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博专利>正文

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93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前端模块,包括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和机舱纵梁,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和机舱纵梁上设有对应的第一限位开口,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和机舱纵梁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开口搭接且焊接连接;车身后端模块,包括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和行李箱边梁,所述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和行李箱边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限位开口,所述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和行李箱边梁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开口搭接且焊接连接;车身中段模块;所述车身前端模块、车身中段模块、车身后端模块均为铝材质成型而成,且依次焊接成为一整体结构。本申请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具有很强是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能源、排放问题的必然选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纯电动汽车具有经济、清洁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电动汽车下车体的纵梁、横梁一般都是采用钣金或钢板冲压成型,再焊接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下车体结构,其成型工艺复杂,成本高,制成的下车体重量大,不利于电动汽车轻量化,不能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且钣金和钢板制作装配及维护成本均较高,不利于降低成本,不能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0003]为此,电动汽车领域亟需提供一种全新的下车体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可靠性强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电动车的高续航里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汽车下车体重量大、低成高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端模块,包括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和机舱纵梁,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和机舱纵梁上设有对应的第一限位开口,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和机舱纵梁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开口搭接且焊接连接;车身后端模块,包括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和行李箱边梁,所述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和行李箱边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限位开口,所述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和行李箱边梁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开口搭接且焊接连接;车身中段模块,包括车身边梁,所述车身边梁的前端与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相连,所述车身边梁的后端与所述车身后端连接主模块相连;所述车身前端模块、车身中段模块、车身后端模块均为铝材质成型而成,且依次焊接成为一整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包括前后布置的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机舱纵梁上设有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开口,所述机舱纵梁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开口与所述第二前横梁相连,所述机舱纵梁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焊接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车身前端连接主模块上方的纵梁连接件,所述纵梁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机舱纵梁、车身边梁焊接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舱纵梁上方的减震塔,所述纵梁连接件与所述减震塔焊接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平台模块化下车体的前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博刘昭谭元文
申请(专利权)人:沈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