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85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和流体管件,换热组件包括壳体、隔板、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二换热单元,壳体具有多个壁体以及由多个壁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隔板水平设置,并且隔板可拆卸连接在壳体的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余热回收区和余热排放区,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分别设置在余热回收区与余热排放区,并且,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均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换热片,多个换热片均与隔板连接;流体管件包括排放管和回收管,排放管分别与余热排放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排放管分别与余热回收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余热回收装置能够将换热单元缝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使换热组件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热效率。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量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隔离层7固定在热交换室8内,换热器6设置在热交换室8内,并贯穿隔离层7。以上设计中,当余热回收设备用于废气、室内排风、废渣及固体多形式时,上述流体中含有灰尘或其他颗粒状杂质,容易在换热器内残留,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使换热器发生堵塞,从而增加流体流动阻力,但以上设计中隔离层7与热交换室8固定连接,导致换热器6很难从热交换室8内拆卸下来,不便于清洁,虽然可以采用吹灰器等工具进行清洁,但大颗粒的杂质依然会残留在换热器内。并且,上述设计中,换热器的换热管数量少,导致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均为翅片状,翅片状的换热单元导热快、换热效率高,因此,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并且,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通过隔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将二者拆卸下来,对换热单元缝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使换热组件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和流体管件,换热组件,包括壳体、隔板、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二换热单元,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多个壁体以及由多个所述壁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隔板水平设置,并且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余热回收区和余热排放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回收区与所述余热排放区,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均包括多个并列排布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的换热片,所述隔板两侧相对的所述换热片相互连通;流体管件包括排放管和回收管,所述排放管分别与所述余热排放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所述排放管分别与所述余热回收区两侧的壁体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换热片为中空结构件,其内部填充有换热介质,通过换热介质实现热传导,从而有利于换热片的导热效率更高。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放管或所述回收管内流体流动的方向与所述换热片设置的方向平行,有利于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避免堵塞。
[0008]优选地,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隔板的壁体上固定有导轨,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导轨与壳体滑动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拆卸与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盖板,从而能够方便对壳体内的隔板进行拆卸。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均具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换热单元或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并列排布,以进一步增加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的换热面
积,提高该余热回收装置的余热回收效率。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壳体内有隔板,隔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均包括多个换热片,从而有利于增加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的换热面积,进而能够提高该余热回收装置的余热回收效率。另外,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通过隔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从壳体内拆卸下来,对相邻换热片之间的灰尘进行清理,使该余热回收装置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
[0012]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3]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14]图1示出了现有设计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中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图2和图3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18]10换热组件,11壳体,12隔板,13第一换热单元,14第二换热单元,15盖板,20流体管件,21排放管,22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通过解释以下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0020]参见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组件10和流体管件20。
[0021]换热组件10包括壳体11、隔板12、第一换热单元13以及第二换热单元14,其中,壳体11具有多个壁体以及由多个壁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隔板12水平设置,并且隔板1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1的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余热回收区和余热排放区,第一换热单元13和第二换热单元14分别设置在余热回收区与余热排放区,并且,第一换热单元13与第二换热单元14均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换热片,可选地,换热片的数量可以为设置为30

40片,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换热面积;多个换热片均与隔板12连接。
[0022]进一步地,换热片为中空结构件,其内部填充有换热介质,通过换热介质实现热传导,从而有利于换热片的导热效率更高。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放管21或回收管22内流体流动的方向与换热片设置的方向平行,有利于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避免堵塞。
[0024]流体管件20包括排放管21和回收管22,排放管21分别与余热排放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排放管21分别与余热回收区两侧的壁体连通。进一步地,排放管21内冷流体和回收管22内热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以使冷流体与热流体相互远离,避免热量损失。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壳体11内有隔板12,隔板12的顶面
和底面分别固定有第一换热单元13和第二换热单元14,第一换热单元13和第二换热单元14均包括多个换热片,从而有利于增加第一换热单元13和第二换热单元14的换热面积,进而能够提高该余热回收装置的余热回收效率。另外,第一换热单元13与第二换热单元14通过隔板12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换热单元13和第二换热单元14从壳体11内拆卸下来,对相邻换热片之间的灰尘进行清理,并且,即使使大颗粒杂质也能够清理感觉,从而使该余热回收装置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
[002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1相对的壁体上均固定有导轨,隔板12与导轨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导轨的方式使隔板12与壳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拆卸与连接。例如,导轨可以为长条形板,并且在长条形板上设置有导槽,隔板12能够与导槽滑动连接。
[0027]可选地,壳体11的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盖板15,从而能够方便对壳体11内的隔板12进行拆卸。可选地,盖板15与壳体11的壁体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连接。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组件(10),包括壳体(11)、隔板(12)、第一换热单元(13)以及第二换热单元(14),其中,所述壳体(11)具有多个壁体以及由多个所述壁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隔板(12)水平设置,并且所述隔板(1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余热回收区和余热排放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3)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回收区与所述余热排放区,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3)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均包括多个并列排布且与所述隔板(12)固定连接的换热片,所述隔板(12)两侧相对的所述换热片相互连通;流体管件(20),包括排放管(21)和回收管(22),所述排放管(21)分别与所述余热排放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所述排放管(21)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张秀平江红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