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88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和排气管道;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储水箱的内腔设置有管式换热器,且管式换热器的一端与引风机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储水箱的另一侧,且所述排气管道与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净化器,且净化器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净化器的内腔两侧设置有复合过滤网,所述净化器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棒;其结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具有废气处理功能,可以防止造成污染,更加环保。更加环保。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回收
,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浮法玻璃制造分为熔窑、锡槽、退火窑三大热工设备,退火窑分为密封区和敞开区,在密封区入口玻璃板温度约为600℃,出口玻璃板温度约为380℃,在退火窑中玻璃板上下设置风管,冷却风与玻璃板逆向而行,风管出口设置引风机,玻璃板与冷却风进行热交换后热风温度能达到210~350℃,并直接排出室外。退火窑密封区总排出风量为7500m3/h,余热功率为405kW,每天排出能量折合电能9720kWh,年折合电能354万kWh,白白浪费掉。
[0003]申请号为CN202122334476.7,申请名称为一种浮法玻璃退火窑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止回风阀一,通过安装的压力变送器检测热风直排管排出余热风压,压力变送器测量值与PLC、变频器、余热引风机构成闭环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余热风压值自动调节余热引风机风量,在保证热风直排管路排出余热风压为微正压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回收余热风量,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不便于对余热风量进行过滤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污染,为此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具有废气处理功能,可以防止造成污染,更加环保。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底座和排气管道;
[0009]其中,
[0010]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储水箱的内腔设置有管式换热器,且管式换热器的一端与引风机相连通;
[0011]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储水箱的另一侧,且所述排气管道与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净化器,且净化器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净化器的内腔两侧设置有复合过滤网,所述净化器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棒。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水
箱的前表面设置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蜂鸣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探头延伸至储水箱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盒与显示屏和蜂鸣器电性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补液口和换液口。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设置有支撑脚架,且支撑脚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片。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与退火窑的热气输送管相连。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净化器与排气管道为可拆卸连接,且复合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棒与净化器也为可拆卸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在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管式换热器,且管式换热器通过引风机和进气管与退火窑的热气输送管相连,实现了对热量的回收利用,防止热能浪费;
[0019]2.此外,通过在管式换热器的输出端设置有排气管道,在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净化器,在净化器的内腔设置有复合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棒,实现了对热气的吸附过滤在排放,降低污染,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管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0底座、110支撑脚架、120储水箱、130引风机、140进气管、150管式换热器、200控制盒、210显示屏、220蜂鸣器、230温度传感器、240液位传感器、300排气管道、310净化器、320排气口、330复合过滤网、340活性炭吸附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
空间尺寸。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具有废气处理功能,可以防止造成污染,更加环保;
[0030]图1至图3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主体部分包括底座100、控制盒200和排气管道300;
[0031]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底座100的底部四角焊接有支撑脚架110,且支撑脚架110的底部粘接有防滑垫片,底座100的顶部焊接有储水箱120,储水箱120的一侧螺接有引风机130,引风机130的一端插接有进气管140道,进气管140道的一端与退火窑的热气输送管相连,储水箱120的内腔螺接有管式换热器150,且管式换热器150的一端与引风机130相连通,底座100和支撑脚架110用于支撑储水箱120,储水箱120用于承载管式换热器150,管式换热器150用于热量转换,用热气进行加热储水箱120中的水,引风机130和进气管140道用于引入热气;
[0032]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和排气管道(300);其中,所述底座(100)的顶部设置有储水箱(120),所述储水箱(120)的一侧设置有引风机(130),所述引风机(130)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40)道,所述储水箱(120)的内腔设置有管式换热器(150),且管式换热器(150)的一端与引风机(130)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300)设置在储水箱(120)的另一侧,且所述排气管道(300)与管式换热器(150)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排气管道(300)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320),所述排气管道(300)上设置有净化器(310),且净化器(310)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道(300)相连通,所述净化器(310)的内腔两侧设置有复合过滤网(330),所述净化器(310)的内腔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棒(3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20)的前表面设置控制盒(200),所述控制盒(200)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裕鑫超透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