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09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包括上挡板和限位装置,所述上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上卡板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所述上挡板的上端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卡板,所述限位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与所述下挡板的内壁,所述限位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垫块,所述立柱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圆环,所述立柱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避免了线束端子部分的导线在注塑过程中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达到线束连接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产品加工完成后快速退料,增加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端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由使用者安装到模具型芯上,需要对线束的端子部分进行注塑成型,形成线束连接头,但是,线束端子部分的导线在注塑过程中容易上下大幅度的摆动,从而影响线束连接头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设计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包括上挡板和限位装置,所述上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卡板,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上卡板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所述上挡板的上端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卡板,所述限位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套与所述下挡板的内壁,所述限位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垫块,所述立柱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圆环,所述立柱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
[0006]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限位套与所述上挡板内壁的一侧存在距离。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管的外壁贯穿套接有若干个滑球,且所述若干个滑球均匀排列设置,所述滑球外壁与所述限位装置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活动管通过所述滑球与所述限位装置内壁之间存在缝隙。
[0008]优选的,所述立柱通过所述滑球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动管的内壁,且所述立柱位于所述活动管内壁的一侧与所述滑球相互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活动套接在所述立柱的外壁,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环的上下端,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外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管的上端外部,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立柱的外壁。
[0010]优选的,所述圆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动管的直径,且所述圆环的外壁与所述限位装置的内壁相互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上挡板通过所述立柱与所述下挡板形成一个密封整体,且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对称设置,所述上卡板与所述下卡板相对应的一侧嵌合连接有活动柱。
[001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3]1、通过滑球与立柱表面摩擦滚动,增加向下滑动的丝滑,且立柱的一端向限位套内部靠近,活动管向下滑动对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相对挤压,对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位于圆环上下端一侧增加弹性支撑,增加上挡板向下的稳定性,由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位于圆环一端的弹力支撑对活动管一侧形成反作用力,增加活动管相对移动的缓冲性能,对活动管起到支撑作用,形成上挡板与下挡板在向下闭合过程中的稳定性,始终保持统一高度,避免了线束端子部分的导线在注塑过程中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达到线束连接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产品加工完成后快速退料,增加工作效率。
[0014]2、通过设置限位套配合限位装置与活动管,经由活动管位于立柱外壁进行滑动,且限位装置内部与滑球之间摩擦滚动,且始终位于限位装置的内壁,滑球与限位装置滚动调节对垫块位于限位套内部的一端距离进行控制,进而活动管位于立柱外壁向下滑动且垫块暴露在限位套内壁,垫块暴露在外的一侧与限位套的内部相靠近,垫块一端与限位套内部向抵触,且立柱形成贯穿整体的支撑结构,对上挡板与下挡板重合为密封整体,便于对线束进行铸模,形成本装置对线束在铸模过程的稳定性,达到提升铸模质量,增加铸模的灵活性,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的限位套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的活动管结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标记表示:上挡板1、上卡板12、限位套13、下挡板14、下卡板15、活动柱16、限位装置2、活动管21、滑球22、立柱23、垫块24、圆环25、第一弹性件26、第二弹性件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4]参照图1

4,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包括上挡板1和限位装置2,上挡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卡板12,上挡板1与上卡板12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13,上挡板1
的上端设置有下挡板14,下挡板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卡板15,限位装置2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套13与下挡板14的内壁,限位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管21,活动管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立柱23,立柱23的两端均设置有垫块24,立柱2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圆环25,立柱2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7与第一弹性件26;
[0025]通过滑球22与立柱23表面摩擦滚动,增加向下滑动的丝滑,且立柱23的一端向限位套13内部靠近,活动管21向下滑动对第一弹性件26与第二弹性件27相对挤压,对第一弹性件26与第二弹性件27位于圆环25上下端一侧增加弹性支撑,增加上挡板1向下的稳定性,由第一弹性件26与第二弹性件27位于圆环25一端的弹力支撑对活动管21一侧形成反作用力,增加活动管21相对移动的缓冲性能,对活动管21起到支撑作用,形成上挡板1与下挡板14在向下闭合过程中的稳定性,始终保持统一高度,避免了线束端子部分的导线在注塑过程中大幅度摆动的情况,达到线束连接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便于产品加工完成后快速退料,本装置具备退料功能,增加工作效率。
[0026]进一步的,立柱2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垫块24,垫块24位于限位套13与上挡板1内壁的一侧存在距离;
[0027]便于限位套13向下滑动时垫块24与限位套13内壁相靠近,当垫块24与限位套13内部相抵触,立柱23对本装置起到支撑,且上挡板1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挡板(1)和限位装置(2),所述上挡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卡板(12),所述上挡板(1)与所述上卡板(12)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13),所述上挡板(1)的上端设置有下挡板(14),所述下挡板(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卡板(15),所述限位装置(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套(13)与所述下挡板(14)的内壁,所述限位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管(21),所述活动管(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立柱(23),所述立柱(23)的两端均设置有垫块(24),所述立柱(2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圆环(25),所述立柱(2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7)与第一弹性件(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垫块(24),所述垫块(24)位于所述限位套(13)与所述上挡板(1)内壁的一侧存在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退料组件的多芯端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21)的外壁贯穿套接有若干个滑球(22),且所述若干个滑球(22)均匀排列设置,所述滑球(22)外壁与所述限位装置(2)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活动管(21)通过所述滑球(22)与所述限位装置(2)内壁之间存在缝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昱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