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85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和流体管件,换热组件包括壳体、隔板、第一换热单元以及第二换热单元,壳体具有多个壁体以及由多个壁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隔板水平设置,并且隔板可拆卸连接在壳体的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余热回收区和余热排放区,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分别设置在余热回收区与余热排放区,并且,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均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换热片,多个换热片均与隔板连接;流体管件包括排放管和回收管,排放管分别与余热排放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排放管分别与余热回收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余热回收装置能够将换热单元缝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使换热组件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热效率。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量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隔离层7固定在热交换室8内,换热器6设置在热交换室8内,并贯穿隔离层7。以上设计中,当余热回收设备用于废气、室内排风、废渣及固体多形式时,上述流体中含有灰尘或其他颗粒状杂质,容易在换热器内残留,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使换热器发生堵塞,从而增加流体流动阻力,但以上设计中隔离层7与热交换室8固定连接,导致换热器6很难从热交换室8内拆卸下来,不便于清洁,虽然可以采用吹灰器等工具进行清洁,但大颗粒的杂质依然会残留在换热器内。并且,上述设计中,换热器的换热管数量少,导致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均为翅片状,翅片状的换热单元导热快、换热效率高,因此,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并且,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通过隔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将二者拆卸下来,对换热单元缝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使换热组件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组件(10),包括壳体(11)、隔板(12)、第一换热单元(13)以及第二换热单元(14),其中,所述壳体(11)具有多个壁体以及由多个所述壁体围合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隔板(12)水平设置,并且所述隔板(1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11)的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余热回收区和余热排放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3)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回收区与所述余热排放区,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3)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均包括多个并列排布且与所述隔板(12)固定连接的换热片,所述隔板(12)两侧相对的所述换热片相互连通;流体管件(20),包括排放管(21)和回收管(22),所述排放管(21)分别与所述余热排放区两侧的壁体连通,所述排放管(21)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张秀平江红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