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68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包括碎石桩体,碎石桩体的轴心处设有抗拔单元,所述抗拔单元主要由多个抗拔管首尾相接组成,所述抗拔管的尾部一侧铰接有多个翻转臂,所述抗拔管的首部一端设有连接套,所述翻转臂可轴向穿插在所述连接套中,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所述翻转臂与所述连接套对应的一侧设有锁合部,所述锁合部与所述环状卡槽可嵌合的连接,所述环状卡槽的上侧设有凸沿。通过设置多个抗拔管首尾相接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碎石桩结构,翻转臂伸入碎石桩体内,实现了抗拔单元的锚定作用。抗拔单元的锚定作用。抗拔单元的锚定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碎石桩是以碎石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复合地基加固桩。碎石桩和砂桩等在国外统称为散体桩或粗颗粒土桩。所谓散体桩是指无黏结强度的桩,由碎石柱或砂桩等散体桩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亦可称为散体桩复合地基。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碎石桩、砂桩、渣土桩等复合地基都是散体桩复合地基。但是这种碎石桩由于自身结构的问题抗拔能力有限,虽然改进的注浆碎石桩集合了碎石桩和压力注浆的优点,但依然不能提供有效的抗拔能力,使用场景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采用多个翻转臂与连接套的配合实现锁合部与环状卡槽的锁合提高了碎石桩的整体结构强度,解决了现有碎石状抗拔能力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包括碎石桩体,碎石桩体的轴心处设有抗拔单元,所述抗拔单元主要由多个抗拔管首尾相接组成,所述抗拔管的尾部一侧铰接有多个翻转臂,所述抗拔管的首部一端设有连接套,所述翻转臂可轴向穿插在所述连接套中,所述连接套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所述翻转臂与所述连接套对应的一侧设有锁合部,所述锁合部与所述环状卡槽可嵌合的连接,所述环状卡槽的上侧设有凸沿。通过设置多个抗拔管首尾相接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碎石桩结构,翻转臂伸入碎石桩体内,实现了抗拔单元的锚定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桩体的抗拔能力,翻转臂由于自身重力向下翻转后锁合部与环状卡槽嵌合避免连接套使用中因为发生变形造成抗拔管之间分离。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翻转臂之间设有外凸的棘齿,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棘齿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棘齿咬合的棘槽。翻转臂向下翻转后锁合部与环状卡槽嵌合,连接套内侧的棘槽与抗拔管外壁外凸的棘齿嵌合,进一步避免连接套使用中因为发生变形造成抗拔管之间分离。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抗拔管的尾部设有放射状伸出的铰接板,所述翻转臂与所述铰接板铰接,所述锁合部与所述翻转臂的悬臂端分别设在铰接轴的两侧。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中设有多个纵向的豁口,所述铰接板穿入在所述豁口内。通过设置的豁口实现锁合部与对应环状卡槽的嵌合。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铰接板的底部设有楔形导向部,所述楔形导向部穿插在所述豁口中。通过设置楔形导向部可更加容易地实现多个抗拔管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铰接板处的局部剖视图。
[0011]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4为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抗拔管衔接位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3]图中:1、碎石桩体;2、抗拔单元;21、抗拔管;211、铰接板;212、楔形导向部;213、通孔;3、翻转臂;31、锁合部;4、连接套;41、环状卡槽;411、凸沿;42、棘槽;43、豁口;5、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5]结合图1所示,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包括碎石桩体1,碎石桩体1的轴心处设有抗拔单元2,所述抗拔单元2主要由多个抗拔管21首尾相接组成。
[0016]结合图2

4所示,所述抗拔管21的尾部一侧放射状的均布的铰接有三个翻转臂3,所述抗拔管21的尾部设有放射状伸出的三个铰接板211,所述翻转臂3与所述铰接板211铰接。所述抗拔管21的首部一端设有连接套4,所述翻转臂3可轴向穿插在所述连接套4中,所述连接套4中设有三个纵向的豁口43,所述铰接板211的底部设有楔形导向部212,所述楔形导向部212穿插在所述豁口43中。所述连接套4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41,所述翻转臂3与所述连接套4对应的一侧设有锁合部31,所述锁合部31与所述翻转臂3的悬臂端分别设在铰接轴的两侧。所述锁合部31与所述环状卡槽41嵌合的连接,所述环状卡槽41的上侧设有凸沿411。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凸沿411对翻转臂3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避免过度翻转。
[0017]结合图3

4所示,相邻两个所述翻转臂3之间设有外凸的棘齿5,所述连接套4与所述棘齿5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棘齿5咬合的棘槽42。使用中翻转臂3向下翻转后,锁合部31嵌入在环状卡槽41内对连接套4形成向内的挤压力,保证了棘齿5与棘槽42的可靠咬合。所述抗拔管21的侧壁中设置多个通孔213,施工中经过造孔清孔后放入抗拔单元2。此时,翻转臂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完成锁合部31的锁合,之后填入碎石并挤压,通过向抗拔管21内注浆挺高整体结构强度,再次进行挤压,最后完成制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包括碎石桩体(1),其特征在于:碎石桩体(1)的轴心处设有抗拔单元(2),所述抗拔单元(2)主要由多个抗拔管(21)首尾相接组成,所述抗拔管(21)的尾部一侧铰接有多个翻转臂(3),所述抗拔管(21)的首部一端设有连接套(4),所述翻转臂(3)可轴向穿插在所述连接套(4)中,所述连接套(4)的外侧设有环状卡槽(41),所述翻转臂(3)与所述连接套(4)对应的一侧设有锁合部(31),所述锁合部(31)与所述环状卡槽(41)可嵌合的连接,所述环状卡槽(41)的上侧设有凸沿(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碎石桩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翻转臂(3)之间设有外凸的棘齿(5),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朋尹春播张嘉佩王宇于孝民王腾飞王键涛戚霁陈艳杰屠海波申继楚杨宇禄张蒙宇张守亮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中地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