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车辆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40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枕、车辆座椅和车辆,所述头枕包括本体、第一填充物和支杆,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内均具有填充空间,第一填充物设在填充空间内,支杆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且支杆的一端伸出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头枕,可以提高头枕的装配效率和吸收冲击的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枕、车辆座椅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头枕、一种车辆座椅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被碰撞车辆的驾驶员、乘员在碰撞加速度与头部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颈部会产生一个像鞭子猛抽的动作。事故后,伤者的颈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汽车座椅头枕是直接作用在乘员头部及颈部,因此头枕防护的可靠性,影响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和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头枕,汽车头枕包括头枕本体及头枕骨架,头枕本体包括本体、第二支撑体及头枕套,头枕骨架包括顶部,本体设于头枕骨架的顶部,第二支撑体位于本体上且朝向人体头部设置,所述头枕套包括腔体,所述头枕套设于所述头枕骨架的顶部且所述本体及所述第二支撑体均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头枕本体受人体头部撞击使所述第二支撑体受冲击而硬化以支撑人体头部。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该相关技术中的头枕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影响头枕装配效率,以及降低了头枕的吸能性。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头枕,可以提高头枕的装配效率和吸收冲击的性能。
[000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
[000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枕,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内均具有填充空间;第一填充物,所述第一填充物设在所述填充空间内;支杆,所述支杆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且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出所述本体。
[0009]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枕,可以提高头枕的装配效率和吸收冲击的性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体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相配合形成腔室,所述支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室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上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体上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头枕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体上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内,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在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布置。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枕还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本体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套体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填充物,且所述第二填充物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杆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套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枕还包括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所述套体上。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物为非牛顿流体第一填充物。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杆为U形支杆。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头枕。
[0018]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可以提高车辆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和吸收冲击的性能。
[0019]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提高座椅乘坐舒适性和吸收冲击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本体的爆炸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本体的立体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本体的剖视图。
[0024]图4是图2所示本体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5是图4中所示本体C

C截面的剖视示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图6中所示头枕的D

D截面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本体1,第一支撑体11,第一安装槽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一避让槽113,第二支撑体12,第二避让槽121,第二连接部122,填充空间101,
[0030]第一填充物2,
[0031]支杆3,连接件4,套体5,容纳腔51,第二填充物6,包覆层7。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枕,包括本体1、第一填充物2和支杆3。
[0034]本体1包括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可拆卸地相连,且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内均具有填充空间101。
[0035]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且第一支撑体11的前端面和第二支撑体12的后端面相接触。例如,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相连。
[0036]第一支撑体11包括朝向人体头部的第一接触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触面为斜面,考虑到人体头颈具有一定曲线,设置第一接触面为斜面可以更好的与人体头颈接触。第一支撑体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由下向上逐渐减小,这样上窄下宽的缓冲结构可以更加贴
近驾驶员或成员的颈部,提高防护效果。
[0037]第二支撑体1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由上向下大体相同,这样可以为后排乘员提高更好的防护。
[0038]第一填充物2设在填充空间101内。
[00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内的填充空间101内均填充有第一填充物2。
[0040]支杆3的至少部分设在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之间,且支杆3的一端伸出本体1。
[0041]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杆3位于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之间,支杆3的上端位于本体1内,支杆3的下端伸出本体1,支杆3的下端可与车辆座椅的靠背相连。
[0042]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枕,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可以提高头枕的装配效率,并且还可根据头枕的大小选择不同尺寸的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内均填充有第一填充物2,可以提高头枕的柔软性,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且还可以提高头枕的吸收冲击性能。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11邻近第二支撑体12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二支撑体12邻近第一支撑体1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相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内均具有填充空间;第一填充物,所述第一填充物设在所述填充空间内;支杆,所述支杆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且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出所述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体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相配合形成腔室,所述支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室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上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体上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头枕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相连。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葳刘佳平刘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