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建有专利>正文

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63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以减少穿刺对身体组织的损伤,且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包括:上半管,其为中空凹槽状,且一端为钝头;下半管,其为中空管状,且一端与所述上半管一体形成;连接部,其为中空管状,设置于所述下半管的另一端,且与所述下半管一体形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外螺纹部和螺母部,所述螺母部套设于所述外螺纹部,并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并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并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应用脑室腹腔引流管,将患者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分流到腹腔内腹膜部位而被吸收,帮助脑积水患者清除脑室内近期过多液体。是于各类脑积水患者,指在侧脑室枕角穿刺的一种无菌装置。
[0003]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为了脑室部位,对患者侧脑室枕角穿刺而将引流管刺入患者脑室部位,然后使引流管经过皮下隧道引流到腹腔。
[0004]目前引流管的皮下穿刺没有特殊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其包括:上半管,其为中空凹槽状,且一端为钝头;下半管,其为中空管状,且一端与所述上半管一体形成;连接部,其为中空管状,设置于所述下半管的另一端,且与所述下半管一体形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外螺纹部和螺母部,所述螺母部套设于所述外螺纹部,并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
[0007]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上半管上由所述上半管与所述下半管一体形成处至所述钝头方向,设置有斜切连接段或弧形连接段。
[0008]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上半管与所述下半管的内径相同,所述连接部的外螺纹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上半管和所述下半管的内径。
[0009]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连接部的中空管能容纳引流管。
[0010]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连接部的内径为0.5cm~1cm。
[0011]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上半管与所述下半管的内径为0.1~0.5cm。
[001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上半管与所述下半管的内径为0.15cm、或0.2cm、或0.25cm、或0.3cm、或0.35cm、或0.4cm、或0.45cm。
[0013]根据本技术,通过设置上半管、下半管及连接部的结构,使本技术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且通过设置上半管为中空凹槽状,下半管为中空管状,使引流管能够轻易通过引导装置达到目的患处,提升了引流操作的效率,降低操作难度,且能够减少穿刺对身体组织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
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0016]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整体为针状结构,且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或者由金属合金如铝镁合金,或镁铬合金等制成。此外,本技术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的整体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制成3cm~10cm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具体地,本技术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由上半管2、下半管3和连接部构成。上半管2与下半管3一体形成,且外部形成光滑的表面。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半管2和下半管3可以为一个整体管道,通过在上半管2和下半管3连接处进行削切掉部分管壁,构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整体长度为8cm,其中,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的上半管2的长度为5cm,下半管3的长度为2.5cm,连接部的长度为0.5cm。或者,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整体长度为6cm,其中,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的上半管2的长度为3cm,下半管3的长度为2.5cm,连接部的长度为0.5cm。
[0020]如图1所示,上半管2为中空凹槽状,上半管2的头部即自由端为钝头,以保证在穿刺时不损伤身体组织。上半管2的内径可以为0.1~0.5cm。上半管2的长度可以是1.5~6cm。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半管2的中空凹槽状可以是下半管3的管道的圆筒部分的四分之一的部分,或者,上半管2的中空凹槽状可以是下半管3的管道的的圆筒部分的九分之四的部分。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上半管2的中空凹槽状可以是下半管3的管道的圆筒部分的三分之一的部分,这样,即使上半管2的空凹槽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引流管穿设进入上半管2部分时,可以轻易地使引流管脱离上半管2部分,且通过上半管2的中空凹槽状,可以正确引导引流管导入目的部位。
[0021]如图1所示,下半管3为中空管状,其内径与上半管2的内径相同,可以为0.1~0.5cm,长度可以是0.8~2.5cm。
[0022]所述上半管2上由所述上半管2与所述下半管3一体形成处至所述钝头方向,设置有斜切连接段或弧形连接段6。该斜切连接段可以是在整个管道上通过斜切而形成的,斜切面与上半管2的中空凹槽的槽面之间通过倒角方式衔接。而弧形连接段可以是在整个管道上通过弧形切割而形成的。本技术实施例之所以通过斜切或倒圆弧方式形成斜切连接段或弧形连接段,主要是考虑到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的整体结构强度。
[0023]连接部设置于下半管3的尾部,其包括外螺纹部5和螺母部4。外螺纹部5与下半管3一体形成,且为中空管状。外螺纹部5的内径大于下半管3的内径。螺母部4套设于外螺纹部5的外部,外螺纹部5与螺母部4螺合连接。连接部的内径可以为0.5cm~1cm,长度可以是0.3cm~0.8cm。
[0024]在使用时将引流管从连接部的不与下半管3连接的开放端插入,进而插入到下半管3的中腔,并通过连接部将引流管连接固定于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
[0025]在穿刺时使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缓慢进针,避免损伤身体组织,在穿刺到位后将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1的连接部的螺母松脱,渐退穿刺引导装置1,从而使引流管与穿刺引导装置1脱离,进而将穿刺引导装置1退出,从而完成穿刺引导操作。
[0026]以上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
[002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上半管2、下半管3及连接部的结构,使本技术的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且通过设置上半管2为中空凹槽状,下半管3为中空管状,使引流管能够轻易通过引导装置达到目的患处,提升了引流操作的效率,降低操作难度,且能够减少穿刺对身体组织的损伤。
[0028]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方式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管,其为中空凹槽状,且一端为钝头;下半管,其为中空管状,且一端与所述上半管一体形成;连接部,其为中空管状,设置于所述下半管的另一端,且与所述下半管一体形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外螺纹部和螺母部,所述螺母部套设于所述外螺纹部,并与所述外螺纹部螺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上由所述上半管与所述下半管一体形成处至所述钝头方向,设置有斜切连接段或弧形连接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与所述下半管的内径相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建有
申请(专利权)人:应建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