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21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肥发酵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其技术方案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发酵罐,发酵罐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发酵罐内且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为排料区间,发酵罐内且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为发酵区间,发酵罐内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为注液区间,底座的顶端安装有上料架。通过喷淋管可以向发酵罐内堆积的肥料喷洒营养液,部分营养液进入空心管内部后,再穿过渗液孔即可横向渗透至中间以及底层的肥料中,解决了传统的发酵罐只能够以纵向渗透的方式让营养液混入肥料内部、导致底层肥料吸收的营养液含量少于顶层肥料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肥料发酵过程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均匀度。量的均匀度。量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肥发酵罐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

技术介绍

[0002]有机肥发酵主要来源于植物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传统的将原料堆积在地面上进行发酵方式效率低下,已经逐渐被发酵罐发酵处理方式所替代。将原料倒入发酵罐内,在发酵前期肥料会进入升温和高温阶段,该阶段能杀死病原菌、虫卵、杂草籽等有害微生物,但此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新陈代谢、繁殖,而只产生很少量的代谢产物,并且这些代谢产物不稳定也不易被植物吸收。到后期的降温期,微生物才会进行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有益于植物生长吸收的代谢产物。
[0003]传统的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是将原料堆积在发酵管内部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可以向原料中添加人工营养液,在排料阶段可以向肥料中添加水并让肥料呈现为流体状态,可以从发酵罐底部安装的卸料管排出,但是喷淋的营养液需要向下渗透,导致底层的肥料接触的营养液少于顶层的营养液,明显会影响肥料营养物质含量的均匀度;鉴于此,我们提出以喷淋和预埋管道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肥料接触营养液均匀度的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喷淋和预埋管道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肥料接触营养液均匀度的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发酵罐内且位于第一隔板的下方为排料区间,所述发酵罐内且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为发酵区间,所述发酵罐内且位于第二隔板的上方为注液区间,所述底座的顶端且位于发酵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架。所述发酵罐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排热管和注液管,所述注液管与注液区间内部连通,所述排热管与发酵区间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且位于发酵区间内卡合安装有内置管道组件,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喷淋管,若干所述喷淋管均位于内置管道组件的上方。所述内置管道组件包括若干呈顶端开口的空心管,每个所述空心管的底端均与第一隔板卡合连接,每个所述空心管均设置在相匹配的喷淋管的下方,每个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均开凿有若干渗液孔。
[0006]优选的,所述发酵罐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卸料管,所述卸料管与排料区间内部连通,所述发酵罐的壁板上转动安装有门板,所述门板安装在发酵区间的位置,打开门板即可将原料倒入发酵区间内,方便上料。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开凿有若干圆形卡槽,每个所述空心管的底端均与相匹配的圆形卡槽卡合连接,采用卡合安装结构,便于将多个空心管组成的内置管道组件牢固安装在第一隔板的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开凿有若干排料口,每个所述排料口均与相匹配的圆形卡槽相互连通,通过排料口可以让流体状态的废料落入排料区间内,方便将其从卸料管处排出。
[0009]优选的,所述上料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护栏,所述上料平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爬梯,所述爬梯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通过爬梯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原料攀爬至上料平台上,继而可以站立在上料平台上将原料倒入发酵罐内。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空心管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空心管均通过相匹配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可以将多个空心管连接为一体,方便对其进行拆装。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喷淋管均由主管道以及主管道上焊装的支管道组成,每个所述主管道的顶端均焊接在第二隔板的底端,每个所述主管道均位于相匹配的空心管的上方,通过主管道可以将大量的营养液滴入空心管内,由支管道可以将少量的营养液喷洒在顶层的肥料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喷淋管可以向发酵罐内堆积的肥料喷洒营养液,部分营养液进入空心管内部后,再穿过渗液孔即可横向渗透至中间以及底层的肥料中,解决了传统的发酵罐只能够以纵向渗透的方式让营养液混入肥料内部、导致底层肥料吸收的营养液含量少于顶层肥料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肥料发酵过程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给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内置管道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隔板剖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上料架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底座;2、发酵罐;21、卸料管;22、门板;3、第一隔板;31、圆形卡槽;32、排料口;4、注液管;5、排热管;6、第二隔板;7、喷淋管;8、内置管道组件;81、空心管;82、渗液孔;83、连接杆;9、上料架;91、支撑架;92、上料平台;93、护栏;94、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架设有发酵罐2,该发酵罐2内壁上无缝焊装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第二隔板6位于第一隔板3的上方,发酵罐2内部通过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分隔有排
料区间、发酵区间以及注液区间,其中排料区间位于第一隔板3的下方,其主要作用是聚集流体状态的废料,发酵区间位于第一隔板3与第二隔板6之间的位置,其主要作用是为肥料发酵提供密闭的空间,而注液区间则位于第二隔板6的上方,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暂存营养液。发酵罐2的外壁上焊装有注液管4和排热管5,其中注液管4与注液区间内部连通,排热管5则与发酵区间内部连通,并且两个管道上均固定安装有截止阀,第一隔板3的顶部卡合安装有由若干空心管81组成的内置管道组件8,第二隔板6的底端焊装有若干与注液区间连通的喷淋管7,每个喷淋管7均由主管道以及主管道外壁上焊装的多个支管道组成,并且每个空心管81的顶端开口均位于对应设置的主管道的下方,每个空心管81的管壁上均开凿有若干渗液孔82,底座1的顶部固定装配有上料架9,该上料架9安装在发酵罐2的一侧,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上料架9将原料抬到发酵罐2的加料口的位置,方便上料作业的进行;
[0022]进一步的,第一隔板3的顶部开凿有若干圆形卡槽31,每个空心管81的底端均嵌入对应设置的圆形卡槽31内并与其卡合连接,通过圆形卡槽31可以对空心管81的底端进行限位,确保空心管81能够稳定安装在第一隔板3的顶部,继而可以让内置管道组件8牢固架设在发酵区间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酵罐(2),所述发酵罐(2)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6),所述发酵罐(2)内且位于第一隔板(3)的下方为排料区间,所述发酵罐(2)内且位于第一隔板(3)与第二隔板(6)之间为发酵区间,所述发酵罐(2)内且位于第二隔板(6)的上方为注液区间,所述底座(1)的顶端且位于发酵罐(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架(9);所述发酵罐(2)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排热管(5)和注液管(4),所述注液管(4)与注液区间内部连通,所述排热管(5)与发酵区间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隔板(3)的顶端且位于发酵区间内卡合安装有内置管道组件(8),所述第二隔板(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喷淋管(7),若干所述喷淋管(7)均位于内置管道组件(8)的上方;所述内置管道组件(8)包括若干呈顶端开口的空心管(81),每个所述空心管(81)的底端均与第一隔板(3)卡合连接,每个所述空心管(81)均设置在相匹配的喷淋管(7)的下方,每个所述空心管(81)的管壁上均开凿有若干渗液孔(8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肥发酵用安全型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卸料管(21),所述卸料管(21)与排料区间内部连通,所述发酵罐(2)的壁板上转动安装有门板(22),所述门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特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