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43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和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控制连接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与电机控制正反接口转端子电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用于与仅在最外侧移动列处设置移动列驱动电机上的正反转控制端电连接;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可减少密集架移动列驱动电机配置数量,控制线路布线简单,维护简单,可有效保持相邻密集架移动列间低氧密封性。间低氧密封性。间低氧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架,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密集架移动列驱动方案中的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珍贵档案本身都是存放保管在密集架内的,并且密集架平常状态下由于有着提高安防管理需求及存储量大等管理需求因素,也都是采用很多密集架并拢紧靠在一起设置在密集架馆库库房内的;为了更好实现密集架对珍贵档案长期保存的低氧防虫霉侵害安防控制作用,需要保证相邻密集架移动列之间的密封可靠有效性;然而现有密集架相邻移动列之间由于采用每列移动列架上都安装独立的驱动电机进行对每列移动列进行驱动控制,导致电机驱动数量多,控制线路布线复杂,维护复杂麻烦,也容易存在着密集架移动列间隙现象产生存在等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密集架相邻移动列之间由于采用每列移动列架上都安装独立的驱动电机进行对每列移动列进行驱动控制,导致电机驱动数量多,控制线路布线复杂,维护复杂麻烦,也容易存在着密集架移动列间隙现象产生存在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可减少密集架移动列驱动电机配置数量,控制线路布线简单,维护简单,可有效保持相邻密集架移动列间低氧密封性的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和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控制连接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与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电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用于与仅在最外侧移动列处设置移动列驱动电机上的正反转控制端电连接;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通过对最外侧移动列处上设置的驱动电机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控制,可实现仅控制最外侧移动列驱动电机正反转,可以实现控制密集架移动列的整体移动,可减少密集架移动列驱动电机配置数量,控制线路布线简单,维护简单,可有效保持相邻密集架移动列间低氧密封性。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第PB6功能引脚和第PB7功能引脚控制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其中第PB6功能引脚串联第20电阻后与第4三极管基极电连接,第4三极管集电极串联第19电阻后与第4继电器线圈电连接,第4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源地电连接,第4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电连接,第4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与电机控制正转接口端子电连接,第4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与+24V电源端电连接;PB7功能引脚串联第28电阻后与第6三极管基极电连接,第6三极管集电极串联第29电阻后与第5继电器线圈电连接,第6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源地电连接,第5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电连接,第5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与电机控制反转接口端子电连接,第5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与+24V电源
端电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与设置在最外侧的密集架移动列上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端电连接。提高电机正反转接口控制简单可靠有效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自动锁紧脱开控制主芯片通过到位开关接口电路与到位开关电连接;自动锁紧脱开控制主芯片的第PA6功能引脚IN

9控制连接到第10光电耦合器Q10的光敏三极管集电极,第10光电耦合器Q10的发光二极管阴极与到位开关输入接口端子SENSOR5电连接,第10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阳极串联第45电阻R45后与24V电源端电连接。提高通道打开到位监测判断简单有效性,避免或降低隐患损害发生。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最外侧移动列处上设置的驱动电机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控制,可实现仅控制最外侧移动列驱动电机正反转,可以实现控制密集架移动列的整体移动,可减少密集架移动列驱动电机配置数量,控制线路布线简单,维护简单,可有效保持相邻密集架移动列间低氧密封性。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所用通道独立且密封,在打开其中一个通道时不影响其他通道的密封状态,操作时提高维持其他通道的密封状态性。
[0008]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及其部分外围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中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中到位开关接口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与技术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配合使用的电缸控制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与技术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配合使用的电磁铁锁控制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和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控制连接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与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电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用于与驱动电机上的正反转控制端电连接,驱动电机仅设置在最外侧移动列处,其他所有移动列上均不设置驱动电机;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
[0017]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U2的第PB6功能引脚JD

OUT4和第PB7功能引脚JD

OUT5控制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CM、CCW(见图5);其中第PB6功能引脚JD

OUT4串联第20电阻R20后与第4三极管Q4基极电连接,第4三极管集电极串联第19电阻R19后与第4继电器K4线
圈电连接,第4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源地电连接,第4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电连接,第4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与电机控制正转接口端子CM电连接,第4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与+24V电源端电连接;PB7功能引脚JD

OUT5串联第28电阻R28后与第6三极管Q6基极电连接,第6三极管集电极串联第29电阻R29后与第5继电器K5线圈电连接,第6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源地电连接,第5继电器K5线圈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电连接,第5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与电机控制反转接口端子CCW电连接,第5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与+24V电源端电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CM、CCW与设置在最外侧的密集架移动列上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端电连接。第4继电器K4线圈两端并联第11开关二极管D11,第11开关二极管阴极与VCC电源端电连接,第11开关二极管D11两端并联LED指示电路,LED指示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18电阻R18和第10LED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和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控制连接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电机正反转控制接口电路与电机控制正反接口转端子电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用于与仅在最外侧移动列处设置移动列驱动电机上的正反转控制端电连接;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嵌入式微控制器芯片。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氧密集架最外侧移动列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驱动控制主芯片第PB6功能引脚和第PB7功能引脚控制连接电机控制正反转接口端子;其中第PB6功能引脚串联第20电阻后与第4三极管基极电连接,第4三极管集电极串联第19电阻后与第4继电器线圈电连接,第4三极管发射极与电源地电连接,第4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电连接,第4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与电机控制正转接口端子电连接,第4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与+24V电源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航舰徐益忠包宇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八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