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57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吸盘结构例如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限位壳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连处;底盘轴,所述底盘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吸盘件,所述吸盘件包括软胶底板和设置在所述软胶底板一侧的限位凸部,所述吸盘件邻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限位凸部连接所述底盘轴,所述吸盘件在外力驱动下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拉伸时,所述限位凸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延伸且靠近或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改进吸盘件与限位壳的结构,使吸盘在振动环境下不易产生晃动,提高了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吸盘
,尤其涉及一种吸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吸盘是一种利用吸力固定在其他物体上的装置,可以应用在各种领域与场景之中,例如通过吸盘将车载手机支架固定在汽车的中控台上,从而方便驾驶员在行驶中放置手机。然而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中的吸盘存在吸附不牢固,导致手机容易掉落的问题。对此,例如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号为CN216519135U的中国技术专利《吸盘》,所述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座、拉杆组件及变形件,其中,在安装座与变形件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挤压凸部,在变形件相应的位置开设凹槽,且将变形件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内部,挤压凸部插设于凹槽内,从而使得在锁紧状态下,拉杆组件可以驱动变形件的第一区域部分沿第一方向变形运动,而第二区域的部分不会沿第一方向发生运动,从而提升吸附稳定性,从而较好的改善了现有的吸盘容易脱离吸附面,导致手机掉落的问题。
[0003]然而,例如上述吸盘在振动等使用场景下,在吸附状态时,由于变形件底盘牢固吸附在目标表面上,而变形件被拉伸至安装座内的部分与相对应的安装座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变形件在安装座内的部分容易因外界振动产生变形,导致在振动等环境中变形件与安装座之间容易产生相对晃动,即使吸盘吸附较为牢固,也存在安装座产生相对晃动从而带动吸盘支架晃动的问题,导致通过吸盘固定的例如手机等设备与目标表面之间产生相对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盘结构,通过在限位壳中限制吸盘件的可拉伸范围,减少吸盘在吸附中受环境影响产生的晃动,提升了吸盘的使用体验。
[0005]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盘结构,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限位壳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连处;底盘轴,所述底盘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吸盘件,所述吸盘件包括软胶底板和设置在所述软胶底板一侧的限位凸部,所述吸盘件邻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限位凸部连接所述底盘轴,所述吸盘件在外力驱动下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拉伸时,所述限位凸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延伸且靠近或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面。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壳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还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邻,所述第二限位面环绕所述第二开口内侧面设置,所述限位凸部中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55~0.85。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所述
软胶底板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轴包括连接部和底盘,所述底盘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并延伸出所述限位壳,所述底盘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并连接所述限位凸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底盘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防转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防转柱,所述防转柱套设在所述防转孔内。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中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值为0.7。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结构还包括吸盘壳体,所述吸盘壳体连接所述限位壳,所述吸盘壳体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邻近所述第一开口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底盘轴远离所述限位壳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且延伸至所述吸盘壳体远离所述限位壳的一侧。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结构还包括扳手件,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吸盘壳体远离所述吸盘件的一侧,所述扳手件上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扳手件通过所述铰接孔铰接在所述底盘轴延伸至所述吸盘壳体的一端,所述扳手件可以带动所述底盘轴相对于所述限位壳运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口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防转面,所述底盘轴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防转面,所述第一防转面与所述第二防转面对应设置。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伸缩组件与连接件,所述伸缩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吸盘壳体,所述伸缩组件可以绕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吸盘壳体转动。
[00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壳和吸盘件,所述限位壳内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吸盘件连接所述底盘轴并位于所述开口一端,所述吸盘件可以由所述底盘轴朝所述开口方向拉伸进行吸附,此时吸盘件朝向第一限位面延伸且靠近或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面,进而减少吸盘件与限位壳之间的晃动,从而使所述限位壳不易在振动等情况下晃动而影响用户使用;此外,通过将限位凸部的截面宽度与其所在的腔体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限定在0.55~0.85,使吸盘件内作用力不会过大或过小,底盘轴拉力合适,方便用户拉动底盘轴进行吸附;此外,通过在底盘轴上设置可转动的扳手件,扳手件上设置与转动轴心距离不同的两个抵触面,通过扳手件转动以及不同抵触面来收紧或松开所述吸盘件,在吸附时形成自锁,方便用户进行使用,增加了吸盘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吸盘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的吸盘结构的限位壳、底盘轴和吸盘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所示的吸盘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所示的吸盘结构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a为图4所示的吸盘结构的处于开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b为图4所示的吸盘结构的处于吸附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4所示的吸盘结构中的所述扳手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盘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限位壳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连处;底盘轴,所述底盘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吸盘件,所述吸盘件包括软胶底板和设置在所述软胶底板一侧的限位凸部,所述吸盘件邻近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限位凸部连接所述底盘轴,所述吸盘件在外力驱动下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拉伸时,所述限位凸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延伸且靠近或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还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邻,所述第二限位面环绕所述第二开口内侧面设置,所述限位凸部中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55~0.8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所述软胶底板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限位面的相对两侧之间的直线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轴包括连接部和底盘,所述底盘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并延伸出所述限位壳,所述底盘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并连接所述限位凸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内设有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睿斌王才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魔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