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09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座,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侧面,并具有水平的负载面;型材,被设置在所述负载面上,并通过锁紧件限位固定;滑座,至少一个所述滑座被安装在所述型材上,并通过所述锁紧件限位固定;移动杆,沿X轴方向贯穿所述滑座;其中,所述底板上沿Y轴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支撑座的长孔,使所述支撑座能沿Y轴水平移动,所述型材的内侧具有沿Z轴方向设置的滑槽,使所述滑座能在所述型材上沿所述滑槽水平移动,且所述滑座的内部沿X轴方向开设供所述移动杆穿设的通孔,使所述导丝件能跟随所述移动杆沿X轴水平移动,以使所述导丝件能在空间内向X轴/Y轴/Z轴方向运动。空间内向X轴/Y轴/Z轴方向运动。空间内向X轴/Y轴/Z轴方向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纤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纤纺丝的卷绕的工序中,卷装成型是一个直接影响成品丝品质的关键指标,成型好将会使丝的高速退绕性能好。其中,成型好的具体表现是:丝锭端面和表面平整,端面不能有凸出,表面没有凸肩;丝锭密度大。要满足以上要求,卷绕成型的工序中必须控制以下三个要素:准确的成型角、稳定的卷绕张力以及高的防叠丝频率。
[0003]其中准确的成型角就需要通过调节丝束的路径方向及位置,改变丝束与筒管切线方向的夹角,提高卷绕的成型品质。而卷绕角的大小决定了丝束卷绕过程中在卷取面停留的角度,卷绕角直接影响丝束卷取面和端面的形状,同时影响丝束的卷绕密度。
[0004]但是,现有的丝束调节结构只能实现丝束的左右移动,通过左右移动改变丝束的路径和位置,具有调节局限性,在上下前后的丝束卷绕路径需要调节时,不能对丝束路径及时做出调整,使丝束不能被卷绕机充分接收,从而产生废丝。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纺丝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支撑座(2),被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侧面,并具有水平的负载面;型材(3),被设置在所述负载面上,并通过锁紧件(7)限位固定;滑座(4),至少一个所述滑座(4)被安装在所述型材(3)上,并通过所述锁紧件(7)限位固定;移动杆(5),沿X轴方向贯穿所述滑座(4),并被外部螺栓限位固定;导丝件(6),第一端插入所述移动杆(5)内部,第二端具有限制丝束的导丝钩;其中,所述底板(1)上沿Y轴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支撑座(2)的长孔(101),使所述支撑座(2)能沿Y轴水平移动,所述型材(3)的内侧具有沿Z轴方向设置的滑槽,使所述滑座(4)能在所述型材(3)上沿所述滑槽水平移动,且所述滑座(4)的内部沿X轴方向开设供所述移动杆(5)穿设的通孔,使所述导丝件(6)能跟随所述移动杆(5)沿X轴水平移动,以使所述导丝件(6)能在空间内向X轴/Y轴/Z轴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101)被设置成沿Z轴方向开设的方形长孔,多个所述长孔(101)沿Y轴分布在所述底板(1)上,相邻两个所述长孔(101)之间还夹设有第二长孔(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被预制成“L”形,且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所述第一板体(21)被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侧面,所述第二板体(22)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1)的上方,与所述底板(1)组合呈“T”型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3)包括工业铝型材,内部沿Z轴方向开设有“T”型截面的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卷绕丝束调节的六向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4)的内部沿Y轴方向开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