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转运过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63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病人转运过床器,包括传送带和支撑板,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杆,两个第一安装杆的外侧分别套接有两个滚轴,两个滚轴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条,第一链轮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上套接有第三链条,第三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在支撑板的内部。通过将传送带包裹在支撑板的外侧一周,并通过电机驱动滚轴进行转动,带动传送带单向转动将患者由转运平车转运至病床或由病床转运至转运平车上,无需人工抱起转移,节省医护人员的的负担,且不会对患者产生晃动和挤压,保证患者的舒适度,保持稳定的卧姿,避免伤势的加重。避免伤势的加重。避免伤势的加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人转运过床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病人转运过床器。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手术是恶性肿瘤、感染和急性器质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外科手术的重要基础则是麻醉,而无论是全麻还是腰麻,临床工作中都面临大量止动或者全麻尚未恢复的病人,他们的移动通常需要依靠手术室的护士、手术医生以及麻醉医生一起搬运,从担架或病床搬运到手术室转运平车,再从转运平车搬运到手术台。
[0003]通常采取的方式是:麻醉医生托住病人头部,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分别握紧病人身下的手术床单,一人握紧脚部,按照指令把病人从一张病床转移到另外一张病床上,这一过程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也对团队配合要求度极高,因此一旦动作不一致会存在损伤病人的风险(特别是脊髓损伤的病人),因此临床工作中,亟待出现新型的自动化的转移病人的装置,确保全麻病人术后,能安全的转移到病床上,同时减少过床过程中对搬运人员人数的要求以及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病人转运过床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病人转运过床器,包括传送带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杆,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外侧分别套接有两个滚轴,两个所述滚轴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轮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上套接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撑板的内部。
[0006]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中部开设有电机槽和螺纹孔,且所述电机槽的内部套接有电机,所述电机槽的前端螺纹连接有盖板。
[000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和支撑板的中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内侧穿透安装在螺纹孔上。
[0008]可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杆上套接有辅助轴,所述辅助轴的前端套接安装有第一链条。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提手。
[0010]可选的,所述传送带和支撑板的内侧面为滑动连接,且所述传送带的外侧面设有防滑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病人转运过床器,通过将传送带包裹在支撑板的外侧一周,并通过电机驱动滚轴进行转动,带动传送带单向转动将患者由转运平车转运至病床或由病床转运至转运平车上,无需人工抱起转移,节省医护人员的的负担,且不会对患者产生晃动和挤压,保证患
者的舒适度,保持稳定的卧姿,避免伤势的加重。
[0013]2、该病人转运过床器,通过在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杆和辅助轴,并通过辅助轴对传送带的底面进行支撑,便于提高传送带在使用过程中传送带、支撑板与病床、转运床之间的滑动效果,减少传送带转动过程中因床体对传送带进行挤压传送带和支撑板之间增加的摩擦,保证传送带的转动流畅性,便于传送带对患者进行转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病人转运过床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病人转运过床器的后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病人转运过床器的展开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病人转运过床器的A处示意图。
[0018]图中:1、传送带;2、支撑板;21、板体;22、电机槽;23、螺纹孔;3、第一安装杆;4、第二安装杆;5、滚轴;6、辅助轴;7、第一链条;8、第一链轮;9、第二链条;10、第二链轮;11、第三链条;12、电机;13、盖板;14、安装板;15、螺栓;16、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病人转运过床器,包括传送带1和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两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杆3,两个第一安装杆3的外侧分别套接有两个滚轴5,两个滚轴5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8,第一链轮8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条9,第一链轮8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链轮10,第二链轮10上套接有第三链条11,第三链条1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固定在支撑板2的内部。
[0021]支撑板2包括板体21,板体21的中部开设有电机槽22和螺纹孔23,且电机槽22的内部套接有电机12,电机槽22的前端螺纹连接有盖板13,通过电机槽22和螺纹孔23对电机12和安装板14进行连接,便于通过安装板14固定在支撑板2的一端,便于安装板14对滚轴5、辅助轴6和电机12的安装进行限位,保证滚轴5、辅助轴6和电机12的使用稳定,且便于装置的拆卸维修。
[0022]支撑板2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14,且安装板14和支撑板2的中部安装有螺栓15,螺栓15的内侧穿透安装在螺纹孔23上,安装板14通过螺栓15进行连接固定,便于对支撑板2进行便捷拆卸和安装,对装置整体进行维修和使用。
[0023]传送带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杆4,第二安装杆4上套接有辅助轴6,辅助轴6的前端套接安装有第一链条7,辅助轴6安装在传送带1的下方,将传送带1的底部与支撑板2进行滚动间隔,减小传送带1和支撑板2的底部摩擦,便于传送带1进行流畅的滚动,使患者进行快速便捷的进行换床。
[0024]支撑板2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提手16,提手16的设置便于对装置进行提起,便于装置的转移和携带。
[0025]传送带1和支撑板2的内侧面为滑动连接,且传送带1的外侧面设有防滑层,传送带1的表面与患者接触,保证患者与传送带1之间的摩擦,便于患者随着传送带1的转动进行移动,便于装置的稳定使用。
[0026]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装置整体搭载在两个床的中间,并将患者的一侧或大部分身体侧倚在装置上方,电机12驱动滚轴5进行转动,并通过滚轴5使传送带1转动,传送带1在支撑板2外侧进行单向转动产生相对位移,将患者由支撑板2的一侧移动至支撑板2的另一侧,就实现了对患者由转运平车转运至病床或由病床转运至转运平车的过程,当患者的身体移动至传送带1在支撑板2的另一侧使,自然将身体与装置进行分开,将装置取出,实现装置的撤出,将传送带1包裹在支撑板2的外侧一周,并通过支撑板2底部及两侧的辅助轴6和滚轴5将传送带1的内侧进行撑起和连接,传送带1在支撑板2外侧转动时自身重力对支撑板2下侧的部分传送带1挤压产生传送带1上的摩擦,通过辅助轴6的支撑避免挤压传送带1后传送带1和滚轴5无法进行转动,并且辅助轴6的外端之间连接有第一链条7,滚轴5上安装有第一链轮8,并通过第一链轮8连接有第二链条9,且其中一侧的第一链轮8上连接有第二链轮10,通过第二链轮10上套接的第三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病人转运过床器,包括传送带(1)和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安装杆(3),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杆(3)的外侧分别套接有两个滚轴(5),两个所述滚轴(5)的外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8),所述第一链轮(8)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条(9),所述第一链轮(8)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链轮(10),所述第二链轮(10)上套接有第三链条(11),所述第三链条(11)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固定在支撑板(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转运过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包括板体(21),所述板体(21)的中部开设有电机槽(22)和螺纹孔(23),且所述电机槽(22)的内部套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槽(22)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惠敏杨捷鄂丹单卫丽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