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1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装置,传输装置的右端贯穿沉淀池的外壁,能够将沉淀池底部的泥浆传输至沉淀池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一种带有吊装斗、过滤器和传输装置的沉淀池,在使用时,外部的待处理液体从沉淀池的顶部注入到吊装斗的内部,经过过滤和沉降后,淤泥会向下堆积在引导槽和传输装置的内部,在沉淀一定时间后,开启与清水口相配合的清水释放板将清水排出,随后将污泥使用传输装置将淤泥排放至外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多采用水泥或者一体化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沉淀池进行沉淀操作,因此沉淀池内壁不便于清洗,清洗工作比较麻烦的问题。工作比较麻烦的问题。工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池
,具体为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现有的沉淀池多采用水泥或者一体化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沉淀池进行沉淀操作,因此沉淀池内壁不便于清洗,清洗工作比较麻烦,鉴于以上问题,特提出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的右端贯穿沉淀池的外壁,能够将沉淀池底部的泥浆传输至沉淀池的外部;
[0005]所述沉淀池包括池壁,所述池壁的内部装配有沉重条;
[0006]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装配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轴,所述第二外壳的顶端焊接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外壳的底端焊接有出料口;
[0007]所述吊装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清水口,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装配有过滤器,所述壳体底端焊接有倾斜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底端焊接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能够套接在进料口的内表面,所述壳体的顶端装配有第一吊装勾;
[0008]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过滤孔。
[0009]优选的,所述池壁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池底。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侧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螺栓组装为一体。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焊接有引导条,所述壳体的顶端内侧焊接有螺接件,所述螺接件螺接在第一吊装勾的底端外部。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设位置与螺接件的位置对应,且凹槽的开设尺寸大于螺接件的尺寸。
[0013]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螺接有第二吊装勾。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一种带有吊装斗、过滤器和传输装置的沉淀池,在使用时,外部的待处理液体从沉淀池的顶部注入到吊装斗的内部,经过过滤和沉降后,淤泥会向下堆积在引导槽和传输装置的内部,在沉淀一定时间后,开启与清水口相配合的清水释放板将清水排出,随后将污泥使用传输装置将淤泥排放
至外部,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直接将吊装斗整体吊装到外部,更换其他吊装斗继续使用,对吊装斗内部进行清洗,而且本技术还具有过滤的作用,能够利用所需过滤效果的滤网结构将泥浆过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多采用水泥或者一体化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沉淀池进行沉淀操作,因此沉淀池内壁不便于清洗,清洗工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沉淀池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装配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吊装斗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吊装斗剖切装配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传输装置剖切装配示意图。
[0021]图中:1、沉淀池,11、池壁,12、池底,13、承重条,2、传输装置,21、第一外壳,22、出料口,23、第一连接管,24、传输轴,25、第二连接管,26、第二外壳,27、进料口,3、吊装斗,31、壳体,32、清水口,33、螺接件,34、第一吊装勾,35、引导条,36、引导槽,37、对接管,4、过滤器,41、过滤板,42、凹槽,43、第二吊装勾,44、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装置2,传输装置2的右端贯穿沉淀池1的外壁,能够将沉淀池底部的泥浆传输至沉淀池的外部;
[0024]沉淀池1包括池壁11,池壁11的内部装配有沉重条13;
[0025]传输装置2包括第一外壳21,第一外壳21的内侧装配有第二外壳26,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6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轴24,第二外壳26的顶端焊接有进料口27,第一外壳21的底端焊接有出料口22;
[0026]吊装斗3包括壳体31,壳体31的侧壁开设有清水口32,壳体31的内表面装配有过滤器4,壳体31底端焊接有倾斜的引导槽36,引导槽36的底端焊接有对接管37对接管37能够套接在进料口27的内表面,壳体31的顶端装配有第一吊装勾34;
[0027]过滤器4包括过滤板41,过滤板4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过滤孔44。
[0028]本技术设置了一种带有吊装斗3、过滤器4和传输装置2的沉淀池1,在使用时,外部的待处理液体从沉淀池1的顶部注入到吊装斗3的内部,经过过滤和沉降后,淤泥会向下堆积在引导槽36和传输装置2的内部,在沉淀一定时间后,开启与清水口32相配合的清水释放板将清水排出,随后将污泥使用传输装置2将淤泥排放至外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沉淀池多采用水泥或者一体化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沉淀池进行沉淀操作,因此沉淀池内壁不便于清洗,清洗工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0029]具体而言,池壁1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池底12。
[0030]具体而言,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6的内侧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5,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5通过螺栓组装为一体,在传输轴24的外部装配有用于带动传输轴24转动的电机,而且传输轴24的外表面焊接有螺旋传输叶片。
[0031]具体而言,壳体31的内部焊接有引导条35,壳体31的顶端内侧焊接有螺接件33,螺接件33螺接在第一吊装勾34的底端外部,吊装斗3的使用数量至少为2套,且两套吊装斗3内侧开设的清水口32的位置是相对的,并且在清水口32的内侧装配有一块可以升降的闸门结构,在需要释放清水时,只需要将闸门开启即可,第一吊装勾34和第二吊装勾43能够方便吊装斗3或者过滤器4的整体或者分体吊装,便于更换清洗,这样就具有了便于清洗,而且清洗时不影响沉淀的效果;
[0032]引导条35用于将过滤器4垫起,并且具有倾斜面,不会堵塞淤泥;
[0033]在吊装斗3被吊装时,对接管37会离开进料口27,在装配时,对接管37会插接到进料口27的内部,并且壳体31的底端外侧紧密贴合在承重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用吊装过滤斗,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装置(2),所述传输装置(2)的右端贯穿沉淀池(1)的外壁,能够将沉淀池底部的泥浆传输至沉淀池的外部;所述沉淀池(1)包括池壁(11),所述池壁(11)的内部装配有沉重条(13);所述传输装置(2)包括第一外壳(21),所述第一外壳(21)的内侧装配有第二外壳(26),所述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6)的内部装配有传输轴(24),所述第二外壳(26)的顶端焊接有进料口(27),所述第一外壳(21)的底端焊接有出料口(22);还包括吊装斗(3),所述吊装斗(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侧壁开设有清水口(32),所述壳体(31)的内表面装配有过滤器(4),所述壳体(31)底端焊接有倾斜的引导槽(36),所述引导槽(36)的底端焊接有对接管(37)所述对接管(37)能够套接在进料口(27)的内表面,所述壳体(31)的顶端装配有第一吊装勾(34);所述过滤器(4)包括过滤板(41),所述过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强杨广富王君豪张瀚文焦守国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