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变压器、其平面复合线圈及辅助电压产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45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平面变压器、其平面复合线圈及辅助电压产生电路,该平面复合线圈包括基板,还包括外线圈和内线圈,所述外线圈和内线圈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内线圈位于所述外线圈的内侧,所述外线圈包括第一外线圈端和第二外线圈端,所述内线圈包括第一内线圈端和第二内线圈端,自所述第一外线圈端至第二外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所述外线圈,自所述第一内线圈端至第二内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所述内线圈,所述第一外线圈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内线圈端通过第一过孔接地,所述第一内线圈端用于通过第二过孔输出第一电压。电压。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变压器、其平面复合线圈及辅助电压产生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平面变压器,具体涉及平面变压器、其平面复合线圈及辅助电压产生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含有变压器的AC

DC(交流

直流)电路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开关电源中,随着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AC

DC电路采用平面变压器。常见的平面变压器中的平面线圈的结构布局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现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平面变压器、其平面复合线圈,以提供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的平面复合线圈。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平面变压器的平面复合线圈,包括基板,还包括外线圈和内线圈,所述外线圈和内线圈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内线圈位于所述外线圈的内侧,所述外线圈包括第一外线圈端和第二外线圈端,所述内线圈包括第一内线圈端和第二内线圈端,自所述第一外线圈端至第二外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所述外线圈,自所述第一内线圈端至第二内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所述内线圈,所述第一外线圈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内线圈端通过第一过孔接地,所述第一内线圈端用于通过第二过孔输出第一电压。
[0006]优选地,所述外线圈包括多个外圆弧段和多个外非圆弧段,每一外圆弧段的弧度超过270
°
,相邻的两个外圆弧段通过一外非圆弧段连接;所述内线圈包括多个内圆弧段和多个内非圆弧段,每一内圆弧段的弧度超过270
°
,相邻的两个内圆弧段通过一内非圆弧段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内线圈中最内侧的内非圆弧段包括最内屏蔽段,所述最内屏蔽段自靠近所述平面复合线圈内侧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内线圈端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最内屏蔽段的宽度大于所有内圆弧段的宽度。
[0008]优选地,所述内线圈中次内侧的内非圆弧段包括次内屏蔽段,所述次内屏蔽段自与最内侧的内圆弧段连接的接点位置向远离所述接点位置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次内屏蔽段的宽度大于所有内圆弧段的宽度。
[0009]优选地,所述基板上还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设置于贴近所述最内屏蔽段和次内屏蔽段的位置,所述最内屏蔽段和次内屏蔽段共同以半包围方式包围所述第三过孔。
[00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包括初级主线圈、初级辅助线圈、磁芯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主线圈、初级辅助线圈和次级线圈通过所述磁芯形成磁耦合,所述初级辅助线圈采用任一所述的平面复合线圈。
[0011]为了充分利用变压器产生辅助电压,以对后级电路提供电压,本技术还提供
了一种变压器的辅助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采用所述的平面变压器。
[0012]优选地,所述的辅助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钳位电路、电阻和开关管,所述变压器未采用所述平面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主线圈、初级辅助线圈和磁芯,所述初级主线圈和初级辅助线圈通过所述磁芯形成磁耦合,所述初级辅助线圈包括正高压端和正低压端,所述正高压端输出的正高电压与所述正低压端输出的正低电压之差大于所述开关管的导通阈值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电流流出端、阳极连接所述正低压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电流流入端、阳极连接所述正高压端;所述开关管的电流流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开关管的电流流出端作为后级电路的供电端,所述供电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当所述正高压端和正低压端的电压均大于所述钳位电路的钳位阈值电压时,所述钳位电路将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压钳位在所述钳位阈值电压,所述开关管关断,所述正低压端经由所述第一二极管向所述供电端供电;当所述正高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钳位电压的钳位阈值电压时,所述钳位电路无法钳位,所述开关管导通,所述正高压端经由所述第二二极管和开关管向所述供电端供电,且所述正低压端经由所述第一二极管向所述供电端供电。
[0013]优选地,所述的辅助电压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电感,所述初级辅助线圈包括接地端和负压端;所述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电感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电流流入端、阳极连接所述负压端;当所述正高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钳位电压的钳位阈值电压时,在所述初级主线圈充磁的阶段,所述正高压端和正低压端停止向所述供电端供电,所述负压端经由所述第三二极管、电感和开关管向所述供电端供电。
[0014]优选地,所述钳位电路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阳极接地。
[0015]【有益效果】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方案中,内线圈位于外线圈的内侧,自第一外线圈端至第二外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外线圈,自第一内线圈端至第二内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内线圈,第一外线圈端用于接地,第二内线圈端通过第一过孔接地,第一内线圈端用于通过第二过孔输出第一电压,这种平面复合线圈的布局更加合理,更利于从该平面复合线圈引出端子,以及与平面变压器的其余层之间的连通。
[0017]在本技术的其他方案中,当正高压端和正低压端的电压均大于钳位电路的钳位阈值电压时,钳位电路将开关管的控制端的电压钳位在钳位阈值电压,开关管关断,正低压端经由第一二极管向供电端供电,避免正高压端向供电端供电,从而防止了过高的电压损坏控制芯片;当正高压端的电压小于钳位电压的钳位阈值电压时,钳位电路无法钳位,开关管导通,正高压端经由第二二极管和开关管向供电端供电,且正低压端经由第一二极管向供电端供电,这两路提供的电能可以尽量保证控制芯片获得足够多的电能。另外,相比于现有的从母线直接通过降压电路获取辅助电压的方案,本电路体积和功耗更小。
[0018]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交流

直流变换电路的电路图;
[0021]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交流

直流变换电路的电路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平面变压器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初级辅助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0025]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变压器的平面复合线圈,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线圈和内线圈,所述外线圈和内线圈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内线圈位于所述外线圈的内侧,所述外线圈包括第一外线圈端和第二外线圈端,所述内线圈包括第一内线圈端和第二内线圈端,自所述第一外线圈端至第二外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所述外线圈,自所述第一内线圈端至第二内线圈端向内卷绕的多圈导电层构成所述内线圈,所述第一外线圈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内线圈端通过第一过孔接地,所述第一内线圈端用于通过第二过孔输出第一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复合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线圈包括多个外圆弧段和多个外非圆弧段,每一外圆弧段的弧度超过270
°
,相邻的两个外圆弧段通过一外非圆弧段连接;所述内线圈包括多个内圆弧段和多个内非圆弧段,每一内圆弧段的弧度超过270
°
,相邻的两个内圆弧段通过一内非圆弧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复合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圈中最内侧的内非圆弧段包括最内屏蔽段,所述最内屏蔽段自靠近所述平面复合线圈内侧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内线圈端宽度逐渐减小,且所述最内屏蔽段的宽度大于所有内圆弧段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复合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圈中次内侧的内非圆弧段包括次内屏蔽段,所述次内屏蔽段自与最内侧的内圆弧段连接的接点位置向远离所述接点位置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次内屏蔽段的宽度大于所有内圆弧段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复合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设置于贴近所述最内屏蔽段和次内屏蔽段的位置,所述最内屏蔽段和次内屏蔽段共同以半包围方式包围所述第三过孔。6.一种平面变压器,包括初级主线圈、初级辅助线圈、磁芯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主线圈、初级辅助线圈和次级线圈通过所述磁芯形成磁耦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辅助线圈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平面复合线圈。7.一种变压器的辅助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民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