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玉涛专利>正文

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53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包括排液管、罐体、进气管、旋流盘、丝网除沫器、除雾器、出气管。罐体的上部设置出气管,罐体的下部设置排液管,罐体下部的一侧布置进气管,罐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旋流盘、丝网除沫器、除雾器,旋流盘的下端面高于进气管的上端面。旋流盘包括外环板、旋流叶片、内盲板,外环板上分布若干个溢流孔,外环板、内盲板之间设置若干片旋流叶片,每片旋流叶片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多片旋流叶片围绕内盲板呈圆周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分离罐,可适应油气流量负荷剧烈变化工况,达到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气液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化工行业油品从开采到到达最终用户,要经过多次储存、装卸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外界温度、压力及储存容器容积变化等因素影响,会引起油品挥发损耗,排放出大量有机蒸汽。排出的油品有机蒸汽会与空气中的气体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更多的环境污染物,因此油气的排放控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0003]油轮在码头装卸油品过程中,挥发出的油气夹带一定量的微小液相液滴,一般需经气液分离后,才能进入油气回收装置。传统的气液分离罐,内部通过多层金属丝网进行除液,当处理气量负荷突增,气流速度过快时,存在分离效果差,排液不及时,气流阻力大等缺点,此时必需停机清理疏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该气液分离罐通过三级气液分离,在适应油气流量负荷剧烈变化的工况下,仍很好达到气液分离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包括排液管、罐体、进气管、旋流盘、丝网除沫器、除雾器、出气管,罐体的上部设置出气管,罐体的下部设置排液管,罐体下部的一侧布置进气管,罐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旋流盘、丝网除沫器、除雾器,旋流盘的下端面高于进气管的上端面。
[0007]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旋流盘包括外环板、旋流叶片、内盲板,外环板上分布若干个溢流孔,外环板、内盲板之间设置若干片旋流叶片,每片旋流叶片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多片旋流叶片围绕内盲板呈圆周排布。
[0008]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每片旋流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

30
°

[0009]优选的是,本技术的丝网除沫器为多层金属丝网编织烧结而成,内部分布若干个气流通道。
[0010]优选的是,本技术的除雾器由多片除雾板组成,除雾板内部气流通道为S型,除雾板折流处设置挡液槽。
[0011]本技术的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使用时油气从进气管进入,依靠旋流盘产生离心力,将液滴甩向四周,实现一级分离除液。油气再经过丝网除沫器,通过丝网内部错综复杂的气流通道,实现二级分离除液。油气最后通过除雾器内部气流通道折流,实现三级分离除液,从出气管排出。
[0012]与相关技术比较,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
离罐,当油气流量越大时,一级气液分离旋流盘使气体产生的离心力越大,除液效果越好。二级丝网除沫器和三级除雾器的组合使用,能更高效的捕捉油气夹带的微小雾滴,通过三级气液分离作用叠加,达到较高的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4]图1为本技术气液分离罐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气液分离罐的旋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

A向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气液分离罐的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1‑
排液管,2

罐体,3

进气管,4

旋流盘,5

丝网除沫器,6

除雾器,7

出气管,401

外环板,402

溢流孔,403

旋流叶片,404

内盲板,701

挡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包括排液管1、罐体2、进气管3、旋流盘4、丝网除沫器5、除雾器6和出气管7。罐体2的上部设置出气管7,罐体2的下部设置排液管1,罐体2下部的一侧布置进气管3,罐体2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旋流盘4、丝网除沫器5、除雾器6,旋流盘4的下端面高于进气管3的上端面。
[0021]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油气从进气管3进入,通过一级气液分离旋流盘4,从多片呈25

30
°
水平倾角的旋流叶片403间气流通道逸出。由于旋流叶片403的导流作用,使油气产生离心方向的加速度,将气体夹带的大直径液滴甩向罐体壁周,实现一级气液分离效果。
[0022]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旋流盘4的旋流叶片403固定在外环板401和内盲板404之间,围绕内盲板呈圆周布置,旋流叶片403气体流通截面积之和,为罐体2气体流通截面积的35

40%。
[0023]如图2所示,本技术旋流盘4的外环板401上设置多个圆形溢流孔402,用于将收集到的液体导流到罐体下部收集。
[0024]本技术的丝网除沫器5,由多层金属丝网编织烧结而成,内部错综复杂的分布多个细小气流通道,将液滴截留在通道内,实现二级分离除液。由于油气经过一级气液分离,大粒径液滴已被除去,夹带液滴粒径较小,丝网除沫器5不会堵塞。
[0025]如图4所示,本技术除雾器6内部设置S型气流折流通道,带液油气在通道流通阻力作用下,比重大的液滴被除雾板截留收集。
[0026]如图4所示,本技术除雾板折流处设置挡液槽701,防止收集下来的液滴再次被气流带走,提高除液效果,从而实现三级气液分离效果,油气最终从出气管7排出。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罐体2底部设置排液管1,将分离下来的液体排出。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管(1)、罐体(2)、进气管(3)、旋流盘(4)、丝网除沫器(5)、除雾器(6)、出气管(7),罐体(2)的上部设置出气管(7),罐体(2)的下部设置排液管(1),罐体(2)下部的一侧布置进气管(3),罐体(2)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布置旋流盘(4)、丝网除沫器(5)、除雾器(6),旋流盘(4)的下端面高于进气管(3)的上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装置用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盘(4)包括外环板(401)、旋流叶片(403)、内盲板(404),外环板(401)上分布若干个溢流孔(402),外环板(401)、内盲板(404)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玉涛刘鑫孙政李延辉李玉升
申请(专利权)人:尚玉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