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620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筒体、进水管和设置在筒体内的抽水组件,所述筒体设置在基坑内,且筒体的上部突出地面,筒体内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主用水泵、备用水泵和输送管道,所述主用水泵和备用水泵均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其状态,所述进水管水平埋设在地下,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筒体内,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设置有挡物篮,筒体的旁侧设置有操作井,所述输送管道由筒体穿入到操作井内并与供水管路相连接,输送管道位于操作仓内的部分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和开关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筒体可以采用玻璃钢材质,其更易安装,省时省力,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取水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景观园林的灌溉方面和海绵城市的水处理取水方面,经常会需要从河道取水。通常的做法是使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砌泵井,该处理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此方法施工困难,费时费力,还存在渗水隐患;2、进水管通常直接与河道的水面连接,当河岸垃圾或泥土堆积过多时,容易造成管道或水泵堵塞;3、水泵的运行通常只有浮球进行简单的液位控制,智能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施工速度慢问题、取水易堵塞问题,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包括筒体、进水管和设置在筒体内的抽水组件,所述筒体设置在基坑内,且筒体的上部突出地面,筒体内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主用水泵、备用水泵和输送管道,所述主用水泵和备用水泵均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其状态,所述进水管水平埋设在地下,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筒体内,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设置有挡物篮,筒体的旁侧设置有操作井,所述输送管道由筒体穿入到操作井内并与供水管路相连接,输送管道位于操作仓内的部分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和开关阀。
[000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底座,且混凝土底座的中部设置有下凹的定位槽,所述筒体的底部与混凝土丢底座上的定位槽相匹配,且筒体的侧面下部设置于连接翼部,连接翼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混凝土底座上,且通过二次浇注形成加固层,将连接翼部包裹在混凝土之中。
[000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输送管道包括自耦底座和若干节压力管道,且在至少一处的相邻两节压力管道之间还设置有挠性接头,所述自耦底座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底部,所述主用水泵和备用水泵均通过自耦底座与位于端部的压力管道相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液位传感器和保护钢管,所述保护钢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液位传感器活动设置在保护钢管内,液位传感器的线束沿保护钢管连接到电控系统。
[000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挡物篮轨道,所述挡物篮通过吊绳连接在筒体的上端,且挡物篮通过滑块与挡物篮轨道转动连接,挡物篮靠近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挡物篮轨道的下端在竖直平面上设置有靠近进水管的弯弧,挡物篮下滑至挡物篮轨道的最下端时,所述进水管的端部通过挡物篮上的开口伸入到挡物篮内。
[001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筒体内部的筒壁上设置有竖向的爬梯。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盖体,且盖体的下部还设置有安全格栅。
[001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用于在关闭盖体后连通筒体内外。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进水管连接水源的一端设置有集水井,所述进水管与集水井相联通。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取水系统结构简单,易维护,所设置的挡物篮通过轨道设置在进水管的端部,能够避免进水管的冲击,还方便进行后续杂物的清理;
[0016]2、本技术设置液位检测组件,结合单片机,具有自动化控制能力,能够为观园林用水和水处理系统等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自动调节供水量;
[0017]3、本技术的筒体可以采用玻璃钢材质,其更易安装,省时省力,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挡物篮的安装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挡物篮轨道与滑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混凝土底座,2、加固层,3、筒体,4、主用水泵,5、自耦底座,6、液位传感器,7、保护钢管,8、压力管道,9、挠性接头,10、操作井,11、止回阀,12、开关阀,13、电器控制柜,14、通气管,15、盖体,16、爬梯,17、安全格栅,18、挡物篮轨道,19、挡物篮,20、进水管,21、集水井,22、滑块,23、吊绳,18

1、弯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5]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属于“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3、进水管20和设置
在筒体3内的抽水组件,本实施例的筒体3采用玻璃钢材质,所述筒体3设置在基坑内,且筒体3的上部突出地面,为了便于固定筒体3,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底座1,且混凝土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下凹的定位槽,所述筒体3的底部与混凝土底座1的定位槽相匹配,且筒体1的侧面下部设置于连接翼部,连接翼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混凝土底座1上,且通过二次浇注形成的加固层2,将连接翼部包裹在混凝土之中。所述进水管20水平埋设在地下,进水管20的一端连接水源,为了方便对水源进行处理,进水管20的前端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集水井21,进水管20的另一端伸入到筒体3内,且进水管20的端部位于筒体3的中部,进水管20位于筒体3内的端部设置有挡物篮,用于避免垃圾杂物进入到筒体3内,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所述抽水组件包括主用水泵4、备用水泵(未示出)和输送管道,所述主用水泵4和备用水泵均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其状态,所述电控系统在地面上设置有电器控制柜13,所述输送管道包括自耦底座5和若干节压力管道8,且在至少一处的相邻两节压力管道8之间还设置有挠性接头,用于避免水泵工作产生振动传递到后续输送管道上,所述自耦底座5为潜水泵常用安装元件,其主要结构为弯管结构和支撑座结构,弯管结构用于对接水泵和输送管道,支撑座结构用于固定安装,本实施例的自耦底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进水管和设置在筒体内的抽水组件,所述筒体设置在基坑内,且筒体的上部突出地面,筒体内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主用水泵、备用水泵和输送管道,所述主用水泵和备用水泵均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其状态,所述进水管水平埋设在地下,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筒体内,进水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设置有挡物篮,筒体的旁侧设置有操作井,所述输送管道由筒体穿入到操作井内并与供水管路相连接,输送管道位于操作仓内的部分依次设置有止回阀和开关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底座,且混凝土底座的中部设置有下凹的定位槽,所述筒体的底部与混凝土丢底座上的定位槽相匹配,且筒体的侧面下部设置于连接翼部,连接翼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混凝土底座上,且通过二次浇注形成加固层,将连接翼部包裹在混凝土之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河道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包括自耦底座和若干节压力管道,且在至少一处的相邻两节压力管道之间还设置有挠性接头,所述自耦底座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底部,所述主用水泵和备用水泵均通过自耦底座与位于端部的压力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鹏张强孙炳光朱涛魏若岩雒毅轩冯一乐王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