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102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S2、钻机就位;S3、埋设护筒;S4、第一次钻进成孔;S5、进行N次钻进成孔;S6、清孔检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莱洛三角形原理的钻头进行多次钻孔,完成矩形成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限于成矩形孔,目前多采用人工挖空桩,存在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挡结构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鲁洛克斯三角形(Reuleaux triangle)又称“勒洛三角形”、“莱洛三角形”、“圆弧三角形”,是一种特殊三角形,指分别以正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以其边长为半径作圆弧,由这三段圆弧组成的曲边三角形称为鲁洛克斯三角形。鲁洛克斯三角形的特点是: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宽度,即能在距离等于其圆弧半径a(等于正三角形的边长)的两条平行线间自由转动,并且始终保持与两直线都接触。机械加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把钻头的横截面做成鲁洛克斯三角形的形状,就能在零件上钻出正方形的孔来。
[0003]在边坡支护结构中,为提高支护结构的抗弯性能,多采用矩形抗滑桩,受限于成矩形孔,目前多采用人工挖空桩,存在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限于成矩形孔,目前多采用人工挖空桩,存在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S2、钻机就位;S3、埋设护筒;S4、第一次钻进成孔;S5、沿着进行N次钻进成孔;S6、清孔检查。
[0006]进一步的,所述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包括以下子步骤:S11、确定矩形桩孔轮廓线;S12、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钻头直径;S13、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确定钻机位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钻机上安装的钻头为莱洛三角钻头,可钻出方形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护筒为矩形钢护筒,其截面大小与矩形桩孔轮廓线相等,长度与矩形桩孔深度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第一次下钻位置为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方向上的中心,在长边方向上离矩形桩孔轮廓线距离大于等于钻头直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N为正整数,可根据需要矩形孔桩孔轮廓线长边长度确定钻孔次数,下钻位置与钻机第一次下钻位置在矩形孔桩孔轮廓线长边方向上一致。
[00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有益效果:只需采用常规旋挖机械设备,不增加施工成本,并且具有成孔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风险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钻头施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莱洛三角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钻孔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钻孔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S2、钻机就位;S3、埋设护筒;S4、第一次钻进成孔;S5、沿着进行N次钻进成孔;S6、清孔检查。
[0014]进一步的,所述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包括以下子步骤:S11、确定矩形桩孔轮廓线;S12、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钻头直径;S13、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确定钻机位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钻机上安装的钻头为莱洛三角钻头,可钻出方形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护筒为矩形钢护筒,其截面大小与矩形桩孔轮廓线相等,长度与矩形桩孔深度相同。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第一次下钻位置为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方向上的中心,在长边方向上离矩形桩孔轮廓线距离大于等于钻头直径。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N为正整数,可根据需要矩形孔桩孔轮廓线长边长度确定钻孔次数,下钻位置与钻机第一次下钻位置在矩形孔桩孔轮廓线长边方向上一致。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S11、确定矩形桩孔轮廓线;S12、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钻头直径;S13、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确定钻机位置。
[0020]S2、如图1、图2所示,在钻机上安装好施工要用的莱洛三角钻头,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钻机就位;S3、埋设截面大小与矩形桩孔轮廓线相等,长度与矩形桩孔深度相同的矩形钢护筒;S4、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方向上的中心,确定第一次下钻位置,具体位置再以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如图所示,进行第一次钻孔,得到方形孔;S5、如图3所示,进行第二次下钻,同样具体位置在以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进行第二次钻孔,最终得到矩形孔;S6、最后进行清孔检查,施工完毕。
[0021]实施例2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S11、确定矩形桩孔轮廓线;
S12、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钻头直径;S13、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确定钻机位置。
[0022]S2、如图1、图2所示,在钻机上安装好施工要用的莱洛三角钻头,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钻机就位;S3、埋设截面大小与矩形桩孔轮廓线相等,长度与矩形桩孔深度相同的矩形钢护筒;S4、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方向上的中心,确定第一次下钻位置,具体位置再以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如图所示,进行第一次钻孔,得到方形孔;S5、如图4所示,进行第二次下钻,同样具体位置在第一下下钻位置的水平延长线上,进行第二次钻孔,最终得到矩形孔;S6、最后进行清孔检查,施工完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S2、钻机就位;S3、埋设护筒;S4、第一次钻进成孔;S5、进行N次钻进成孔;S6、清孔检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矩形桩孔放线定位包括以下子步骤:S11、确定矩形桩孔轮廓线;S12、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钻头直径;S13、在矩形桩孔轮廓中间确定钻机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成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上安装的钻头为莱洛三角钻头,可钻出方形孔。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蕃民高晓峰薛鹏赵勇邓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