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67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侧板之间顶端转动安装有上引导辊,顶板两侧均焊接有防漏板,防漏板底端粘接有海绵挡条,中板底端转动安装有中辊,加压盒底端开设有出风口,中板和加压盒两端分别焊接连接连板,两个加压盒顶端分别连接于中管两端,中管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有气泵,侧板底端开设有排水口,侧板底端安装有回收清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滤布引导至两个防漏板之间,按压连板,中板下移,绷紧滤布的同时,滤布靠近加压盒底端,通过气泵送入空气至加压盒加压,再通过出风口排出,将滤布顶面的积水吹走的同时,利用高压空气疏通滤布间隙,使得滤布排水效果恢复,保证脱水效率。保证脱水效率。保证脱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脱水
,具体为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含水率达99%,在对污泥进行处理前为了减小其体积使之便于运输和进一步处理,须除去一部分水分,压滤脱水是利用挤压辊带动污泥在滤布之间移动的同时挤压,达到脱水目的,也是最常用的污泥脱水方式之一。
[0003]但是目前的污泥脱水用的滤布在使用过程中,污泥会逐渐充满滤布的间隙,导致滤布阻塞,透水性变差,会导致脱水时,被挤压出的水会残留积存于滤布外侧,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上升,脱水率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污泥脱水用的滤布在使用过程中,污泥会逐渐充满滤布的间隙,导致滤布阻塞,透水性变差,会导致脱水时,被挤压出的水会残留积存于滤布外侧,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上升,脱水率变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顶端转动安装有上引导辊,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安装有排水清理组件,所述排水清理组件包括下引导辊、顶板、防漏板、海绵挡条、中板、中辊、加压盒、出风口、连板、复位弹簧、中管、气泵和排水口;
[0006]两个所述下引导辊转动安装于两个侧板之间,两个所述侧板顶端分别卡接安装于顶板两端,所述顶板两侧均焊接有防漏板,所述防漏板底端粘接有海绵挡条,所述顶板顶面中部活动贯穿安装有中板,所述中板底端转动安装有中辊,所述顶板顶面处于中板两侧处对称活动贯穿安装有加压盒,所述加压盒底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中板和加压盒两端分别焊接连接连板,所述连板底端点焊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加压盒所述顶端分别连接于中管两端,所述中管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有气泵,所述侧板底端开设有排水口。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下引导辊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海绵挡条长度等于下引导辊长度。
[0008]优选的,所述气泵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加压盒顶端和中板顶端平齐。
[0009]优选的,所述上引导辊和下引导辊之间缠绕滤布,所述排水口中部和滤布中部平齐。
[0010]优选的,所述侧板底端安装有回收清洁组件,所述回收清洁组件包括收集盘、过滤箱、滤板、聚集罩、水泵、回水管、刮除盒和刮板;
[0011]所述收集盘焊接于两个侧板底端,所述收集盘底面中部安装有过滤箱,所述收集盘处于过滤箱顶端位置处安装有滤板,所述排水口一侧安装有聚集罩,所述聚集罩通过软
管连接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端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底端连接有刮除盒,所述收集盘内部滑动安装有刮板。
[0012]优选的,所述水泵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刮除盒靠近下引导辊一侧为贴合下引导辊的弧形曲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4]1、设置有排水清理组件,经过上引导辊和下引导辊的作用,将滤布引导至两个防漏板之间,按压连板,中板下移,绷紧滤布的同时,滤布靠近加压盒底端,通过气泵送入空气至加压盒加压,再通过出风口排出,将滤布顶面的积水吹走的同时,利用高压空气疏通滤布间隙,使得滤布排水效果恢复,保证脱水效率。
[0015]2、设置有回收清洁组件,排水清理组件清理落下的污泥落于收集盘内,推动刮板挤压收集,多余的水经过过滤箱的过滤后,被水泵抽取至刮除盒,清洁下引导辊,防止下引导辊外侧粘接的污泥再次粘接于滤布外部,保证排水清理组件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排水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回收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1、侧板;2、上引导辊;
[0023]3、排水清理组件;301、下引导辊;302、顶板;303、防漏板;304、海绵挡条;305、中板;306、中辊;307、加压盒;308、出风口;309、连板;310、复位弹簧;311、中管;312、气泵;313、排水口;
[0024]4、回收清洁组件;401、收集盘;402、过滤箱;403、滤板;404、聚集罩;405、水泵;406、回水管;407、刮除盒;408、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技术方案,包括侧板1,两个侧板1之间顶端转动安装有上引导辊2,两个侧板1之间安装有排水清理组件3,排水清理组件3包括下引导辊301、顶板302、防漏板303、海绵挡条304、中板305、中辊306、加压盒307、出风口308、连板309、复位弹簧310、中管311、气泵312和排水口313;
[0027]两个下引导辊301转动安装于两个侧板1之间,两个侧板1顶端分别卡接安装于顶板302两端,顶板302两侧均焊接有防漏板303,防漏板303底端粘接有海绵挡条304,两个下引导辊301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海绵挡条304长度等于下引导辊301长度,防止水从防漏
板303底端溢出,顶板302顶面中部活动贯穿安装有中板305,中板305底端转动安装有中辊306,顶板302顶面处于中板305两侧处对称活动贯穿安装有加压盒307,气泵312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加压盒307顶端和中板305顶端平齐,便于同时推动加压盒307和中板305下移,加压盒307底端开设有出风口308,中板305和加压盒307两端分别焊接连接连板309,连板309底端点焊连接有复位弹簧310,两个加压盒307顶端分别连接于中管311两端,中管311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有气泵312,侧板1底端开设有排水口313,上引导辊2和下引导辊301之间缠绕滤布,排水口313中部和滤布中部平齐,便于引导积水从滤布顶面透过排水口313排出。
[0028]侧板1底端安装有回收清洁组件4,回收清洁组件4包括收集盘401、过滤箱402、滤板403、聚集罩404、水泵405、回水管406、刮除盒407和刮板408;
[0029]收集盘401焊接于两个侧板1底端,收集盘401底面中部安装有过滤箱402,收集盘401处于过滤箱402顶端位置处安装有滤板403,排水口313一侧安装有聚集罩404,聚集罩404通过软管连接过滤箱402,过滤箱402一侧安装有水泵405,水泵405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包括侧板(1),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顶端转动安装有上引导辊(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安装有排水清理组件(3),所述排水清理组件(3)包括下引导辊(301)、顶板(302)、防漏板(303)、海绵挡条(304)、中板(305)、中辊(306)、加压盒(307)、出风口(308)、连板(309)、复位弹簧(310)、中管(311)、气泵(312)和排水口(313);两个所述下引导辊(301)转动安装于两个侧板(1)之间,两个所述侧板(1)顶端分别卡接安装于顶板(302)两端,所述顶板(302)两侧均焊接有防漏板(303),所述防漏板(303)底端粘接有海绵挡条(304),所述顶板(302)顶面中部活动贯穿安装有中板(305),所述中板(305)底端转动安装有中辊(306),所述顶板(302)顶面处于中板(305)两侧处对称活动贯穿安装有加压盒(307),所述加压盒(307)底端开设有出风口(308),所述中板(305)和加压盒(307)两端分别焊接连接连板(309),所述连板(309)底端点焊连接有复位弹簧(310),两个所述加压盒(307)所述顶端分别连接于中管(311)两端,所述中管(311)两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有气泵(312),所述侧板(1)底端开设有排水口(3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上滤布积水的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引导辊(301)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海绵挡条(304)长度等于下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幸霍可君石博张雷李勇李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国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