS屏9不形变和发黄,能够在最小成本和结构变动的前提下达成大幅改善IPS,9组装发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后期模组的拆解难度,提升模组的返工良率。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
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同时,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包括下铁框(1),所述下铁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胶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2)一侧固定连接有黑白胶(8),所述黑白胶(8)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PET垫圈(7),所述PET垫圈(7)为两面不带胶的“口”字型结构,所述PET垫圈(7)中间开窗与背光视区的距离为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框(1)一侧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反射膜(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液晶模组粘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框(1)内部在反射膜(4)的一侧处导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军梁晋超赖新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柯达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