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61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并排放置有残渣垃圾桶和废水桶;位于残渣垃圾桶上端的车体上设置有固体残渣导入口;位于废水桶上端的车体上设置有液体残渣导入口,且液体残渣导入口的上端面连接有朝固体残渣导入口方向翻转的过滤翻斗,过滤翻斗为下沉设计且在过滤翻斗的底壁以及侧壁下端均开设有方便漏液的漏孔;所述过滤翻斗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与过滤翻斗形状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在收集垃圾时能够更干净、快捷和省力,同时实现了干垃圾与湿垃圾的充分分离,便于餐厅垃圾的进一步处理,降低了异味和细菌滋生,推车外形美观,进一步增加了餐厅整体美感。进一步增加了餐厅整体美感。进一步增加了餐厅整体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设备
,尤其是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餐厅中使用的垃圾桶大部分为单桶式,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为厨余垃圾中含汤水量过多导致垃圾桶很快装满,进而导致垃圾桶使用数量增多或是导致单桶容积增大,无论数量增加或是容积增加均会导致占地面积过大,和厨房工作人员工作负担增加。
[0003]传统单桶式垃圾桶同时存在着厨余垃圾汤汁容易溅洒,严重影响垃圾桶周边环境,从而导致路上湿滑,容易发生滑到等不安全现象,同时也会有难闻气味散出,影响餐厅整体环境。
[0004]现有技术中,这些餐厅垃圾桶存在一些问题:不具备干湿垃圾的分离、容易盛满、容易外溢、容易散发异味、容易滋生细菌、影响餐厅环境。
[0005]为此,我们提出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从而在收集垃圾时能够更干净、快捷和省力,同时实现了干垃圾与湿垃圾的充分分离。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并排放置有残渣垃圾桶和废水桶;
[0009]位于残渣垃圾桶上端的车体上设置有固体残渣导入口;
[0010]位于废水桶上端的车体上设置有液体残渣导入口,且液体残渣导入口的上端面连接有朝固体残渣导入口方向翻转的过滤翻斗,过滤翻斗为下沉设计且在过滤翻斗的底壁以及侧壁下端均开设有方便漏液的漏孔;/>[0011]所述过滤翻斗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与过滤翻斗形状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盖。
[0012]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3]所述车体的内腔通过隔板分为两个腔室,残渣垃圾桶和废水桶分别置于两个腔室中,且两个腔室上分别设置有门。
[0014]所述固体残渣导入口和液体残渣导入口均采用下沉收口设置,且收口形状与桶口形状相对应。
[0015]所述液体残渣导入口靠近固体残渣导入口一侧的上端面通过转轴与过滤翻斗进行连接。
[0016]所述过滤翻斗包括漏斗外壳,漏斗外壳的底壁以及侧壁下端上均开设有方便漏液的漏孔,漏斗外壳远离固体残渣导入口一侧的上端连接有漏斗提手。
[0017]所述过滤翻斗的开口呈矩形状。
[0018]所述压盖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压盖把手。
[0019]所述固体残渣导入口的上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封盖,且封盖的上端连接有封盖把手。
[0020]所述车体的一侧还连接有车体推手。
[0021]所述车体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分布的行走轮,行走轮为聚氨酯材质。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在收集垃圾时能够更干净、快捷和省力,同时实现了干垃圾与湿垃圾的充分分离,便于餐厅垃圾的进一步处理,降低了异味和细菌滋生,推车外形美观,进一步增加了餐厅整体美感。
[0024]同时,本技术还具备如下优点:
[0025](1).通过设置形状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盖和过滤翻斗,方便在压盖上施以压力将食品残渣中多余的汤汁和废水充分排出,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同时降低过滤翻斗内残渣的重量,方便翻转过滤翻斗倾倒残渣,还能对过滤翻斗进行封闭,防止异味排出。
[0026](2).通过设置压盖、封盖和门能够形成封闭空间,减少车体内异味的排出。
[0027](3).通过将残渣垃圾桶和废水桶单独存放可以防止交叉污染。
[0028](4).通过车体以及设置行走轮,能够方便带动车体移动,提高垃圾的搬运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过滤翻斗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
[0034]1、压盖;2、封盖;3、过滤翻斗;4、固体残渣导入口;5、液体残渣导入口;6、残渣垃圾桶;7、车体;8、废水桶;9、行走轮;10、门;
[0035]101、压盖把手;
[0036]201、封盖把手;
[0037]301、漏斗外壳;302、漏斗提手;303、漏孔;304、转轴;
[0038]701、车体推手;70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0]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包括车体7,车体7的内腔通过隔板702分为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分别设置有残渣垃圾桶6和废水桶8,将残渣垃圾桶6和废水桶8单独存放防止交叉污染,且两个腔室上分别设置有门10,能够防止异味排出。
[0041]位于残渣垃圾桶6的上端车体7设置有固体残渣导入口4,位于废水桶8的上端车体7设置有液体残渣导入口5,固体残渣导入口4和液体残渣导入口5均采用下沉收口设置,且收口形状与桶口形状相对应,方便残渣能够顺利的进入桶内,提高垃圾收集的效果。
[0042]液体残渣导入口5的高度大于固体残渣导入口4的高度,方便过滤翻斗3中的垃圾倾倒入固体残渣导入口4中。
[0043]且液体残渣导入口5的上端面连接有朝固体残渣导入口4方向翻转的过滤翻斗3,液体残渣导入口5靠近固体残渣导入口4一侧的上端面通过转轴304与过滤翻斗3进行连接,过滤翻斗3为下沉设计且在过滤翻斗3的底壁以及侧壁下端均开设有方便漏液的漏孔303;
[0044]过滤翻斗3包括漏斗外壳301,漏斗外壳301的底壁以及侧壁下端上均开设有方便漏液的漏孔303,漏斗外壳301远离固体残渣导入口4一侧的上端连接有漏斗提手302,方便通过漏斗提手302将过滤翻斗3提起进行翻转倾倒垃圾;
[0045]过滤翻斗3的开口呈矩形状,方便翻转倾倒垃圾。
[0046]本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过滤翻斗3的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与过滤翻斗3形状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盖1,通过压盖1和过滤翻斗3形状相适配并纵向对齐,方便在压盖1上施以压力将食品残渣中多余的汤汁和废水充分排出,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同时降低过滤翻斗3内残渣的重量,方便翻转过滤翻斗3倾倒残渣,还能对过滤翻斗3进行封闭,防止异味排出。
[0047]车体7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呈矩阵分布的行走轮9,行走轮9为聚氨酯材质,起到防滑效果,车体7的一侧还连接有车体推手701,同时设置行走轮9能够方便车体7的行走,提高便携性。
[0048]压盖1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压盖把手101,方便提起,同时也能方便向过滤翻斗3中施压。
[0049]固体残渣导入口4的上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封盖2,封盖2的上端连接有封盖把手201,方便拿取,还能够隔绝异味。
[0050]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0051]在传统餐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包括车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7)内并排放置有残渣垃圾桶(6)和废水桶(8);位于残渣垃圾桶(6)上端的车体(7)上设置有固体残渣导入口(4);位于废水桶(8)上端的车体(7)上设置有液体残渣导入口(5),且液体残渣导入口(5)的上端面连接有朝固体残渣导入口(4)方向翻转的过滤翻斗(3),过滤翻斗(3)为下沉设计且在过滤翻斗(3)的底壁以及侧壁下端均开设有方便漏液的漏孔(303);所述过滤翻斗(3)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与过滤翻斗(3)形状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盖(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7)的内腔通过隔板(702)分为两个腔室,残渣垃圾桶(6)和废水桶(8)分别置于两个腔室中,且两个腔室上分别设置有门(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残渣导入口(4)和液体残渣导入口(5)均采用下沉收口设置,且收口形状与桶口形状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食物残渣处理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残渣导入口(5)靠近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启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有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