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64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气缸带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合模形成模腔,同时使得压杆推动升降板向下运动,同时挤压复位套簧,然后将注塑原料通过注塑口注入模腔中,待模腔内的原料冷却成型后,由气缸带动上模具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同时在复位套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升降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顶出块向上进行复位运动,进而通过顶出块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下模具,从而完成自动脱模,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实现自动脱模,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便利。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在塑胶件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最终得到成形品。
[0003]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1720123442.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模具底板,所述注塑模具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塑料模具下模,所述塑料模具下模的上方设置有注塑模具下芯料,所述注塑模具下芯料的顶部设置有塑料模具下模体底板,所述塑料模具下模体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注塑模具导柱,所述注塑模具下芯料的上方设置有注塑模具上芯料,所述注塑模具上芯料的上方设置有塑料模具上模;本技术设置有八个注塑模具导柱,使得模具在尺寸扩大的同时,也不会出现注塑模具上芯料与注塑模具下芯料连接不牢固的状况,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安全;本技术扩大了尺寸,所以一次可以成型六个塑料产品,使得生产效率变高,生产的速度变得更快,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注塑完成后,冷却成型后的注塑产品不容易从模腔中取出,给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极大降低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组件,所述下模具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下模具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下成型槽;
[0007]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升降槽、升降板、第一连接杆、限位口、复位套簧、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通槽和顶出块,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底座顶部对应第一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口,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依次贯穿升降槽和限位口且延伸至限位口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杆表面且位于升降槽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套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杆,所述下模具底部对应第三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底座底部对应第三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有活动孔,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顶部依次贯穿活动孔和通槽且延伸至通槽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出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立柱、顶板、气缸、上模具、注塑口和压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底
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与下模具的顶部活动接触,所述上模具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上成型槽,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时形成模腔,所述上模具顶部开设有注塑口,所述上模具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部贯穿升降槽且延伸至升降槽的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限位口之间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升降槽之间活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杆与通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活动孔之间活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顶出块的表面与通槽的内壁之间活动接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活动接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气缸带动上模具向下运动,进而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合模形成模腔,同时使得压杆推动升降板向下运动,同时挤压复位套簧,然后将注塑原料通过注塑口注入模腔中,待模腔内的原料冷却成型后,由气缸带动上模具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同时在复位套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升降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顶出块向上进行复位运动,进而通过顶出块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下模具,从而完成自动脱模,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实现自动脱模,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下模具;3、上模组件;301、立柱;302、顶板;303、气缸;304、上模具;305、注塑口;306、压杆;4、脱模机构;401、升降槽;402、升降板;403、第一连接杆;404、限位口;405、复位套簧;406、第二连接杆;407、第三连接杆;408、通槽;409、顶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下模具2,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组件3,下模具2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机构4,下模具2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下成型槽。
[0022]脱模机构4包括升降槽401、升降板402、第一连接杆403、限位口404、复位套簧405、第二连接杆406、第三连接杆407、通槽408和顶出块409,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升降槽401,升降槽4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板402,升降板402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03,底座1顶部对应第一连接杆403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口404,第一连接杆403的底
部依次贯穿升降槽401和限位口404且延伸至限位口404的外部,第一连接杆403表面且位于升降槽401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套簧405,两个第一连接杆403之间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杆40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4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杆407,下模具2底部对应第三连接杆407的位置开设有通槽408,底座1底部对应第三连接杆407的位置开设有活动孔,第三连接杆407的顶部依次贯穿活动孔和通槽408且延伸至通槽408的内部,第三连接杆4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出块409。
[0023]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上模组件3包括立柱301、顶板302、气缸303、上模具304、注塑口305和压杆306,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301,两个立柱301的顶部与顶板302固定连接,顶板302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303,气缸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304,上模具304的底部与下模具2的顶部活动接触,上模具304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上成型槽,上模具30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下模具(2),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组件(3),所述下模具(2)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机构(4),所述下模具(2)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下成型槽;所述脱模机构(4)包括升降槽(401)、升降板(402)、第一连接杆(403)、限位口(404)、复位套簧(405)、第二连接杆(406)、第三连接杆(407)、通槽(408)和顶出块(409),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升降槽(401),所述升降槽(4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板(402),所述升降板(402)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03),所述底座(1)顶部对应第一连接杆(403)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口(404),所述第一连接杆(403)的底部依次贯穿升降槽(401)和限位口(404)且延伸至限位口(404)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杆(403)表面且位于升降槽(401)的内部套设有复位套簧(405),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403)之间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杆(40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杆(407),所述下模具(2)底部对应第三连接杆(407)的位置开设有通槽(408),所述底座(1)底部对应第三连接杆(407)的位置开设有活动孔,所述第三连接杆(407)的顶部依次贯穿活动孔和通槽(408)且延伸至通槽(408)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接杆(4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出块(4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烈国李广邹家聪左海龙李福绵刘平刘国强许维良董红燕唐兵柯常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泰精密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