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蒸烤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285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蒸烤箱,包括具有排气口的内胆,该内胆之上设置有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上述排气口相流体连通,所述排气口与进气口的连通处具有圆形的连通口,该连通口中隔设有排气隔板,该排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并且,上述连通口中还设有用于遮蔽上述第一通气口旋转件,该旋转件与上述排气隔板沿连通口的轴向叠设,并能以该连通口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排气隔板上的第一通气口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件的旋转能改变对第一通气口的遮蔽面积的大小,进而改变第一通气口的实际开口面积大小,与现有单一的启闭控制方式相比,能根据需要对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大小进行调节。要对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大小进行调节。要对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大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蒸烤箱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蒸烤箱。

技术介绍

[0002]蒸烤箱等同时具有多种烹饪功能的烹饪装置,为使蒸功能及烤功能时均能获得较好的烹饪效果,一般设置有两个排气口,其中一个为常开排气口而另一个为可变排气口。例如专利号为ZL202121478954.5(授权公告号为CN21629380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蒸烤排气结构及蒸烤一体机》。
[0003]进一步,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蜡马达来控制上述可变排气口的打开和关闭,例如,在蒸功能时关闭该排气口,蒸汽从常开排气口排出,而在烤制对水汽敏感的食物时,打开上述可启闭的排气口,增强内胆的排湿能力。然而,该种方式仅能实现对可变排气口的启闭,而无法对该可变排气口的实际开口面积大小进行更加细致的调节,并且,蜡马达开启时间较长,每次完全开启需要3min左右的时间,无法完成快速响应,进而无法根据需要对可变排气口进行快速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对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大小进行调节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对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大小进行快速调节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排气结构的蒸烤箱。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包括具有排气口的内胆,该内胆之上设置有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上述排气口相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与进气口的连通处具有圆形的连通口,该连通口中隔设有排气隔板,该排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
[0008]并且,上述连通口中还设有用于遮蔽上述第一通气口的旋转件,该旋转件与上述排气隔板沿连通口的轴向叠设,并能以该连通口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排气隔板上的第一通气口转动。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气口偏离上述排气隔板的中心。这样通过旋转件的旋转能更好地实现对第一通气口实际开口面积大小的调节。
[0010]进一步,所述旋转件为板件,该旋转件的横截面为圆形并与上述排气隔板的大小相匹配,且两者沿连通口的轴向正对设置,并且该旋转件上开设有能与上述第一通气口上下正对的第二通气口。这样通过旋转件的旋转,实现旋转件上的第二通气口与排气隔板上的第一通气口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对排气口实际排气面积大小的调节: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错开面积最大时,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最小;而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错开
面积最小时,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最大。
[0011]进一步,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相互错开并形成排气缝隙。通过形成排气缝隙在保证内胆内压的基础上能避免内胆内压过高(相当于泄压功能),并且,当需要完全开启排气口实现快速排气时(例如烤功能的排湿状态下或者烹饪结束时),通过设置排气缝隙能实现排气口的快速全开启。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的形状均呈扇环状,且两者的圆心角均为钝角。从而能更好地通过两者的相互运动来实现对排气口实际排气面积大小的调节,并且能更好地在初始状态下形成上述排气缝隙。
[0013]进一步,所述排气口开设在内胆的顶壁上,该排气口与上述排气通道的进气口通过竖向延伸的排气管相连通,且上述排气隔板及旋转件均水平隔设在排气管中。一方面利于内胆中的气体更加顺畅地通过排气口以及进气口排入排气通道中,另一方面能实现排气隔板及旋转件的稳固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下管口沿周向罩设在上述排气口的外周,且该排气口的口缘沿周向朝上凸起而形成挡水周沿,该挡水周沿与上述排气管的下端之间沿周向围成蓄水环槽。这样当外排湿气较大的气体时(例如烤功能的排湿状态),排气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能被收集在该蓄水环槽中,并通过内胆的热量实现对冷凝水的自清洁,避免冷凝水通过排气口滴至内胆的食物上,保证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0015]进一步,所述排气隔板和旋转件均朝上隆起而呈圆锥状。这样排气隔板及旋转件的表面对冷凝水具有导流作用,进而能使冷凝水被导向上述蓄水环槽中。
[0016]进一步,所述排气隔板及旋转件的板体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
°
。进而能使冷凝水更好地被导入上述蓄水环槽中,
[0017]进一步,所述排气隔板与上述排气管为一体件,从而实现排气隔板在排气管中的稳固设置。
[0018]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驱动上述旋转件转动的复位电机。复位电机在通电状态下能快速响应,进而使旋转件能快速地相对于排气隔板转动而完全开启排气口,断电状态下能使旋转件自动复位至初始状态,实现对排气口实际排气面积的快速调节,且调节更加精准。
[0019]进一步,所述内胆之上水平设置有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上罩设有导风板而围成上述排气通道,上述进气口开设在上安装板上,而上述旋转件的顶端固定有旋转轴,该旋转轴穿过上述导风板的顶壁而与竖向设置在上述导风板顶面上的上述复位电机的输出轴联动。从而能实现对复位电机及旋转件的稳固设置。
[0020]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烤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排气结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连通口中隔设排气隔板,而排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即内胆的排气口与排气通道的进气口通过排气隔板上的第一通气口相连通,而用于遮蔽该第一通气口的旋转件以该连通口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该第一通气口转动,这样通过旋转件的旋转能改变对第一通气口的遮蔽面积的大小,进而改变第一通气口的实际开口面积大小,与现有单一的启闭控制方式相比,能根据需要对排气口的实际排气面积大小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内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局部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包括具有排气口(11)的内胆(1),该内胆(1)之上设置有排气通道(30),该排气通道(30)的进气口(21)与上述排气口(11)相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1)与进气口(21)的连通处具有圆形的连通口,该连通口中隔设有排气隔板(42),该排气隔板(42)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421),并且,上述连通口中还设有用于遮蔽上述第一通气口(421)的旋转件(5),该旋转件(5)与上述排气隔板(42)沿连通口的轴向叠设,并能以该连通口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排气隔板(42)上的第一通气口(421)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421)偏离上述排气隔板(42)的中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5)为板件,该旋转件(5)的横截面为圆形并与上述排气隔板(42)的大小相匹配,且两者沿连通口的轴向正对设置,并且该旋转件(5)上开设有能与上述第一通气口(421)上下正对的第二通气口(5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通气口(421)与第二通气口(51)沿周向相互错开并形成排气缝隙(4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421)和第二通气口(51)的形状均呈扇环状,且两者的圆心角均为钝角。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1)开设在内胆(1)的顶壁上,该排气口(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辉付远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