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和投影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532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7
光学系统和投影仪,由6枚透镜构成且F值小于2。光学系统从放大侧朝向缩小侧依次由如下透镜构成: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是相互接合起来的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一方为塑料制,并且在两个面具有非球面,另一方为玻璃制,所述第六透镜的所述缩小侧为远心的,当设所述光阑的有效半径为SD12、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半径为SD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SD12/SD2<0.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6枚透镜的光学系统。该文献的光学系统从缩小侧起依次具有如下透镜: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作为双凸透镜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光阑、作为双凹透镜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L4、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L5、以及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该文献所公开的光学系统的F数为2.00。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91697号公报
[0004]作为由6枚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要求更明亮的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从放大侧朝向缩小侧依次配置有如下部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是相互接合起来的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一方为塑料制,并且在两个面具有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另一方为玻璃制,所述第六透镜的所述缩小侧为远心的,当设所述光阑的有效半径为SD12、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半径为SD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006]SD12/SD2<0.9

(1)。
[0007]接着,本专利技术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上述光学系统;以及图像形成部,其在所述光学系统的缩小侧共轭面形成投射图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的图。
[0009]图2是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10]图3是实施例1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11]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12]图5是实施例2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13]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14]图7是实施例3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15]图8是示出实施例3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16]图9是实施例4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17]图10是示出实施例4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18]图11是实施例5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19]图12是示出实施例5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20]图13是实施例6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21]图14是示出实施例6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22]图15是实施例7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23]图16是示出实施例7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24]图17是实施例8的光学系统的光线图。
[0025]图18是示出实施例8的纵向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0026]标号说明
[0027]1:投影仪;2:图像形成部;3、3A、3B、3C、3D、3E、3F、3G、3H:光学系统;4:控制部;6:图像处理部;7:显示驱动部;10:光源;11:积分透镜;12:积分透镜;13:偏振转换元件;14:重叠透镜;15:分色镜;16:反射镜;17R:场透镜;17G:场透镜;17B:场透镜;18(18B、18R、18G):液晶面板;19:十字分色棱镜;21:分色镜;22:中继透镜;23:反射镜;24:中继透镜;25:反射镜;31:光阑;32:孔径光阑;L1~L6:第一~第六透镜;L21:接合透镜;N:光轴;S: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进行说明。
[0029](投影仪)
[0030]图1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3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有:图像形成部2,其生成向屏幕S投射的投射图像;光学系统3,其放大投射图像并向屏幕S投射放大像;以及控制部4,其对图像形成部2的动作进行控制。
[0031](图像形成部以及控制部)
[0032]图像形成部2具有光源10、第一积分透镜11、第二积分透镜12、偏振转换元件13和重叠透镜14。光源10例如由超高压水银灯、固体光源等构成。第一积分透镜11及第二积分透镜12分别具有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透镜元件。第一积分透镜11将来自光源10的光束分割为多个。第一积分透镜11的各透镜元件使来自光源10的光束会聚到第二积分透镜12的各透镜元件的附近。
[0033]偏振转换元件13使来自第二积分透镜12的光转换为规定的线偏振光。重叠透镜14使第一积分透镜11的各透镜元件的像经由第二积分透镜12在后述的液晶面板18R、液晶面板18G以及液晶面板18B的显示区域上重叠。
[0034]另外,图像形成部2具有第一分色镜15、反射镜16、场透镜17R以及液晶面板18R。第一分色镜15使作为从重叠透镜14入射的光线的一部分的R光反射,使作为从重叠透镜14入射的光线的一部分的G光和B光透过。被第一分色镜15反射后的R光经由反射镜16以及场透镜17R向液晶面板18R入射。液晶面板18R是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18R根据图像信号对R光进行调制,由此形成红色的投射图像。
[0035]并且,图像形成部2具有第二分色镜21、场透镜17G以及液晶面板18G。第二分色镜21使作为来自第一分色镜15的光线的一部分的G光反射,使作为来自第一分色镜15的光线的一部分的B光透过。被第二分色镜21反射后的G光经由场透镜17G入射到液晶面板18G。液晶面板18G是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18G根据图像信号对G光进行调制,由此形成绿色的投射
图像。
[0036]另外,图像形成部2具有中继透镜22、反射镜23、中继透镜24、反射镜25、场透镜17B、液晶面板18B以及十字分色棱镜19。透过了第二分色镜21的B光经由中继透镜22、反射镜23、中继透镜24、反射镜25以及场透镜17B入射到液晶面板18B。液晶面板18B是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18B根据图像信号对B光进行调制,由此形成蓝色的投射图像。
[0037]液晶面板18R、液晶面板18G以及液晶面板18B从3个方向包围十字分色棱镜19。十字分色棱镜19是光合成用的棱镜,生成对由各液晶面板18R、18G、18B调制后的光进行合成而得到的投射图像。
[0038]光学系统3将十字分色棱镜19合成的投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S上。
[0039]控制部4具有:图像处理部6,其被输入视频信号等外部图像信号;以及显示驱动部7,其根据从图像处理部6输出的图像信号来驱动液晶面板18R、液晶面板18G以及液晶面板18B。
[0040]图像处理部6将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转换为各色的包含灰度等的图像信号。显示驱动部7根据从图像处理部6输出的各色的投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从放大侧朝向缩小侧依次配置有如下部分: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是相互接合起来的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一方为塑料制,并且在两个面具有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另一方为玻璃制,所述第六透镜的所述缩小侧为远心的,当设所述光阑的有效半径为SD12、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半径为SD2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SD12/SD2<0.9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塑料制,在两个面具有非球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玻璃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设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塑料制的一方的透镜的焦距为Fp、玻璃制的另一方的透镜的焦距为Fg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0.3<Fg/Fp<0.8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设所述第二透镜的d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整木山康之盐川浩司伊藤雄太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