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41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机壳;泵体组件,设置在机壳内,泵体组件包括气缸组件、活塞及曲轴;吸油管,吸油管穿设在曲轴的短轴内,以用于将位于机壳内的油液抽吸至泵体组件内;下法兰,设置在气缸组件的下方,下法兰具有第一通孔;稳油结构,设置在下法兰远离气缸组件的表面上,稳油结构具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吸油管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其中,吸油管的外径D1、短轴的外径D2以及第二通孔的内径D3之间满足:D1+a≤D3≤D2,0.1mm≤a≤0.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吸油管的吸油可靠性较差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低温条件下静置的压缩机油池内会溶解大量的液态冷媒,而液态冷媒在压缩机启动时会蒸发并带走大量的润滑油,导致油池内的油面急剧下降,压缩机出现“空油”现象,进而导致压缩机无法泵取足够的润滑液以满足泵体组件的润滑和密封要求,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和运行可靠性。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压缩机的“空油”现象对压缩机运行的影响,通常会增大油池深度,并在曲轴的短轴端加装吸油管,使得压缩机在润滑油位低于曲轴短轴端面时也能泵取足够多的润滑油以润滑泵体组件。
[0004]然而,在压缩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曲轴在惯性力、气体力及电磁力的综合作用会发生变形,吸油管自身也会发生变形,导致吸油管对油池内的润滑油产生搅动作用,进而导致润滑油内产生气泡,尤其是压缩机处于低温静置启动或化霜启动时刻,由于液态冷媒密度大于润滑油的密度且沉积在润滑油之下,润滑油液在吸油管的搅动作用下更容易产生气泡,而气泡进入油路后会发生气蚀,影响泵体组件摩擦副的运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泵体组件(2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所述泵体组件(20)包括气缸组件(21)、活塞(22)及曲轴(23);吸油管(30),所述吸油管(30)穿设在所述曲轴(23)的短轴内,以用于将位于机壳(10)内的油液抽吸至所述泵体组件(20)内;下法兰(40),设置在所述气缸组件(21)的下方,所述下法兰(40)具有第一通孔(41);稳油结构(50),设置在所述下法兰(40)远离所述气缸组件(21)的表面上,所述稳油结构(50)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1)连通的第二通孔(51),所述吸油管(30)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51)内;其中,所述吸油管(30)的外径D1、所述短轴的外径D2以及所述第二通孔(51)的内径D3之间满足:D1+a≤D3≤D2,0.1mm≤a≤0.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油结构(50)远离所述下法兰(40)的端面与所述吸油管(30)的进油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h,所述预设距离h与所述短轴的外径D2之间满足:h/D2≤b,0.05mm≤b≤0.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1)与所述第二通孔(51)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40)和所述稳油结构(50)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配合组件(60),包括第一配合部(61)和第二配合部(62),所述第一配合部(61)设置在所述下法兰(40)上,所述第二配合部(62)设置在所述稳油结构(50)上,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丽颖刘国良朱鹏鹏王明宗孙晓梅徐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