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电流致热型发热缺陷的快速处理的
,特别是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野外,线路各个电气连接点受大自然的风吹雨淋日晒,往往会导致线路连接点的氧化、腐蚀、磨损或接触不良等,从而发展为线路连接点发热;亦或是在导线非连接点部位出现散股、应力不均匀处,产生电流致热型发热缺陷,这些缺陷对应的发热部位易造成输电线路烧毁,导致停电事件发生。
[0003]现有电力行业在对输电线路发热进行检修时,主要采取三种方式:(1)采取先停电的方式;将存在发热缺陷的线路停电后,对发热的T型线夹、导线进行更换,然后恢复供电;该方法停电时间较长,影响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2)安排带电操作人员攀登绝缘软梯抵达带电的发热部位,用专业工具对发热部位的连接点进行紧固或者对散股处进行绑扎,该方法专业性强,且由于发热部位温度高,极易烫伤带电作业人员,且登高作业风险较大,造成人员事故;(3)安排带电操作人员使用猴头线夹和分流线对发热部位两端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包括主夹钳(10)和副夹钳(20),主夹钳(10)和副夹钳(20)均包括基座(1)、活动压板(2)、螺杆(3)、阻尼弹簧(4)和分流线(7),基座(1)包括基座上部(11)、基座底部(12)和基座侧部(13),三者共同围成一个开口朝向侧边的“U”型基座,“U”型基座的开口内设置有活动压板(2),活动压板(2)上表面布置有第一锯齿状凸起(21),活动压板(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螺杆(3),螺杆(3)于基座(1)的开口内向下延伸至基座(1)之外,活动压板(2)与基座底部(12)之间的螺杆(3)外周套设有阻尼弹簧(4);主夹钳(10)的基座(1)和副夹钳(20)的基座(1)通过分流线(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钳(10)的基座侧部(13)和副夹钳(20)的基座侧部(13)均各自设有第一工艺孔(71),两个第一工艺孔(71)连接分流线(7)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钳(10)和副夹钳(20)还均包括闭锁卡条(101)和闭锁弹簧(102),主夹钳(10)和副夹钳(20)各自的活动压板(2)与基座上部(11)之间形成咬合钳口(15),闭锁卡条(101)由第一销杆(103)固定基座上部靠近咬合钳口(15)的开口处的侧壁上,闭锁卡条(101)能平滑旋转,闭锁弹簧(102)一端与闭锁卡条(101)固定连接,闭锁弹簧(102)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基座上部(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上部(11)上设有用于限制闭锁卡条(101)向外转动的限位销杆(10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闭锁卡条(101)长度相对于整个咬合钳口(15)间距较短,初始状态的闭锁卡条(101)最低端到初始状态的活动压板(2)之间的开口用于输电线路的导线卡入咬合钳口(15)或输电线路的导线自咬合钳口(15)内拔出。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闭锁卡条(101)长度相对于整个咬合钳口(15)间距较短,初始状态的闭锁卡条(101)最低端到初始状态的活动压板(2)之间的开口用于输电线路的导线卡入咬合钳口(15)或输电线路的导线自咬合钳口(15)内拔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钳(10)和副夹钳(20)各自的基座上部(11)和活动压板(2)分别设有弧形凹槽(5),上下弧形凹槽(5)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活动压板(2)的下弧形凹槽(5)的弧形内侧面设有磨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还包括对接螺纹柱,主夹钳(10)的基座(1)和副夹钳(20)的基座(1)通过对接螺纹柱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输电线路发热部位分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钳(10)的基座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存金,张铮,俞海峰,王幸伟,李玫瑾,俞起,郑骥飞,夏永浩,张保生,马林生,赵锋,刘浩,徐迟,张垚鑫,赵宁,李佩玉,张晨晨,王远航,胡瑞,高威,韩棒棒,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