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组件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09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及压缩机,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设置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为多个,多个流通通道环绕转子本体的转动轴线相间隔地设置;流通通道包括用于供气流从转子本体的下端流通至其上端的上气通道和用于供气流从转子本体的上端流通至其下端的回气通道;回气挡板,回气挡板设置在转子本体的端面上;回气挡板具有用于封堵回气通道的封堵部和用于避让上气通道的避让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子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吐油率较高的问题。机的吐油率较高的问题。机的吐油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组件及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压缩机的运行过程中,冷媒与部分冷冻油混合,不可避免地通过排气管进入了空调系统中,若持续吐油率过高,将导致压缩机内的冷冻油过低,影响压缩机的润滑效果,另外冷媒携带过多冷冻油会影响空调系统的换热等过程,进一步影响空调的性能。
[0003]因为吐油率与靠近排气管的电机上腔的冷冻油含量正相关,而电机上腔的冷冻油主要通过定子切边回到油池,因此通过加强定子切边的回流可以增强定子切边的回油,进而降低吐油率。由于压缩机冷媒排气恒定,故电机通道的冷媒流量恒定,减少转子切边回流可以增强定子切边回流,由此降低压缩机吐油率。
[0004]然而,现有的压缩机由于电机的高速运转,电机转子的切边存在很强的气体回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吐油率较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本体,可转动地设置,转子本体上设置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为多个,多个流通通道环绕转子本体的转动轴线相间隔地设置;流通通道包括用于供气流从转子本体的下端流通至其上端的上气通道和用于供气流从转子本体的上端流通至其下端的回气通道;回气挡板,回气挡板设置在转子本体的端面上;回气挡板具有用于封堵回气通道的封堵部和用于避让上气通道的避让部。
[0007]进一步地,回气挡板包括:第一回气挡板,第一回气挡板设置在转子本体的下端面上;第二回气挡板,第二回气挡板设置在转子本体的上端面上;其中,封堵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回气挡板的第一封堵部和设置在第二回气挡板的第二封堵部;避让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回气挡板上的第一避让部和设置在第二回气挡板上的第二避让部。
[0008]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下平衡块,下平衡块设置在第一回气挡板上,下平衡块位于第一回气挡板远离流通通道的一侧;下平衡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封堵部远离第一避让部的一侧。
[0009]进一步地,转子组件还包括上平衡块,上平衡块设置在第二回气挡板上,上平衡块位于第二回气挡板远离流通通道的一侧;上平衡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部远离第二封堵部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转子组件具有对称平面,转子本体的转动轴线位于对称平面上,对称平面穿过回气挡板,下平衡块和上平衡块均为以对称平面为对称平面的对称结构。
[0011]进一步地,下平衡块为半环形结构,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分割平面,转子本体的转
311、上气通道;20、回气挡板;4、第一回气挡板;41、第一板体;42、第二板体;2、第二回气挡板;21、第三板体;22、第四板体;5、下平衡块;6、第二分割平面;9、对称平面; 10、第一分割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本体3,可转动地设置,转子本体3 上设置有流通通道31;流通通道31为多个,多个流通通道31环绕转子本体3的转动轴线相间隔地设置;流通通道31包括用于供气流从转子本体3的下端流通至其上端的上气通道311 和用于供气流从转子本体3的上端流通至其下端的回气通道;回气挡板20,回气挡板20设置在转子本体3的端面上;回气挡板20具有用于封堵回气通道的封堵部和用于避让上气通道311 的避让部。采用上述设置,由于回气挡板20的阻挡,隔绝了回气区域的压差,并阻碍了冷媒回流,由此形成了一个仅上气的转子组件结构。由于压缩机冷媒排气恒定,故电机通道的冷媒流量恒定,转子回流的冷媒量需要其他通道补充,因此定子切边的冷媒和冷冻油回流增强,进而降低压缩机吐油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吐油率较高的问题。
[0028]在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中,参见图1至图6,回气挡板20包括:第一回气挡板4,第一回气挡板4设置在转子本体3的下端面上;第二回气挡板2,第二回气挡板2设置在转子本体 3的上端面上;其中,封堵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回气挡板4的第一封堵部和设置在第二回气挡板 2的第二封堵部;避让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回气挡板4上的第一避让部和设置在第二回气挡板2 上的第二避让部。采用上述设置,能够对回气通道更好地进行封堵。
[0029]参见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中,转子组件还包括下平衡块5,下平衡块5设置在第一回气挡板4上,下平衡块5位于第一回气挡板4远离流通通道31的一侧;下平衡块 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封堵部远离第一避让部的一侧。
[0030]在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中,参见图1至图6,转子组件还包括上平衡块1,上平衡块1设置在第二回气挡板2上,上平衡块1位于第二回气挡板2远离流通通道31的一侧;上平衡块 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部远离第二封堵部的一侧。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下平衡块5和上平衡块1,当转子本体3转动时,下平衡块5 和上平衡块1推动气流产生压差,从而提高气流的流通效率。
[0032]在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中,参见图2、图3,为了达到更好的气流流动效果,转子组件具有对称平面9,转子本体3的转动轴线位于对称平面9上,对称平面9穿过回气挡板20,下平衡块5和上平衡块1均为以对称平面9为对称平面的对称结构。
[0033]在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中,参见图2,下平衡块5为半环形结构,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分割平面10,转子本体3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分割平面10上,第一分割平面10与下平衡块5 的相对两端相切,上平衡块1位于第一分割平面10远离下平衡块5的一侧;其中,第一分割平面10与对称平面9相互垂直地设置。
[0034]参见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的转子组件中,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分割平面6,转子本体 3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二分割平面6上;第二分割平面6与对称平面9之间存在预设夹角θ;θ的取值范围是65
°
~95
°
;其中,第二分割平面6将第一回气挡板4分割成第一板体41和第
二板体42,第一封堵部位于第一板体41上,第一避让部位于第二板体42上;下平衡块5位于第一板体41上的块体的体积大于下平衡块5位于第一板体41上的块体的体积;第二分割平面6将第二回气挡板2分割成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第二封堵部位于第三板体21上,第二避让部位于第四板体22上;上平衡块1位于第三板体21上的块体的体积小于下平衡块5 位于第四板体22上的块体的体积。
[0035]在本实施例中,平衡块对称平面9顺着转子转动方向旋转θ得到第二分割平面6,θ的取值为65
°
~95
°
中任一值,以第二分割平面6将转子本体3的投影区域分割成两个区域,主要包含下平衡块5投影的区域为回气区域,主要包含上平衡块1投影的区域为上气区域,第一回气挡板4、第二回气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本体(3),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转子本体(3)上设置有流通通道(31);所述流通通道(31)为多个,多个所述流通通道(31)环绕所述转子本体(3)的转动轴线相间隔地设置;所述流通通道(31)包括用于供气流从所述转子本体(3)的下端流通至其上端的上气通道(311)和用于供气流从所述转子本体(3)的上端流通至其下端的回气通道;回气挡板(20),所述回气挡板(20)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3)的端面上;所述回气挡板(20)具有用于封堵所述回气通道的封堵部和用于避让所述上气通道(311)的避让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挡板(20)包括:第一回气挡板(4),所述第一回气挡板(4)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3)的下端面上;第二回气挡板(2),所述第二回气挡板(2)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3)的上端面上;其中,所述封堵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气挡板(4)的第一封堵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气挡板(2)的第二封堵部;所述避让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气挡板(4)上的第一避让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气挡板(2)上的第二避让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下平衡块(5),所述下平衡块(5)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气挡板(4)上,所述下平衡块(5)位于所述第一回气挡板(4)远离所述流通通道(31)的一侧;所述下平衡块(5)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封堵部远离所述第一避让部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上平衡块(1),所述上平衡块(1)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气挡板(2)上,所述上平衡块(1)位于所述第二回气挡板(2)远离所述流通通道(31)的一侧;所述上平衡块(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部远离所述第二封堵部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具有对称平面(9),所述转子本体(3)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对称平面(9)上,所述对称平面(9)穿过所述回气挡板(20),所述下平衡块(5)和所述上平衡块(1)均为以所述对称平面(9)为对称平面的对称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衡块(5)为半环形结构,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分割平面(10),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鹏邓丽颖徐博文王明宗刘国良孙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